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8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前八个月净投放资金5208亿元。
社融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2025年1月至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和M2同比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并略高一些,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业内专家表示,金融总量增速保持高位,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累计融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对社融增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市场分析认为,行业景气恢复、出口延续韧性、暑期消费旺季、房地产支持政策等因素为8月信贷增长提供了支撑。部分企业的贷款增长受益于生产景气度出现回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月至8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3.46万亿元,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从利率水平看,贷款利率已经在低位运行了较长时间,也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度较高。
近年来,人民银行连续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从价格看,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15个、130个基点,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行。最新数据显示,8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个人贷款增长也有提振。8月是传统暑期消费旺季,个人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叠加“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外生推动,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贷款需求也有上升。8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还相继出台一揽子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放松非核心区域限购要求、调整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等,更好满足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展望未来,四季度对全年及“十四五”经济目标完成至关重要,加之“十五五”规划将出台,预计增量政策将同步推出,基建、房地产等重要领域有望迎来更多利好。随着政府债券发行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金九银十”等因素影响,融资规模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预计金融数据有望回暖。
温彬认为,从全局看,我国金融总量已经很大,在保持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未来货币政策重点要在优化结构方面下功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继续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同时也要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的实效。
图片来源:IC photo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