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我国哪一座陵墓最有名,非秦始皇陵莫属,这座皇陵已经沉睡了两千多年,大家都很好奇下面到底有什么?
有人说秦始皇陵里埋着各种奇珍异宝,也有人说里面有被始皇帝焚毁掉的各种典籍,毫无疑问一旦对它进行考古,我们对秦代历史的了解会立马有波更新。
而随着中国考古技术的进步,对秦始皇陵的发掘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毕竟文物埋在地下那么久,很难说保存得怎么样。
但令人意外的是,日本方面对此表现出极大的“担忧”,甚至有学者称:“如果秦始皇陵被打开,日本的历史可能被改写!”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日本人的历史真的和我们一座古代陵墓有关?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墓,它修筑的规模是非常大的,据史料记载整个工程的修建历时39年,前后动用了72万劳工,堪称古代的建筑奇迹。
根据史记上说的,秦始皇陵是被项羽给破坏掉了的,但后来人们探测发现秦始皇陵主体保存完好,被毁掉的应该是陵墓外围建筑,也就是说下面埋着大量秦代的文物!
特别是在它的陪葬坑兵马俑被发现后,直接震惊了全世界,光是一个陪葬坑就这么厉害,那主陵墓里有什么不敢想了。
考古学家推测,陵墓内部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甚至可能改写我们对某些历史认知。尽管很多人对秦始皇陵的发掘很期待,但官方一直持谨慎态度。
不过挖不挖归根到底这也是我们自己的事,可日本那边的态度颇耐人寻味,他们一些人比我们还要关心。
而想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从那时起一直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故事——徐福东渡。
秦始皇在灭掉六国后,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方士徐福趁机上书称,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面居住着仙人,可求得长生不老药。
于是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携带五谷种子东渡求仙,然而徐福却一去不复返,成为了千古谜团。据后世学者推测,徐福可能是抵达了日本,并在当地定居。
与之相对应的是,日本很多地方都有徐福的传说,尤其是在和歌山县、佐贺县,这两地方至今仍有徐福登陆的遗迹和祭祀活动,在和歌山县建有徐福公园,佐贺县则有座徐福神社。
甚至在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也能找到与徐福传说相呼应的记载,这让日本民间一直有“徐福就是神武天皇”的说法,而神武天皇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
徐福东渡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19年,日本官方记载中神武天皇即位时间是公元前660年。
两者看似相差几百年,但日本早期的历史纪年极为混乱,许多学者认为“神武东征”可能是后世虚构的,其真实时间或许更接近徐福的时代。
而且从考古发现来看,日本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突然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农耕文明的弥生时代,这一转变之迅速令学者们感到困惑。
出土文物显示,当时的日本突然出现了水稻种植、青铜器制作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与中国战国至秦代的技术特征高度相似,而徐福东渡时也带着这些。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皇室古坟中出土的一些器物,其形制和工艺与同时期中国的器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不过,目前徐福东渡缺乏实物证据支撑,主要还是来自中国史书和日本民间传说。如果秦始皇陵出土的文物证实徐福确实东渡日本,甚至与日本早期政权有关,那么日本官方历史可能需要大改。
要知道日本皇室一直宣称“万世一系”,即天皇家族从未中断,日本官方也强调这种天皇制度,以宣扬自己文化的独特性。
所以日本政府一直严格限制对对古代天皇陵的考古研究,而皇室宫内厅更是以“尊重皇室”为由,禁止对大多数古坟进行科学发掘。
其实他们曾经发掘过一座古坟,这地方在日本上千年的流传中都是天皇陵,可发掘结果让人大吃一惊,里面埋的根本就不是天皇,从墓里的构造和陪葬品来看更像是一座中国墓。
难道一直在祭拜一个中国人不成,很快整个发掘工作被暂停,其他类似的发掘申请也都被驳回,毕竟总不能什么都去挖吧,万一真的挖出点什么怎么办?
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学界会对秦始皇陵感到不安,因为里面的东西真的可能会动摇日本传统的历史叙事。
或许能让日本人庆幸的是,我国考古界出于文物保护和技术条件的考虑,一直对秦始皇陵的发掘很谨慎,而且探测过后我们确认陵墓地宫保存完好,暂不着急发掘。
更让人惊喜的是,探测结果与《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相符,陵墓内有大量水银,这意味着史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很可能是真的。
某种意义上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模糊性,秦始皇陵就像是一个无声的记录者,默默保存着可能改写历史的珍贵信息。
无论最终的发现会带来怎样的冲击,追求真相始终是我们对历史的最高目标,日本对秦始皇陵的焦虑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接受其文明可能来自外部的事实确实需要勇气。
而日本害怕的也不是真相本身,而是真相可能带来的身份危机,如果天皇的血脉源自中国,日本的“万世一系”神话将如何延续?
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座陵墓不过是祖先留下的遗产,对我们的历史也只会是一种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