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执政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给人的印象就是“铁娘子”,能力够强、手段够硬、心够狠。
在她上任之后,英国的通胀问题逐渐下降,GDP很明显上升,伦敦也成了全球金融中心,人们从动手变成了动脑子,钱也赚得更容易了。
然而2013年,她去世的消息被报道之后,一些英国人跑到街上放鞭炮欢呼,将她的画像付之一炬,还拉着“老巫婆终于死了”的横幅。
她的葬礼是继丘吉尔之后最隆重的,可是英国人对于他们的评价却截然相反,这是为什么?
自由,自由才能拯救经济
撒切尔夫人,原名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1925年出生于英国林肯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这为后来她成为首相后的一系列政策的基础。
她从小就是样样拔尖的别人家孩子,喜欢文学和历史,大学考上牛津大学索默维尔学院主修化学,在学校期间就是学校保守党协会主席,积累了领导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要不说没有当过班干部的人不适合当领导,25岁时她就成为保守党女性候选人,9年后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一步步往上爬,终于在1975年当选保守党党魁。
1979年,保守党在下议院取得44席位属于多数,于是作为党魁的撒切尔夫人就理所当然地登上了首相的宝座。
当然这时候当上首相,也不是多好的差事,此时英国的经济陷入停滞,通胀问题很严重,国企中藏着太多吃空饷不干活的人,而街上到处都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国内经济死气沉沉,国外大英帝国的脸面早就没有了,贸易顺差逐渐下降,日不落帝国逐渐沦为笑话。
但撒切尔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能坐上这个位置肯定是野心勃勃,困难也是机遇,正是她大展身手的时候。
甫一上台,她就大刀阔斧改革,核心的思想就是两个字:自由。
推行货币政策,取消汇率管制,吸引外国人到英国去投资,将伦敦培养成全球金融中心。
同时她还放开了国企私有化的限制,允许国企卖给私人。一些国企的盈利状况已经很不乐观,奈何国家不允许卖,只能硬撑着。
而撒切尔夫人大手一挥放开之后,大量国企被卖给私人,连关乎国家根本的基础产业,如英国电信、煤炭公司、航空公司等都转为私人企业。
私有化和公有化最根本的区别是追求的目标不同,公有化要照顾到工人的就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保障工人的生活。
而私有化只有一个最纯粹的目标——搞钱,一切都要为搞钱而退让。
于是精明的资本家马上将那些浑水摸鱼、混日子的人裁掉,尽可能节约成本,改革公司结构达到效率最大化。
一番操作之后,那些曾经连年亏损的企业交出了漂亮的答卷,成为缴税大户,为英国财政贡献了不少。
不仅是希望企业改革,撒切尔夫人对于政府内部也“痛下杀手”,削减各种政府开支,精兵简政,省出钱来干其他的事情。
此外,对于英国的福利制度她也觉得没有必要:“福利太好会让他们变得懒散,失去创造力和动力,我们需要激发他们的潜能。”
于是她大幅削减了福利开支,以前英国人失业能靠领失业金也能过渡一段时间,但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失业救济金、住房补贴、企业补贴等福利都没有了。
不过她也考虑到了人们的养老问题,推出个人养老金计划,让人们提早给自己安排老年保障,减少对政府的依赖。
她的这些政策确实让英国的经济焕发新生,通胀指数下去了,GDP上涨了,一些人的荷包鼓起来了,生活更好了,英国的名望在国际上又起来了。
1982年与阿根廷的马岛之争,大部分都不支持出兵,只有她硬气地下令:夺回属于英国的领土!
如此有能力、又硬气的首相,让一部分英国人很高兴,称她为“铁娘子”。
但为什么只是一部分人呢?因为还有一部分在为她的野心承担代价。
工人死活,首相看不到
在撒切尔夫人大手一挥卖国企、精兵简政的时候,很多人都下岗了,还有一些企业因为没有政府补贴而破产倒闭,在她上任后的第三年,英国的失业人数超过300万。
但300万的数字并没有让撒切尔夫人退缩,同年的国家预算中还是坚持削减开支,更多人因为她的政策而失去工作,或者在私人企业中苟延残喘。
这时受不了的工人们找到了工会,希望工会能帮他们讨个公道。工会确实没有白拿会费,组织了大罢工,企图给这位女首相一个下马威。
然而撒切尔夫人直接将工会帮上了手脚,连嘴也堵上,让他们不能为工人发声。
具体怎么做呢?
她出台了针对工会的改革措施,规定禁止工会在政治竞选中自主某些党派、工会罢工之前必须进行投票,同意人数达到2/3才能举行罢工,并且罢工的时间不能太长。
此外,她还打破了某些工会的垄断地位,引入更多的竞争者削弱这些工会的影响力,甚至政府一些公用事业和企业都转让给私营企业,鼓励工人直接和老板谈判,越过工会这个中间商。
虽然工会在自由著称的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确实很大,但好歹还是在政府的屋檐下躲雨,不服从人家的法律也不行,不然人家就有理由处罚了。
因此一顿操作猛如虎,英国的工人敢怒不敢言,工人运动也成了欧洲国家里最少的。
可是不说不代表不恨,撒切尔夫人的一系列“新自由主义”政策实际的受益人是少部分人,大部分的底层人民饱受失业、没钱的困扰,收入比几年前还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除了工作这方面,教育领域上撒切尔夫人也进行了改革,注入“自由”的空气。
比如推出“学校自治”的政策,学校可以自由决定如何运营,招生、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觉得怎么好怎么来。
虽然她也推出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希望能确保每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水平都相同,但也将如何实施的决定权交给学校。
这些都算是初心比较好的,但最后就有点招人恨了,她取消了大学免费的福利,转而收取学费,还推出贷款和奖学金帮助学生承担学费。
她想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教育机会,这里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学生交的学费又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可谓是一石二鸟。
但实际执行怎么样呢?
本来就面临失业、没钱的家庭,为了一句“只是知识改变命运”而寄希望于大学,可是如今考大学也要钱了,毕业后还要自己还贷款,前途更加黑暗。
失业后也没有救济金领了,更没钱买养老保险,去医院也要排长队不知等到猴年马月……
种种政策压得底层人民喘不过来气,她还当了11年首相,难以想象这11年里那些底层人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虽然在1992年她退休了,但接替她的继任者们都沿用了她的政策,难怪2013年时撒切尔夫人去世的消息报道后,英国人要到上街庆祝。
炸开的鞭炮就像他们捂在心里多年的怨恨,终于找到了出口。
参考信息:
被民众赶下台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含泪谈辞任首相 凤凰纪录片 2022.05.05
“悍妇死了” 英国劳工聚集庆祝撒切尔夫人离世 中国新闻网 2013.04.10
百度百科: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