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地标,
和平饭店的打开方式
不止用餐、住宿这两种!
昨天,上海和平饭店
第七届文化艺术周
在8楼和平厅正式拉开帷幕
主题:和平之影·上海回响
小侬母报——
新民晚报发起的
“新民心声·和平心愿”征集活动
也走进和平饭店,
以小小明信片,寄语和平。
听说手写心愿
将被上海档案馆永久收藏,
到场嘉宾与市民朋友们
纷纷拿起笔,
写下对家国与世界的深情寄望,
争做“城市记忆守护人”。
楼奶奶是和平饭店的常客,
一头白发梳得整整齐齐
他的儿子推着轮椅
带她一起来写心愿:
祝愿世界和平幸福
将手写心愿卡投入
和平饭店定制邮筒里,
仪式感十足!
他们纷纷表示:
和平心愿不仅承载个体情感,
更凝聚着时代对和平的共同呼唤~
随后,一场汇聚
文化、影视、历史领域
思想者的对话
在和平厅内展开↓↓↓
对谈嘉宾:
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右一)
上海知名影视剧演员陈龙(右二)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石川(左二)
知名文化博主Fu大爷(左一)
上海演员陈龙表示
特别想到斯皮尔伯格导演的
《太阳帝国》电影里
当一回群众演员。
当谈起自己在电视剧《浴血荣光》里
扮演周恩来这一角色,
陈龙自曝:
当时是拍《繁花》的最后阶段
两个剧组跑到“快疯了”
“来回增肥、减肥,
一个月瘦了20多斤。”
他还表示:
最大的心愿
是想演完周总理的一生。
文化博主“Fu大爷”说:
在为《乌鸦与麻雀》
这部海派经典电影配音时,
他作为一个北京人,
却配了一句上海话,
为此感到特别骄傲自豪。
吴越则表示:
在珍惜和平的过程中,
希望能够积极地影响社会,
希望和谐的社会
发展得越来越好。
最后,活动在老年爵士乐团
改编演奏的《歌唱祖国》中
推向高潮。
老爷爷们老有腔调,
经典旋律以爵士风格重新诠释,
奏响和平的时代旋律,
颇有“上海老克勒”风范。
光影叙事:电影里的和平印记
从《太阳帝国》、《罗曼蒂克消亡史》
到《小时代3》、《繁花》......
96年间,近50部中外影视作品
曾在和平饭店取景。
1958年,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和平饭店(时称华懋饭店)取景,将龙凤厅等化作“情报战场”,孙道临饰演的李侠在此传递密报。
1995 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东门楼梯的雕花扶手、和平厅的水晶吊灯与茉莉酒廊二层的Art Deco玻璃,成为 “旧上海帮派纷争的见证”。
和平饭店曾见证日军在上海受降,
楼梯上走过的不仅有电影里的角色,
还有现实中汤恩伯将军等历史人物,
光影与现实在此交织,
让饭店成为“活的历史博物馆”。
在光影之外,
和平饭店的砖石也镌刻着
“抗战时期的和平记忆”
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期间,炸弹误落南京路外滩,南京路一带死伤近千人。但奇迹的是,和平饭店主体建筑未受重创,当时还成了无数难民的“临时避难所”。饭店员工偷偷为流离失所的民众提供食物与庇护,让冰冷的砖石有了“温暖的守护温度。”
和平饭店不仅是物理空间,
更是生成故事、
承载记忆的文化现场。
如今,
大家可以在爵士酒吧听老年爵士乐队演奏;
在九国套房体验不同国家的风情;
还能在和平厅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这些就是“和平”现在的样子。
看过来~
小侬邀你在百年文化地标里
感受和平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