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塘珠宝小镇入口处巨型钻石戒指标志。
这几个月,金饰店内顾客较以往少了一些。
一珠宝产业园内,店铺撤租后留下的空展柜。
大罗塘珠宝小镇临街店铺结业清仓,正在同步招租。
30%全球份额后的困境:番禺珠宝如何破局“工厂思维”?
番禺珠宝业超越维琴察的镶嵌量:为何换不来可持续竞争力?
金价波动+关税壁垒:如何提升番禺珠宝的“抗风险能力”?
从“按克计价”到“为设计买单”:珠宝消费升级倒逼工厂变革?
走出市桥地铁站D出口,映入眼帘的是“世界珠宝 番禺智造”几个大字,再向西北方向步行20分钟,可看到一个巨型钻石戒指标志,在“大钻戒”的身后,就是广州番禺大罗塘珠宝小镇。晚上7点,是珠宝门店工作人员的下班高峰期,银平路两旁车水马龙。但与路面热闹景象形成对比的,是园区内稍显冷清的市场环境。
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新质生产力大调研课题组走访发现,近年来,受关税政策波动、原材料上涨、线上销售兴起等多方面影响,大罗塘珠宝小镇部分园区空置、珠宝首饰消费遇冷。长期处于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自主品牌培育不足,导致不少番禺珠宝厂商议价能力低、发展被动。
一直以来,珠宝首饰都是番禺出口龙头产品,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0%左右。珠宝首饰产业不仅是番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支点,也是打造千亿级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之下,“褪色”的珠宝小镇该何去何从?相关街道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区域资源联动、跨界合作,聚焦精工制造与设计创新,深化“珠宝+文化”融合,提升“番禺智造”国际认知度。
走访
小型工厂变动频繁
曾是香港珠宝商投资办厂“首选地”
彩宝、珍珠、玉石、金银……走进珠宝小镇入口处的大罗珠宝城,珠宝原料、半成品被分门别类,一颗颗地摆放在玻璃柜内,门店后不时传来打磨、切割的声音。
大罗珠宝城一二层几近满租,由于是工作日下午,前来问询的人并不多,只有三两个来自国外的贸易商。多名门店经营者告诉课题组,这些贸易商多是了解一下市场,现在行情不好,很少有人下单。
沿着银平路向西南走,是长达数公里的珠宝产业集群,道路两旁分布着金俊汇国际珠宝交易中心、聚盈国际珠宝交易中心、银建珠宝交易中心等多个珠宝产业园。
过去4个月,课题组走访了该片区的10个产业园,有9个园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空置,道路两旁不少商铺张贴着“旺铺招租”的标识。其中,勤艺银泰城、大亨产业园、中亚跨境电商产业园空置率超半。
大罗塘珠宝小镇也免不了天天换人、换厂,变动最频繁的是小型工厂。在聚盈国际珠宝交易中心里,四楼以上的中型工厂还比较稳定,几乎满租,二层至三层的小户型则有10间左右的空置厂房。“有个企业年前定了一间办公室正准备扩张,机器都买回来了,年后因为金价波动,单子少了一半,索性退租了。”该园区一物业管理负责人透露。
然而在40年前,大罗塘一度是香港珠宝商投资办厂的“首选地”。
1980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广东被允许开展金银珠宝“来料加工”业务。与香港仅一江之隔的番禺,由于地缘相近、语言相通,再加上厂房、劳动力费用低廉等优势,成为香港珠宝企业转移的第一站。
此后10来年,近千家“三来一补”企业涌现,大家耳熟能详的周大福、周生生、六福、谢瑞麟等品牌,均在番禺设厂。1998年至2004年的设厂高峰期,番禺辖内约有500间珠宝厂企,从业人员达30万人,上千人的工厂比比皆是。
大罗塘珠宝产业由此自发形成,集聚数百家生产加工企业和2000多家工商业户,曾拥有卓尔珠宝、元艺珠宝、米莱珠宝等区域性品牌。2004年投产的沙湾珠宝产业园,也吸引百余家珠宝企业进驻,其中APM集团中国生产研发总部于2019年落户于此。
有权威人士表示,番禺珠宝镶嵌量曾一度超过世界珠宝行业龙头老大——意大利维琴察。业内因此喊出一个口号,“番禺是中国的维琴察”。
不仅如此,番禺区珠宝首饰产业还曾在数次环境冲击中逆势上扬。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少企业转身开拓国内市场,番禺珠宝首饰出口、内销数据均有增长。即便在疫情防控期间,2022年番禺区珠宝首饰进出口仍达553.7亿元,同比增长18.9%。
然而接下来的2023年、2024年,番禺的珠宝产业进出口总值却连续下滑。特别是2024年,在全国珠宝行业进出口总额增长6.46%的背景下,番禺区珠宝进出口总值为468.4亿元,同比下降11.74%。
番禺珠宝首饰行业遇冷,原因何在?
调查
重加工,轻品牌、轻设计
附加值低易陷入“内卷”泥沼
通过多年的代工积淀,番禺的珠宝产业无论是供应链还是工艺技术都已相当完善,但仍缺乏自有品牌。长期依赖外销订单代工的惯性,也使得番禺珠宝从业人员普遍重加工,轻品牌、设计。
课题组调研发现,番禺的小厂商大都没有设计师,看什么好卖,拿个图直接做,或者根据客户的样板来做。大厂商的设计师团队多根据客户风格定制,缺乏具行业影响力的作品。此外,尽管有很多国际品牌都在番禺生产,但基于保密协议,番禺珠宝行业的工艺、款式都无法进行宣传,行业一度很封闭。
从品牌打造角度看,相对深圳涌现的周大生、周六福等知名企业,番禺仅有卓尔珠宝、元艺珠宝等区域性知名品牌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也不明显。
有业内人士认为,深圳和番禺的发展历史差不多,但深圳靠着政策、人才优势,很快抓住了国内经济发展大趋势。番禺的部分珠宝厂商却仍保留着靠外贸差价赚钱的惯性,只要还能养活工厂,便守着旧发展模式不愿转型;还有些小厂商则因生产规模、设计能力和资源投入有限,被动接受金字塔式的价值链分工。
随着人力成本提高、互联网发展,订单价格越来越透明,珠宝市场的利润也越压越低。课题组调研发现,中小型工厂多是类似的机器,没有太大技术壁垒,接的都是大厂转了二手甚至三手的单子,几乎没有议价权。有的工厂为了养团队,甚至愿意不赚钱接订单,以维持现金流。
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也使得这些小厂商只能陷入价格“内卷”泥沼,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极易进入恶性循环甚至破产倒闭。
因此,珠宝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有业内人士认为,要么通过品牌、设计以及工艺溢价,维持较高利润,并投入到设计研发中,形成产品“护城河”;要么就针对电商模式调整运营策略,紧跟最新潮流趋势,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
多数厂商难以跳出“工厂思维”
未能抓住电商直播红利期
早在2008年,番禺便有企业探索内外贸“两条腿走路”。这些年,亦有部分厂商把握住数字化变革新机遇,有的做起电商直播,以对冲外部风险和挑战;还有的抓住国潮品牌上升期,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五年前,爱蕊儿珠宝负责人李超开始运营线上团购群。几乎每天晚上8点,他都在社交平台准时开播,教授珠宝知识,吸纳了数万个专业粉丝。线上团购群内一天最多有几千条信息,可以卖几百件珠宝。“现在线上线下的订单加起来,比过去的还多一点。”他透露。
不过课题组调研发现,像李超这样转型电商直播的厂商只是少数,大多仍保持着做外贸大单的惯性,难以跳出“工厂思维”。
电商订单通常分为现货、定制两种模式。现货模式要求商家有足够多的资金,精准预测爆款、备好存货;定制模式则更考验商家的制作效能,如果加工时间太长,很容易让消费者失去耐心从而退货。
这样的规则之下,能实现标准化快速生产的企业往往可以脱颖而出。番禺厂商也曾努力尝试:2020年,抖音直播基地落户番禺前后仓国际珠宝基地,当年入驻率超80%。但5年后的今天,课题组走访看到,这个本应集聚品牌设计、供应销售等上下游企业的园区,出现多个门店撤租、空置的现象。
事实表明,适应电商模式的企业在番禺并不多见。多家外贸厂商对课题组表示,工厂习惯了先来单、再出货的方式,且对质量把关很严格,出货周期一般在两周至一个月,一下子要加快出货节奏,短时间很难适应和调整。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番禺珠宝走的是精工模式,每个工厂都是独立的单元,缺乏共生共创的产业生态,导致产业链响应速度难以提升。
此外,电商直播早期多以几十元至百元的商品为主,且退货率高,与主攻欧美高端市场的番禺精工制造存在差异。部分番禺企业既不愿降低品质迎合低价市场,也缺乏应对国内初级市场的经验,从而错过电商直播红利期。
据中国珠宝玉石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深圳水贝、广东四会、广东平洲等珠宝特色产业集群的电商销售总额已突破1000亿元。而广州番禺在此赛道未能发力。
由此得以窥见,大罗塘珠宝小镇的多数经营主体仍停留在组装加工的劳动密集型阶段,在矿石开采销售、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环节缺少长足发展。
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金价高企抑制市场需求
番禺珠宝产业的对外贸易优势明显,但也极易受关税、金价波动等外部环境影响。
2025年2月,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3月加征至20%,到4月初三轮加征关税后,总税率达到125%。小包裹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也被取消,冲击了外贸企业的生产。不过5月中旬,美国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美贸易逐渐复苏。
三盈珠宝相关负责人告诉课题组,该公司的外贸订单占总订单量的85%至95%,其中美国市场占据七成外贸份额。过去一个季度,美国市场单量下跌了30%。“今年2月至3月,有客户开始转向保守下单,4月业务停滞情况较为明显。”
多个厂商表示,其间也有客户提出共同承担新增关税,但厂商大多不会接受。三盈珠宝相关负责人透露,后续有部分客户接受了关税,并将多出的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加之金价上涨,产品更难销售。近期仍有美国客户下单,只是单量相较此前少了一些。
金价波动也影响着珠宝产品的销量。中国黄金、周大福、老凤祥、六福集团、周生生等行业巨头概莫能外,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纷纷下滑,部分企业门店数量收缩。多家上市公司在财报中表示,金价高企抑制了黄金消费。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黄金首饰消费量134.531吨,同比下降26.85%。即便大罗塘珠宝小镇内门店黄金饰品多按批发价售卖,略低于品牌门店,仍难逃出“卖不动”的困局。
此外,番禺珠宝的优势来自镶嵌类宝石,此类产品多以金为配件,价格上升也冲击着珠宝企业的采购成本。一名业内人士举例道,一件成品如果用3克纯金,50款就是150克,成本随着金价水涨船高,而且开发出的新品通常不会立即有人买完,便会产生囤积成本。
多家彩宝商户透露,受金价波动影响,客户单量明显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