在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的皖西边陲,有一个县城与河南省、湖北省相邻,这个县就是金寨县。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享有“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的美誉。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将军,正是出自金寨县,他就是漆远渥将军。漆远渥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到底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漆远渥将军于1915年出生在金寨县的一个革命家庭中。他的爷爷曾经担任乡苏维埃主席,在“还乡团”的屠杀中遭到活埋;奶奶也是我党的早期党员。漆远渥的伯父曾任红四方面军后勤部长,正是在这样革命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漆远渥从小就受到熏陶,早早走上了革命道路。仅14岁时,他便加入了共青团,并当上了金寨县道委的书记。
那个年代,在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处,红军建立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而红四方面军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漆远渥年轻时主要在红四军服役,并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随着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地区,他也跟随部队进行了艰苦的长征。多年战斗的历练使漆远渥逐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漆远渥加入了八路军,编入129师385旅,并担任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职务。他参与了轰动一时的百团大战,并在1942年时升任385旅团政委。当时,日军调集数万兵力,实施铁桶合围战术,意图彻底摧毁八路军总部。1942年5月25日,日军将八路军总部包围在山西辽县太行山南爻铺一带,铁桶合围之势愈发紧逼,八路军总部面临严重威胁。在这一紧急时刻,漆远渥带领部队迅速占领几个重要的制高点,顽强地阻击敌人,彭德怀指挥着部队从西北方向突围,副总参谋长左权则随漆远渥部队殿后。
就在突破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颗炮弹恰巧落在左权与漆远渥之间,漆远渥的右臂被炸伤,左权壮烈牺牲,成为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级别八路军将领。漆远渥全团约有千人,最终只剩下几十人。回忆起这次战斗,漆远渥泪眼汪汪地说:“为了掩护总部,全团几乎全军覆没,我是唯一幸存者。”这次战斗深刻影响了漆远渥的一生。
漆远渥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769旅的政委,继续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被调任晋察冀军区,担任旅政委,后又调往冀中军区担任副政委。1948年10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交给漆远渥一项重要任务,傅作义意图偷袭石家庄和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漆远渥被任命为七纵副政委,率部抵抗敌军。漆远渥在战前做了动员:“七纵前面只有一条唐河,后面就是西柏坡,我们没有退路。我们要以一个顶十,誓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最终,七纵与三纵、四纵紧密配合,成功挫败了傅作义的南侵企图,保卫了党中央和毛主席。
漆远渥接着参与了平津战役,担任第68军的军长兼政委,取得了重要战果。建国后,他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加了朝鲜战争,回国后,他被调任为华北军区空军政委,并参与了北京军区的空军工作,最终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2年,漆远渥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部长,并在2012年10月14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7岁。漆远渥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