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周纯全将军的资历非常深厚,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前夕,周纯全的名字曾被列入大将拟授名单(原拟授大将15人,除了十位大将外,还有萧克、宋任穷、王震、张宗逊、周纯全)。然而,最终在授衔时,周纯全虽然名列拟授大将之列,却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未能荣膺大将军衔。对此,许多人纷纷猜测原因,我认为,通过研究徐向前的经历,我们或许能够揭开这个谜团。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读周纯全的军衔问题,以及他与徐向前老元帅之间的恩怨情仇。
周纯全的资历问题
周纯全,1923年便投身于罢工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次年参与了黄麻起义。红军时期,周纯全是张国焘的得力干将,担任过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四方面军保卫局局长、中央政治局委员(长征期间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重要职务,还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草地分兵后)及红三十一军政委等职务。
抗战时期,周纯全长时间未在前线担任指挥职务,他并未参与八路军或新四军的战斗,而是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校长及陕北公学生活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务。解放战争期间,他回到了部队,担任了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及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长,保障了辽沈、平津战役的后勤工作。
建国后,周纯全被彭德怀留下来负责志愿军的后勤工作,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等职务。周纯全是少数党内和军内都具有极高地位的干部,尤其是在长征途中曾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一点甚至许多元帅都未能做到。
在分析周纯全的资历后,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授大将的标准:
1. 参与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起义,比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等(周纯全符合这一标准);
2. 在红军时期担任师级或以上的领导职务,如师长、政委、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等(周纯全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3. 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旅级以上的领导职务,或新四军师级以上的领导职务,独立旅不符合标准(周纯全未符合这一标准);
4. 解放战争至授衔期间被评为正兵团级干部以上,需担任野战军级副职(如东北野战军副司令黄克诚)及特殊兵种司令(如海军总司令肖劲光)、总部正职(如总参谋长粟裕)(周纯全符合这一标准,担任过总后勤部政委)。
虽然周纯全满足了大部分标准,但他并不完全符合所有要求,因此需要与其他将领进行竞争。在拟授大将名单中的15人中,许多比周纯全资历更深厚的人,如军委委员级干部粟裕、罗瑞卿、徐海东、黄克诚、谭政、肖劲光、陈赓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从军衔级别来看,周纯全只能和正兵团级的大将进行竞争,也就是许光达、王树声(开国大将中唯二正兵团级干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周纯全只能与王树声竞争。
这里的关键因素在于大将授衔不仅仅看资历,还要考虑山头代表的问题。红军中有多个队伍对革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而授衔时必须考虑到各队伍的代表性。周纯全作为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干部,最终只能与同样来自红四方面军的将领进行竞争。
徐向前的恩怨
红四方面军的代表性问题,实际上与徐向前有着密切关系。在授衔时,最能代表红四方面军的无疑是元帅徐向前。当时,红四方面军的代表性问题必须与徐向前商议,然而,徐向前并未支持周纯全,而是倾向于支持王树声。为什么呢?这就与他们两人的历史恩怨有着密切关系。
在红四方面军时期,徐向前是总指挥,而张国焘是主要领导人,两人关系并不融洽,张国焘甚至试图打倒徐向前。特别是在鄂豫皖苏区,张国焘发动了白雀园肃反,目标之一就是徐向前。当时,周纯全作为鄂豫皖苏区的政治保卫局局长,执行了张国焘的命令,逮捕了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
程训宣虽然并无任何罪行,但为了逼迫她承认徐向前的所谓“错误”,张国焘试图让她揭发丈夫徐向前。程训宣坚决不屈,最终被错杀,年仅21岁。在这一过程中,周纯全不仅执行了命令,还因此得到了张国焘的赏识,迅速升迁至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和中央政治局委员。然而,这一行为无疑激怒了徐向前。
徐向前在延安质问周纯全,要求他解释为什么要抓捕自己的妻子?为什么要致使她死亡?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波澜,徐向前无法压抑心中的愤怒。周纯全也知道自己犯了错,因为程训宣并无罪行,他只是出于张国焘的指令,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此后,周纯全深感内疚,主动向组织作出了深刻的检讨,并请求处分。考虑到他是在张国焘的影响下犯错,且认错态度诚恳,组织最终只是免去了他的职务,并未追究他个人责任。尽管如此,周纯全在抗战时期的资历依然不符合授大将的标准,而他与徐向前之间的矛盾,也让他在授衔时未能得到大将军衔。
结语
综上所述,周纯全尽管在长征期间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各个战役中做出过显著贡献,但他与徐向前之间的历史恩怨,以及他在抗战时期未能担任重要指挥职务,使得他在1955年的大将授衔中最终未能脱颖而出,遗憾地只能获得上将军衔。这一历史遗憾也反映了授衔时政治与历史背景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