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茶山地区革命斗争史略
创始人
2025-09-07 19:04:41
0

信宜茶山镇新貌 茶山村部分

茶山地区位于信宜县北部,与贵子、旺沙、怀乡洪冠接壤,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该地区境内,山脉横亘交错,峰峦连绵。大多数村落零星散布在山旮旯里只有丰垌、榕垌、渤垌等村庄处于较开阔的盆地,人口比较集中。

解放前,茶山隶属信宜三区,怀乡墟是区署所在地。那时候,茶山的经济、文化都很落后,广大农民饱受封建官僚地主的压迫剥削,生活极度困苦。茶山人民为求翻身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大革命时期,茶山的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土地革命时期,茶山人民参加了中共信宜县委会领导的怀乡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共产党员在那里宣传抗日,开展救亡活动,组建抗日游击武装队伍抗日民主空气十分浓厚。

信宜县国民党反动派曾因此而惊呼:“茶山被赤化了,成了信宜的延安!”解放战争时期,茶山地区成为中共信宜地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基地之一。那里的大批优秀青年参加了革命武装队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

茶山人民都为革命作出较大的贡献,在信宜县的革命斗争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渤垌风貌》 (组图) (陈承 摄)首届“魅力茶山”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茶山地区是信宜县农民运动和革命武装斗争的策源地之一。怀乡起义失败后,马列主义继续在茶山传播。

1925年冬,中共广东区委和广东省农民协会办事处派遣中共党员梁本荣、罗克明回信宜开展农民运动。他们在县内各地宣传马列主义,分别在思贺地区和怀乡地区直接领导组织农会,信宜县农民运动随即蓬勃开展。

在这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中,大批知识青年和农民积极分子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在斗争中锻系成长。当时在信宜中学读书的进步青年杨一士(杨万元)和在怀新小学读书的杨叙庆、杨万禄等经常回家乡茶山传播革命思想,推动农民运动发展。

他们采取个别谈话、开办夜校、演戏唱歌等方式开展革命宣传,使广大农民懂得要组织起来当家作主,先实行减租减息,然后分田分地,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道理。

经过他们宣传发动,茶山、榕垌等地于1926年6月成立了农会机构。茶山地区成为县内成立农会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年7月,怀乡地区成立区农民协会。在怀乡区农协的领导下,茶山各农会迅速贯彻区农代会的决议,

发动农民起来减租减息、破除迷信、解放婢女、清算恶霸地主,掀起了农运高潮。

1927年“四·一二”之后,信宜县反动县长杨伟绩公开反共,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下令解散各地农会。

4月下旬,中共南路党组织在广州湾召开农民代表会议,成立南路农民革命委员会,部署各县组织武装暴动。5月下旬,南路农民革命委员会主任朱也赤来到怀乡,主持召开了信宜县党团骨干会议,传达南路农民革命委员会关于组织武装暴动的决定,宣布成立中共信宜县委会和共青团信宜县委会。

茶山青年杨万元被任命为共青团信宜县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兼任信宜中学团委书记。会后,朱也赤和中共信宜县委书记罗克明布置那些被国民党开除学籍,从高州或信城回到怀乡地区的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积极发动群众,着手组织武装队伍。

朱也赤、罗克明等领导同志还亲自到(茶山)白木的亚鹩坪村和榕垌的龙眼察村一带秘密宣传工农革命并组织武装。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1927年12月15日晚上,中共信宜县委领导的怀乡起义爆发了。茶山一批青年参加了起义。

亚鹩坪村的杨万元、龙眼寨的杨万禄、杨叙庆、茶山村的黄智传、黄达传等是起义的骨干分子。由于信宜的反动武装疯狂反扑,起义队伍在怀乡坚持数天之后精简撤退。

有部分人员撤到茶山的白木、平田、周冲(实名为“周埇”)、旺冲(实名为“旺埇”)、丰垌等山区隐蔽。茶山地区革命群众坚持掩护起义人员。

不久,国民党反动政府悬重赏通缉罗克明等起义领导者和骨干。半年多之后,为保存力量,中共信宜县委作出决定:未暴露的同志分散回乡,被通缉的同志撤离信宜。参加怀乡起义的杨万元、杨万禄即辗转撤到海外。

怀乡起义失败后,国民党信宜县政府强化保甲制度加强其反动统治。信宜的革命斗争处于低潮。

然而,共产党嬙伧已在人民群众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籽,共产主义思想继续在茶山传播,革命力量继续在茶山孕育发展。茶山青年杨叙庆曾参加怀乡起义,担任罗克明的交通员。当时他年纪较小,政治面目没暴露,起义失败后继续在怀新小学读书。他一面读书,一面做党的耳目。

朱也赤、罗克明等离开信宜前,杨叙庆不断地给他们传递信息。

直到1928年1月底,他还给在云开、达垌一带活动的朱也赤送去上级的通知。罗克明、杨万元等撤离信宜后,杨叙庆继续隐蔽下来,于1930年考上怀新中学继续读书。这时期他已没办法跟党组织联系上,但是却没有停止过革命活动。

他在家乡和学校中主动接近和教育青年,秘密地借马列主义通俗读物给他们阅读,向他们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在怀新中学读书的青年廖盖隆(白石扶龙人)和杨友德(茶山人)就在那时候从杨叙庆手中借到马列主义读物,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廖盖隆、杨友德专人省立第九中学(高州中学)读高中之后,继续追求进步,后来成长为共产党的重要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茶山爱国青年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共信宜县党组织恢复不久,就派党员到茶山活动。茶山小学和榕秀中学是抗日游击活动的据点。抗战后期,中共茶山党支部成立,革命斗争蓬勃发展。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兴起。信宜县爱国青年学生纷纷成立读书会,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抗日书刊和马列著作,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这时在高州中学读书的廖盖隆、杨友德与怀乡、茶山的校友联系,倡议组织“通讯读书会”,用通讯方式交流学习心得。这一倡议得到茶山的杨立展及怀新中学一批进步青年的积极响应。

读书会组织起来之后,茶山、怀乡的爱国青年经常与外地的校友互寄书信、互相鼓励。他们读书看报,了解时局,讨论救国大计。

"通讯读书会”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青年们的爱国热情。怀新中学在县内率先组织起抗日救广宣传队、到附近客乡开展宣传,唤醒民众团结抗日。茶山的榕秀中学的学生亦很快组织起抗日宣传队,运用写标语、演讲、唱歌、演戏等形式,到农村宣传抗日。

抗日民主思想在茶山地区广为传播。在抗日宣传中,很多青年开始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茶山榕垌的杨立展是这些青年的突出代表。他与在高州的校友廖盖隆、杨友德联系,决心寻找共产党,自动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7月,他们终于在高州城汇集,与高州县的几位青年一起结伴北上,投奔革命圣地延安。

1938年底,抗日爱国将领张炎在南路组织抗日救亡乡村工作团。茶山青年黄俊传、杨开英等满怀抗日救国热情考人了该工作团,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夏天,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波及南路。真心实意与共产党合作抗目的张炎将军被迫辞职,乡村工作团随之解散。黄俊传从工作团回到家乡茶山,立即组织“茶山青年读书会”,组织青年阅读他从工作团带回的马列读物和抗日书刊,继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41年夏天,于抗战初期侨居马来亚,加入了马来亚共产党组织的杨叙庆,满怀救国热情回到故乡茶山,带回了诸如《论持久战》、《西行漫记》、《大众哲学》等一批书籍。

虽然他一时还未能与信宜县党组织联系上,但还是主动积极地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把自己带回的革命书刊借给进步青年阅读,在茶山地区播下更多的革命火种。

1939年冬,中共信宜党组织开始恢复发展。1940年至1941年间,县内几间重要中学陆续建立了党支部。

而在茶山乡,杨叙庆与特派员陈志辉接上关系之后,立即接受党组织分配的任务。1943年秋,杨叙庆任茶山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兼榕秀中学校董,而茶山中心小学校长黄俊传是个进步青年,中共信宜特派员即利用这一条件,通过杨、黄安排中共地下党员梁特立和冯宗基于1944年秋分别到茶山中心小学和榕秀中学当教员,加强茶山地区党的力量。

梁特立、冯宗基到茶山之后,立即更广泛地在学校师生中开展阅读进步书刊活动。

这期间,青年教师秘密传阅的革命读物除了《论持久战》、《大众哲学》等之外,还有中共中央办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这些报刊是杨叙庆个人出资,通过党组织向重庆邮订的。

《李乡印象》 (李秀文 摄)首届“魅力茶山”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通过阅读革命书报,茶山地区一批进步青年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开始走上革命道路。茶山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黄沛霖(黄源传)、杨开英、黄葵芬、黄鹤超等在这时期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在梁特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带领下,这时期茶山地区的抗日文艺宣传活动搞得非常活跃。茶山小学和榕秀中学的抗日文艺宣传队通过唱歌、演戏,宣传“三坚持、三反对”,揭露国民党的投降政策,歌颂抗日民主根据据地的新生活。1944年榕秀中学演出了陕甘宁边区的歌剧《兄妹开荒》,使群众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1943年日本侵略者加紧入侵广东西江地带。三月雷州半岛和广州湾失陷,南路危急。中共广东省临时省委和南路特委为此发出“放手发动群众,建立独立自主的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中共信宜县特派员陈志辉贯彻这一指示,布置县内各地党员宣传抗日形势,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小组。

茶山地区的共产党员梁特立、杨叙庆等于1944年秋开始秘密组织地下游击小组,准备在茶山举行武装起义。梁特立首先吸收茶山小学教师黄沛霖(黄源传)加入游击小组,并布置他利用社会关系打入茶山乡公所做秘书工作,以便了解敌情,掌握敌人动向。

此期间,他们分头在学校里串连发动师生参加游击小组,还到学校附近的农村访贫问苦,广交朋友,发动青年农民参加游击小组。课余、假日,他们都找学生或群众谈心,足迹遍及茶山小学附近各个村寨。

到1945年1月,茶山的学校和农村中,共发展有地下游击小组9个,遍布上旺冲、下旺冲、茶山小学、丰垌等地,共有游击队员40人。各游击小组都通过各种途径筹集武器弹药,准备一接上级通知就举行起义。

1945年砦乇椋上月,信宜县特派员陈志辉在县城附近的桃榔东西乡发动起义,结果失利,全县各地随即停止行动。

不久,梁特立因政治面目暴露,撤离茶山。巩固发展茶山地区游击小组的任务由黄沛霖负责。陈志辉曾到茶山向黄沛霖传达斗争的方针,具体布置任务,要求黄继续在农村发展武装队伍,继续开展学生工作,组织精干的武工队开展活动。同时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统战工作,搞两面政权。

桃榔起义失败后,县内笼罩着白色恐怖,但由于及时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方针,作了正确部署,茶山地区的革命斗争不但没有低沉下去,反而有所发展,成为信宜县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基地之一。

1945年3月,陈志辉派中共党员陆明章到中垌小学:以当教师为掩护,负责怀乡、茶山、贵子一带的地下工作。陆即深人山区,发展党员,组织武装。

是年5月,陆明章介绍黄沛霖参加中国共产党,并成立茶山乡党支部,陆明章任支部书记,黄沛霖任宣传委员,杨万朵任组织委员。党员有茶山小学校长杨叙庆、榕秀中学教师冯宗基。在杨万燊家里设立了交通联络站。

杨万燊是参加怀乡起义的杨万元的胞弟,在广州大学读书时加人共产党,1944年夏天回家乡茶山,任榕英小学校长。

他的家在白木亚鹩坪,一家祖孙三代都为革命工作。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家都不断地接待地下革命同志。家里年轻的参加游击小组活动,年幼的则负责送信、带路、传递革命传单和做警卫工作。

茶山党支部成立之后,各支委分片负责建党和组织地下游击小组。黄沛霖负责茶山、丰垌一带,冯宗基负责榕垌一带。桃榔起义后不久,黄沛霖即按照特派员的指示,从茶山游击小组中挑选了近十人组成了一支精悍的游击队,任命杨品深为队长,杨立英为副队长。

杨立英的公开身份是乡公所警卫班长。当游击队执行任务需要时,他曾暗中从乡公所拿一些枪支出来给队员佩带。这支游击队在茶山、丰垌、周冲(周埇)、旺冲(旺埇)和白木等地区隐蔽活动,还分组到过贵子、函口等地散发革命传单。

至抗战胜利前夕,茶山地区又发展了杨活生、杨慧敏、杨兰华、杨万翠、杨立吴、冼正仁、冼标仁、冼承芬、冼桂芬、邝福基、杨娟业、黄思凤等人参加游击小组,为后来开展武装斗争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渤垌风貌》 (组图) (陈承 摄)首届“魅力茶山”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茶山党支部很重视抓好统战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黄沛霖自1944年秋兼任茶山乡公所秘书之后,利用社会关系,教育争取茶山乡副乡长杨明南。

结果,杨明南对共产党在茶山乡的活动采取“一只眼开一只眼闭的态度。他知道自己的侄女杨娟业参加地下游击活动,也不加阻拦。正乡长黄伯健常常气势汹汹,喊着抓共产党,但是乡公所的实权掌握在黄沛霖和杨明南手中,黄伯健亦饹孤掌难鸣。

后来黄伯健辞职,新任乡长黄继先是个好好先生。在黄沛霖的影响下,黄继先做过一些对革命有益的工作。这样一来,茶山乡的政权公开是国民党的,实际上是共产党掌握着,基本上是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

到解放战争时期,茶山的两面政权一直发展到保一级,为我党的地下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无怪乎信宜县反动派惊呼:“茶山被赤化了,成了信宜的延安!

解放战争时期,茶山地区的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力量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积极支持革命,大批革命青年参加人民武装部队,为信宜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抗战胜利后,信宜地下党领导充分利用茶山乡的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共产党手中这一有利条件先后派了郑学明(郑永成)、张虎、杨志平(杨进瑞)、朱作彦、丘壁坚等共产党员和罗强、周月颜、张凤锦、李树礼等游击队员分别到茶山中心小学、榕秀中学、榕英小学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地下革命斗争的领导骨干力量。

这些同志积极培养发展革命力量,至1946年6月“小水战斗”之前,茶山地区的游击小组又有较大的发展,建党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

黄沛霖负责的茶山、丰垌方面,在学校的师生职工中新发展了罗强、张凤锦等六名党员,新发展游击小组成员50人,连同抗战胜利前发展的,共80人。冯宗基负责的榕垌方面,在榕秀中学、榕英小学和农村中新发展的游击组员有杨承文、刘其昌、黄国柄等十多人。

在发展游击小组的同时,茶山地区党组织十分重视巩固和扩大革命据点,这时期茶山中心小学、榕英小学、榕秀中学都掌握在共产党手中。王国强等地下党领导同志经常到这些学校活动。这些学校周围的村庄游击队员较多。村里设有交通联络站,地下革命同志往来十分方便安全。

茶山党组织还继续大力做好统战工作,收到了化阻力为助力的良好效果。共产党员黄沛霖在乡公所掌握着部分实权,在他的影响下乡长黄继先对县政府的征兵征税采取能拖就拖能赖就赖的消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当时茶山乡有13个保,其中11个保的保长或保队副都程度不同地同情革命,或者受共产党控制,占85%。例如,白木的保长韦义务、丰垌的保长杨立通、丰垌口的保长黄汉英等都是统战对象。黄汉英的儿子黄启登还是游击队员。

又如茶山的副保长杨开英、坪田的保长杨干、渤垌的保长杨政等是参加革命后,受共产党派遣去参加竞选出任的。

1946年6月,茂电信武工队北上信宜,队长郑奎率领的分队在小水乡与国民党乡兵发生战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队伍被冲散。郑奎和三名队员被捕牺牲。

此后,国民党信宜县反动派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在反动派的心目中,茶山是信宜的延安,当然是怀疑的重点。1946年暑期,反动派下令撤换茶山中心小学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

为保存干部,中共信宜党组织把已暴露或可能暴露的党员调离信宜。茶山地区的黄沛霖、杨叙庆、张虎、罗强、冯宗基、杨娟业、杨志平、张凤锦、周月颜、杨万朵、朱作彦、丘壁坚等同志撤离茶山。

大约于当年9月前后,这些同志陆续撤离信宜。茶山、怀乡地区党的工作交由李进荣(李乐)同志负责。“小水战斗”之后,信宜县内白色恐怖日益严重。茶山地区的地下革命活动增加了不少困难和危险。

尽管这样,隐蔽下来的党员和游击队员的革命信念丝毫没有动摇,仍继续坚持革命活动。榕秀中学的游击小组成员黄权芳、邝福基和杨品深(琛)还在这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7月,郑光民被任命为信宜县特派员,七八月间到信宜接收党员关系并开展调查研究。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正加紧对茶山进行围搜,郑光民同志未能与那里的党员联系上。

他即着手开辟大成、云开根据地。曾在榕秀中学读过书的云开青年黄国柄串连发动了杨干、黄豹、张其焕、张胜等一批青年组织起云开地区第一个游击小组。

1947年底,茂电信地工委把梁甫、叶锦、简常等一批党员调到信宜山区,加强武装斗争的骨千力量。不久缽閙痪观,信宜北部山区的游击小组又开始有较大的发展,群众基础也有所加强。在这形势下,茶山地区的工作开始逐步恢复。

1948年1月,地工委书记王国强在北内召开信宜县领导骨干会议,决定开辟以云开为中心“天津”区,并于2月19日成立中共“天津”区委员会。“天津”区包括茶山、钱排、合水、平塘、思贺、马贵和洪冠、贵子的部分地区以及云浮县属的双滘、长沙等地区。

茶山乡北通贵子、分界,南连怀乡,洪冠,东接平塘、钱排,是“天津”区联系县内其他游击区的走廊地带。“天津”区委会成立后,委员们即分组开展活动。区委分派周文杰同志负责茶山乡的锦衣、平田、石梯一带的工作。不久又调叶锦同志接替周文杰的工作。

叶锦很快联系上平田韦家英和茶山杨品深的游击队,通过召开群众会、户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还召开上层人物会议搞统战,与会人物中有保长、副保长。接着叶锦活动的地区扩展到白木、旺埇、丰垌、岭背、深塘等地,迅速恢复了群众基础。

当时这些地区的骨干分子有韦家英、冼正仁、赖云兴、杨品文、杨品深、韦家学、覃华兴、黎世德等。覃华兴和黎世德的家里设立了交通站。1948年4月,粤桂边地委组织的东征部队800多人到达“天津”区活动,派出干部到茶山向群众扩大政治影响。茶山地区武装斗争的局面逐步打开。

东征部队离开信宜后,国民党反动县长钟超如亲率县自卫队“扫荡”“天津”区。警察局长张佐治带一个中队坐镇锦衣,实行“军事镇压”和“政治诱降并施的反革命手段,妄图消灭洪冠、茶山、榕垌、渤垌、平田一带的革命武装。

茶山地区和“天津”区的其他地区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此期间,“天津”区武工队执行茂电信地工委召开的信宜县武工队骨干会议所作的决议,对敌人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以简常为队长,梁枫为副队长的精悍的手枪队在平田、茶山、丰垌、榕垌一带活动,处决叛徒,镇压反动分子,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器张气焰。

当年6月下旬,茶山地区也组织起一个手枪队,李文新任队长。平田地区组织起一个武工组,熊宜武负责。这些武装队伍时合时分,配合行动,餹龟时而收缴地主武器,时而筹款筹粮,坚持反“清乡扫荡”斗争。

在这次反“扫荡”斗争中,茶山地区的共产党员杨品深(琛)、游击队员韦家学、平田武工组负责人熊宜武和茶山交通站长覃大喜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品深(琛)在为武工队取粮食时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后被杀害于锦衣。覃大喜被捕入狱后立场坚定,忍受酷刑,不肯暴露革命机密,被折磨死于狱中。

共产党员熊宜武是在平田芋英塘带领武工组突围时中弹牺牲的。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茶山人民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继续战斗。

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决战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天津”区人民的斗志,武装队伍迅速发展。

8月下旬,叶锦在茶山、渤垌一带组织起20多人枪的队伍。同时,梁甫等人在云开组织起一个长枪队。他们一面筹集粮、款,一面进行军事训练。

11月,茂电信地工委在罗罅召开会议,决定在“天津”区结集队伍,首先成立主力部队。叶锦即把茶山的队伍拉到云开,与梁甫的队伍合并,成立一个中队,代号“博古”中队。

茶山地区一批地下游击队员加入了“博古”中队,成为这支队伍的骨干。1949年1月底,中共茂电信地工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贯彻中共香港分局关于“扩大主力部队,展开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的工作,并联成一片”的指示,决定中区的武工队(“叶挺”中队)拉到“天津”区与“博古中队会师,成立信宜独立大队(“若飞”大队)。

个多月后,茂名独立大队(“大钊”大队)又到云开与“若飞”大队会师,成立第十二团,共300多人枪,活动于“天津”区和信罗边境。主力部队的组建和活动给茶山人民极大的鼓舞。一批游击小组重新开始活动。

茶山的杨立秀、杨立辉和杨品大等人重新开始收集武器装备,扩大武装队伍。5月,十二团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五支队序列,编为第十五团。茶山地区又有一批青年参加十五团。共计茶山地区先后参加十五团的有五十多人,为争取革命事业的胜利而英勇战斗。

十五团成立后转战于“天津”区和信罗边境。以茶山、云开青年为主的“博古”连作战英勇顽强,屡建战功。

8月初,十五团在茶山地区活动,宣传群众,破仓济贫,镇压反革命,声势十分浩大。茶山地区的人民群众满怀革命热情,积极配合支持十五团的活动,粉碎敌人的围剿。

9月初,十五团获悉国民党县自卫队即将进犯云开,决定采用“敌进我进”的策略,迅速撤离云开,挥兵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腹地,伺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9月6日凌晨,十五团围攻渤垌杨家祠里的县自卫队40余人。杨家祠里的县兵有轻机枪,又与驻在百米外的杨氏公益仓里的乡兵相呼应,战斗十分激烈。

当天下午,国民党增援部队从茶山方向开来。十五团一面阻击敌人援兵,一面组织力量准备破渤垌粮仓取粮,傍晚,一举攻破粮仓。茶山的同志组织从楼垌、渤垌等地来的群众数十人冒着敌人机枪的扫射抢运粮食,为十五团贮备了百多担军粮。

开仓后,潿十五团全体指战员马不停蹄挥兵南下,第二天凌晨在锦衣桥头与敌军一个连遭遇。我军先发制人,大获全胜。

8日下午,在茶垌岭与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县自卫队、乡保队共300多人激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博古”中队长黄国柄英勇战斗,光荣负伤(后牺牲)。战斗一直坚持到傍晚,全团安全转移到池洞,后又经里五、深塘折回茶山地区,得到茶山人民的大力支持。

9月中旬以后,十五团执行团党委、县委联席会议的决定,分兵三路开赴全县各地,各区中队密切配合行动,全县的解放战争波澜壮阔地开展起来。

十五团的“博古”连在中共信宜县委副书记杨飞的率领下在贵子、泗纶等地活动,在泗纶击溃敌军,缴获一批军用物资。

10月下旬,“博古”连回师茶山,接收了茶山乡公所。茶山乡宣告解放。茶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反动派手中夺取了政权,开始了当家作主的新生活。

(根据杨叙庆、黄沛霖、叶锦、陆明章等同志回忆材料的有关内容整理)

1991年出版 信宜党史第三辑 P340-356页

作者:梁启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入... 导语: 周纯全将军的资历非常深厚,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前夕,周纯全的名字曾被列入大将拟授名单(原拟...
原创 清... 清朝的妃子们,地位尊贵,身份显赫,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与讨论的焦点。她们的生活,常常出现在各类史书...
原创 项... 在历史这条长河里,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自刎的悲壮场景,一直刻在后人的心里。好多人觉得项羽不肯过江东,...
原创 1... 1895年3月14日,正值甲午战争失利后的第二年,李鸿章受命携慈禧太后的“懿旨”——即“量中华之物力...
刘备:从卖鞋小贩到三国枭雄,笑... 提到刘备,大家可能会想到那个“仁义”的皇帝,或者是那个总是挂着“我很忙”表情的“蜀汉老板”。但今天,...
原创 哪...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辽沈战役的胜利后,国民党的兵力大幅减少。随着形势的变化...
原创 中... 最近在网络上,我偶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看似怪异但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游牧民族没有破...
原创 清... 当我们提到晚清时,通常会想到那段腐朽、屈辱的历史。这段历史的确不容忽视,它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图强,...
原创 日... 在一些体育竞赛或重要的国家层面活动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国歌的旋律。或许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当我们听到...
跨界融合文物活化舞台剧《青铜·... 原标题:跨界融合文物活化舞台剧《青铜·花腰》6月3日在聂耳大剧院首演 排练现场。通讯员 李宜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