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四川南充,实地探访了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与六合丝绸博览园。这两大园区正在以独特的玩法圈粉无数,让生态美景与工业记忆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
这是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的一角。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凤仪湾研学和劳动实践基地-温室种子课堂上,学生们正在体验番茄种植实践。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凤仪湾番茄水镇作为融合中法文化与番茄元素的西南首个“微气候”水镇,这里聚集了餐饮休闲、文创民宿及夜游经济业态。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这是凤仪湾原生态湿地。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凤仪湾可爱岛水世界,拥有30余项水上项目的夏日热门游乐地,曾创六小时销售额破百万纪录。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守着好生态,就得变出好风景、好收益。”四川嘉陵江凤仪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涛表示。凤仪湾靠6000余亩湿地,打造了番茄水镇、番茄智慧谷、国际飞行营地等场景,其中可爱岛水世界凭借丰富项目成为夏日爆款。2024年,园区年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亿元,更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等模式,让周边农户切实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六合丝绸博览园入口处的“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石刻标识。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原南充丝二厂俱乐部,如今被改造为集展览、演艺、研学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门前矗立着“博鳌·世界丝绸源点(南充)峰会永久会址”地标雕塑。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六合丝博园制丝设备展览馆内的工作模型,生动还原了丝绸生产的关键环节。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缫丝操作技术比赛照片。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正在运行的车间内,员工正在进行制作丝绸。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制丝设备展览馆内内保留的旧时车间场景,墙上写着“用心练技术 巧手缫好丝”的标语。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六合丝绸博览园内的六合染房,在这里游客可在此亲手体验丝绸织染制作。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曹川川/摄
“要让百年丝‘活’起来,让丝绸文化触手可及。”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森说。六合丝博园把10余处老旧建筑改造成厂史展陈馆、非遗织染基地,观光小火车穿梭老铁轨,《东方丝源》杂技剧沉浸式演绎丝韵。2024年,这里接待游客12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还提供1200余个就业岗位。
凤仪湾的生态巧思与六合丝博园的文化活化,是南充文旅新业态、新场景蓬勃生长的缩影。2025年以来,南充文广旅系统以“创新业态、深度融合”为核心破题,凭“文化+科技+生态”路径实现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体验的转变,激活消费潜力。南充正让文旅消费持续升温,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