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论大禹与龙门山脉的深厚渊源‖宋翔
创始人
2025-09-13 19:01:37
0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论大禹与龙门山脉的深厚渊源

宋 翔

大禹,作为中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其与龙门山脉的渊源自古以来便在诸多古籍记载和地方传说中得以体现。从出生到治水,再到与“龙”的紧密联系,大禹的传奇一生在龙门山脉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汶川县大禹塑像(汪毅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大禹出生于龙门山脉

《蜀王本纪》写道:“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华阳国志·蜀志》载:“石纽,古汶山郡也。禹生于此。”经考证,石纽山位于今汶川县绵虒镇,山上保留着“石纽山”汉代题刻和传说中大禹出生的刳儿坪遗迹。阿坝州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在绵虒镇发现了多处明清时期的禹王庙,在成都彭州宝山村也有禹王庙。自古以来包括扬雄等众多学者都将大禹出生地西羌石纽之地定位在今天的汶川县威州镇。汶川县克枯乡至今流传的“大禹祭祀”仪式,更是当地与大禹出生渊源的重要证据。古代没有严格行政区划概念,古汶山郡也包括现在的龙门山镇宝山村。

大禹与“龙”的密切联系

古籍中常将大禹与“龙”联系起来。《左传》和《国语·鲁语下》都有“裹之龙以入于淮”的说法。《淮南子·本经》提到“龙出积石,至于龙门”。《山海经·海内经》说夏启(禹的儿子)是“龙之子”。大禹化身为熊开山的神话也广为流传。这些都体现了龙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深远影响,以及大禹被赋予的神圣性。《绎史》引用的《归藏》记载:“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是用禹出。”这直接表明了大禹的龙族血统。一些古文献将大禹称为“大虫”,大虫也是龙之意。

龙门山脉是大禹治水的主要战场

众多文献证实,龙门山脉是禹王治水的核心区域之一。《尚书·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这表明大禹治水的重点就在岷江流域,“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则更进一步将其治水范围定位到龙门山脉。

龙门山(图片来源:品鉴彭州)

《墨子·兼爱中》记载:“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水经注》中也有对龙门的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笔者有专门论述伊阙即为天彭阙)《大清一统志》更明确记载:“龙门山在彭县北三十里,两山对峙如阙,相传禹导江至此。”宋代黄希在《补注杜诗》中指出,龙门因有缺口而得名,与天彭门类似。此外,湔江的古称“雁江”与《国语》中的“伊水”在上古时互为旁纽,进一步支持了湔江与伊水的关联。《三才图会》记载了龙门得名的来历:“此处两山壁立,河出其中,宽约百步,两岸断壁,状尽斧凿,形状似门,夏禹定为‘龙门’”。

从地理角度看,湔江是三星堆文明的生命线。三星堆文明的矿产资源(如铜矿、金矿、玉矿)主要来自湔江上游的宝山村。龙门山脉区域的地震和山体滑坡可能导致江水改道,形成堰塞湖,从而威胁到三星堆文明的生存。《尚书·禹贡》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地理通释》明确记载岷山位于茂州汶山县,是大禹治水的起点。《尔雅》也记载了沱水的位置:“沱水自蜀郡都水县湔山与江别而更流,江沱在繁县。”这里的繁县正是湔江下游三星堆区域鸭子河流域的彭州濛阳古称。《太平寰宇记》提到大禹“系天彭阙於导江,乃别指一山以当之”,表明天彭阙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地点。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在《续汉志》中记载,天彭阙位于彭州的彭山,两山相对,形如门阙。这种地理特征与《水经注》中描述的龙门山相似。《魏土地记》提到 “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

四川湔江堰渠首枢纽(彭州市水务局供图,图源:川观新闻)

《拾遗记》则描述了一个神话场景:禹凿“龙关之山”(即龙门),深入山洞,遇见了奇异的发光兽、青犬和蛇身人面神,并得到八卦图。《蜀中广记》引《博物志》提到禹在湔山(龙门山别名)治水时得到鬼物雷电相助。

龙门山脉主峰九鼎山(古称龙门山)名叫“禹凿峡”的地方,相传就是大禹开辟水道的遗迹。大禹“分九州、铸九鼎”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而龙门山脉主峰据清代地图就叫九鼎山(现称九峰山、九顶山)。九鼎山,传说正是大禹成功治水后铸造象征九州统一之九鼎的地方,反映了禹王在该地区的深远影响。在这片区域,宝山村等地遗存大量古冶铜遗址,而下游的三星堆遗址,则是该区域存在铸铜历史的最好实体佐证。

三星堆出土的祭山璋上所刻的图案,生动地再现了大禹治水时疏导河流、开凿山川的场景。这进一步证实了三星堆与大禹治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祭山璋上描绘的山脉、河流以及人物形象,与龙门山脉的地理特征和大禹治水的传说高度吻合,为研究大禹治水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龙门山脉特别是湔江作为大禹治水主要战场的观点增添了有力证据。

通过对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祭山璋在内的蛇纹石质玉石器、大玉料,以及龙门山构造带彭州龙门山脉宝山村蛇纹岩样品的宏观特征、显微特征、矿物及岩石组合特征等多方面研究,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及对比,发现二者在颜色、结构、构造、硬度、主要矿物组分和含量、化学成分特征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与古代史料分析,可论证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的石料主要来源于彭州龙门山脉宝山村的蛇纹岩。

而传说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也恰恰说明他所治理的洪水工程离家乡很近,就在龙门山脉一带,也再次反证大禹家乡在龙门山脉区域。

大禹像 梅凯 作 四川省方志馆 藏(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大禹活动区域就在龙门山脉,龙门山脉留下了众多与大禹相关的遗迹和地名。在龙门山镇宝山村区域,不仅有禹母山、禹王山、禹妃山,还有大禹坪(相传是其休息之地)留下大禹的足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座位于宝山村与大禹传说有关联的山,不仅紧紧相连,连禹母山怀胎衍庆的形状也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大禹诞生前的传奇故事。传说中,大禹的出生方式也颇为特殊,据《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大禹的母亲女嬉(或称修己)因吞神珠而感孕,剖腹产下大禹。这是中国文献已知最早的剖腹产记载。这种剖腹产的传说不仅体现了大禹出生的非凡,也让人们对其出生地充满了神秘与敬意。禹母山的奇特地貌,或许正是古人对这一传说的形象化表达,使得这片土地成了大禹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彭州市的龙门山湔江河谷,流传着“神禹导江”的传说。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留存着清乾隆年间的“禹穴”石刻(传说大禹在此藏书),历代名人如李白、米芾曾在此题字。

这些丰富的历史记载、神话传说和现存的地名遗迹,共同构成了龙门山脉独特的大禹文化景观。

关口乃湔江河谷出口“两山相对”的俗称,即古之天彭门(阙),江的两侧一为寿阳山,一为牛心山(图源: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大禹降龙传说源于龙门山

清嘉庆《汶志纪略》记载了太子城“龙池”传说,说大禹将九条孽龙锁在浑浊的池水中。特别是在汶川县太子城附近的九龙沟风景区,沟里九条蜿蜒的山脊,被当地百姓认为是禹王降服的九条恶龙所化。此外,乾龙池、洗龙池、擒龙坛、九龙沟、龙王塘、龙回头等地名,都与这个降龙传说相关。什邡蓥华山的“禹母祠”碑刻也记录了大禹收服泾河龙王的故事。

在龙门山宝山村湔江河流域中,传说大禹用巨网捕鱼,实为捕捉兴风作浪的龙。大禹将龙一一封印,锁于石柱之下,令其再也不能危害世间。大禹降龙之处被称为“禹王锁龙柱”,成为龙门山又一象征。当地百姓常言,每逢暴雨,便会见到锁龙柱红光大放,似乎在昭示大禹神威仍在,庇佑着这片土地免受水患侵扰。这些传说与地名相互印证,展现了大禹降龙传说在龙门山地区的广泛影响。

此外,在《山海经》中,怪物相柳被描述为“九首蛇身”,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能够通过啃食堤坝、吐出毒液造成洪水和沼泽。大禹为了平息水患,勇敢地与相柳搏斗并最终将其击杀。然而,相柳的血液腥臭,污染了土地,导致五谷不生,大禹不得不多次填平土地并最终修建“众帝之台”以镇压其危害。《山海经》这段记载,相柳似乎就是那条制造泥石流或洪灾的恶龙,相柳的蛇身形象、吐出毒液形成沼泽的能力,以及其与水患的关联,都使其与恶龙的形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上古神话中,龙通常与水、洪水、沼泽等自然现象联系紧密,相柳可以被视为洪水等灾害的指代。而相柳“九首蛇身”的形象是否正好对应着湔江从龙门(天彭门)分出的九条江呢?大禹修建的“众帝之台”又是否与三星堆的数个土台遗址相吻合呢?

结语

大禹与龙门山脉的深厚渊源,通过丰富的历史记载、生动的神话传说以及现存的众多地名遗迹,勾勒出了一幅独特的文化景观。大禹的传奇故事,如同巍峨的龙门山脉,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前行。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宋 翔〔历史学者,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曾任《成都商报》记者、成都电视台制片人、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等)导演、北京腾提度文化传媒副总裁〕

配图:方志四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合成... 9月12日,由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大北农集团承办的第三十二...
甘肃省委台办主任徐妍丽出任省政... 据甘肃省政府外事办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1日上午,省政府外事办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办党组书记徐妍丽...
北京丰台突降冰雹,“个头不大,... 新京报讯(记者王景曦)9月13日晚,在强对流云团的影响下,北京出现短时大风、雷雨天气,丰台区下起密集...
海底捞“小便门”涉案者父母被判... 近日,法院对海底捞“小便门”案作出一审判决。 法院判决唐某及其父母、吴某及其父母公开赔礼道歉。此外,...
杨德龙:这轮行情或更持久、更平... 本文共1270字 阅读完约4分钟 ■ 杨德龙 上证指数在接近3900点后,震荡开始加剧。但从中长期来...
2025年全国主流媒体看常州|... 废旧动力电池被称为巨大的“城市矿山”。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上升...
原创 埃... 哎哟喂,咱今天可得好好唠唠这古埃及金字塔和咱老祖宗那些事儿!您要是端着茶杯坐好了,咱就慢慢掰扯,保准...
原创 1... 1951年一个寒冷的夜晚,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布控,反特人员终于在炼油厂一举抓获了潜藏其中的国民党特务。...
农圣贾思勰:用一部奇书喂养华夏... 在山东寿光这片被阳光亲吻的土地上,曾走出一位改变中国农业命运的奇人。他不是挥毫泼墨的文人,也不是运筹...
纵览双城芳华 成渝地区基建考古... 封面新闻记者 罗惟巍 马嘉豪 成渝双城,承载着巴蜀大地数千年的文明积淀。 从6月13日起,《双城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