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哪位国军将领起义,对蒋介石打击最大?既不是傅作义,更非陈明仁
创始人
2025-09-08 14:34:27
0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辽沈战役的胜利后,国民党的兵力大幅减少。随着形势的变化,蒋介石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他将希望寄托在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八十万大军上,企图依靠这些兵力来改变战局。

在此期间,有些国民党将领已经意识到,国民党早已失去了民心。为了避免继续效忠于蒋介石,他们选择了在战场上进行起义。在随后的平津战役中,傅作义等将领相继起义。然而,这些将领的起义对蒋介石的打击并不大,反而是另一个将领的背叛给蒋介石带来了深重的打击。

那么,这个将领究竟是谁?为什么他的起义对蒋介石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呢?

廖运周在进入黄埔军校后,便开始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他在军校时刻意与信仰这一思想的同学接近,目的是深入理解和学习这一理念。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廖运周在南昌起义前的几个月,通过党员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廖运周亲自参与了南昌起义,然而由于形势的变化,他不得不转入地下,开始在冯玉祥领导的反蒋军队中秘密发展革命力量。

原本,廖运周与自己的部队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但从1930年以后,部队的频繁调动使得他和其他联络员失去了联系。此时的廖运周犹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虽然失去了联系,但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革命信念和共产党员的身份,依旧在暗地里默默地发展着革命力量。

由于这一长时间的失联,廖运周的行动并未引起敌方特务的怀疑。凭借着自己在军中的战功,他逐渐升职为军官,并与一些反动派军官建立了友谊。等到条件相对安全时,廖运周开始主动寻找机会与组织联系。然而,由于当时红军的主力部队大部分在与蒋介石的军队作战,廖运周并未能顺利地与党组织重新建立联系。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正式开始合作,廖运周才终于有机会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多年来身处敌营的他,渴望回到党组织中,但经过组织的慎重考虑,他们认为廖运周若能继续潜伏在敌营,逐步发展革命力量,或许比直接回归更有意义。最终,廖运周同意了组织的建议,决定继续执行潜伏任务,完成自己的使命。

党的这一决定无疑是非常深远的考虑。尽管廖运周的部队背景较为复杂,他出身于地方杂牌部队,但由于他是黄埔军校的学员,蒋介石自然对他青睐有加,廖运周也因此有机会获得晋升。1938年,廖运周的能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被任命为110师的一名团长,并且深得师长的信任。在抗日战场上,110师屡建战功,蒋介石因此提拔了该师的部分军官。廖运周也因此成功晋升为师长。

然而,尽管110师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廖运周却意识到,军中依然存在许多顽固的反动派军官,这使得他无法顺利地推进革命工作。于是,廖运周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利用自己师长的身份,与这些反动派军官建立关系,并极力向上级推荐他们。许多反动派军官因此对廖运周心怀感激,并感谢他为他们的“前途”着想。随着这些军官被推荐到其他部队,廖运周便悄悄用革命战士填补了空缺,逐渐清除了110师中的反动势力,使得这支部队的骨干力量全部成为了革命的力量。

通过这一高明的手段,廖运周悄无声息地将110师转变为一支忠诚于共产党革命事业的队伍,并且逐渐改变了部队的装备和战斗力,使其更具战斗力。抗日战争胜利后,廖运周曾提出带领110师回到党的队伍中,但党中央由于意识到蒋介石“剿共”的决心并未改变,决定让廖运周继续潜伏在敌营中,积蓄力量。

这一决定对廖运周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他并不惧怕在敌营中的潜伏,也并非害怕被发现后遭受折磨,而是因为他无法带领队伍与自己的同志们并肩作战。在1947年后,蒋介石的军队遭遇了严重损失,他开始集中兵力对解放军发起重点进攻。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决定在中原地区与解放军决战,廖运周的110师被命令前往徐蚌战场。

廖运周意识到,这一关键时刻如果他能率领110师起义,将为革命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他开始悄悄准备,并清点可以参与起义的部队。为了防止蒋介石对他产生怀疑,廖运周故意让反动势力掌握了110师中的一个团,其余的6000人都准备参与起义。

终于,在黄伟兵团被围困时,廖运周抓住了时机,提出带领部队突围。黄维对廖运周充满信任,便采纳了他的方案。然而,突围后,廖运周带领110师直接发动了起义,用炮兵营猛烈轰击黄伟兵团。在解放军的配合下,黄伟兵团最终被彻底消灭。

蒋介石得知廖运周起义的消息后,心情极为震惊和愤怒。毕竟,廖运周是他最信任的黄埔系将领之一,他的叛变导致了黄伟兵团的覆灭,也彻底改变了淮海战场的局势。廖运周的起义对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这不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精锐主力,还让他丧失了与解放军竞争的资格。

信源:

《廖运周潜伏敌营20年淮海战役中率部起义》——中国知网作者:夏继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霍... 封狼居胥,这位一代猛将,纵使英勇无敌,最终却未能抵挡命运的捉弄,英年早逝。霍去病的整个人生,几乎是为...
原创 曾... 曾国藩的三大错误:智慧与警醒 曾国藩,清朝末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以其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深邃...
原创 非... 在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后,非洲迅速成为了欧洲殖民者争夺的焦点之一。作为通往好望角和进一步通向东方的关键中...
原创 赵... “干得好啊!干得好啊!” 在昏暗的屋子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对着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发出了这样的叫喊...
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精品(一百二十... 自古以来,金银玉石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内涵。黄金璀璨代表尊贵,白银温润寓意纯洁...
原创 中...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当地人甚至称中国企业为“大救星”,表示:“任何时候我都愿意为中国...
原创 梁...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彭总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情。 不仅如此,在给38军发电报时,他用了“万岁”这样...
原创 1... 1991年末,苏联这座屹立近七十年的红色巨擘骤然崩塌,不仅重塑了全球地缘政治版图,还遗留下一笔高达1...
原创 志... 作者:武陟东旭 “师长,彭总是不是发昏了?” 1950年11月5日,39军115师的师长王良太接到...
原创 清... 在晚清的盛世京城中,隐藏着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秘密。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城市背后,究竟掩藏着怎样的官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