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玻璃纤维生产线废气综合治理项目
项目背景
华北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对其年产5万吨的玻璃纤维生产线进行废气治理改造。玻璃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含有多种特殊污染物,处理难度较高。项目于2019年9月启动,2020年6月投入运行,总投资约600万元。
废气成分及来源
玻璃纤维生产废气主要来自以下工段:
玻璃熔窑废气:与普通玻璃类似,含SO₂、NOx、颗粒物等
拉丝成型废气:含玻璃微纤维(PM2.5为主)、有机硅类润滑剂挥发物
浸润剂挥发废气:含苯乙烯、丙酮等有机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
颗粒物(含玻璃微纤维):300-600mg/m³
SO₂:400-800mg/m³
NOx:600-1000mg/m³
非甲烷总烃:50-150mg/m³
苯乙烯:10-30mg/m³
处理工艺流程
针对复合污染特征,采用"旋风除尘+湿式电除尘+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的组合工艺:
旋风除尘系统
:作为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物,减轻后续处理负荷。
湿式电除尘系统
:高效捕集微细玻璃纤维和颗粒物,除尘效率≥98%,同时具有降温作用。
活性炭吸附系统
:设置两级活性炭床,交替吸附再生,去除有机污染物。
催化燃烧系统
:对活性炭脱附的高浓度有机废气进行催化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净化效率≥95%。
脱硫脱硝系统
:采用半干法脱硫(NaHCO₃喷射)和低温SCR脱硝,实现无机污染物的深度去除。
系统设计充分考虑玻璃纤维易堵塞的特性,在关键部位设置特殊清灰装置。
最终效果
系统运行一年后评估显示:
颗粒物排放:5.8mg/m³
SO₂排放:32mg/m³
NOx排放:85mg/m³
非甲烷总烃:8.2mg/m³
苯乙烯:0.5mg/m³
所有指标均优于《玻璃纤维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495-2013)要求,特别是解决了玻璃微纤维难以捕集的问题,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员工呼吸道不适症状显著减少。
玻璃陶瓷废气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当前玻璃陶瓷行业废气治理呈现以下技术发展趋势:
协同治理
:从单一污染物治理转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通过优化工艺组合,实现SO₂、NOx、颗粒物、重金属等同步高效去除。
节能减排
:注重余热回收利用,将废气治理与能源回收相结合,降低运行成本。
智能化控制
:应用自动监测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处理工艺的精准控制和优化运行。
特殊污染物控制
:针对玻璃陶瓷行业特有的氟化物、重金属、玻璃微纤维等污染物,开发专用处理技术。
未来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玻璃陶瓷废气治理将向更高效、更节能、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