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们在喝茶时可能会常听说“水味”“水性”二词。它们虽然都带有一个水字,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水性”是在品饮普洱茶时,茶汤饮入口腔引起的各种口感。
“水味”是用来描述一泡茶的茶水滋味下降到一定的地步——无限接近水的味道。
普洱茶中,正常出现的水味,是冲泡接近尾声,茶叶中已经没有可以溶于水的物质了,此时的茶味自然就会变淡,水味相对的就占主导。所以再好的普洱茶冲泡次数是有一个限度的,并不是冲泡次数越多越好。
但如果没泡几泡,茶汤口感就变得淡薄,出现水味,那就要注意啦,可能是以下几点导致的。
1、若是茶菁较为细嫩,茶树生长期限较短,或是降雨较多的夏季采摘的原料,制成的茶品内含物质不足,会带有水味。
2、新压制的茶品,还未干透就品饮,会出现水味。但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水味,会随着茶品在存储时间的加长后,逐渐消失。
3、经过长时间存储的茶品,在冲泡前,醒茶未醒透,也会导致茶品冲泡后茶汤出现水味。
4、冲泡的水质会间接造成茶品在冲泡品饮时产生水味。若是用碱性较强、水质较硬的水冲泡茶品,会使有的茶品滋味变差,出现茶水分离的水味。
而“水性”是在品饮普洱茶时,除了酸、甜、苦、涩之外感官所体验到的层次感,如令人愉悦的品感:滑、细、沙、厚、化;或者不太舒适的品感:薄、利、刺激。
指茶汤入口顺滑,茶性柔和,细腻饱满,如丝如缕。是普洱熟茶和经过多年陈化的生茶的共同特点,好的仓储中的普洱茶(包括生茶和熟茶),其滑的程度也会随着陈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强,这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一个佐证。
入口即化,是优质陈年普洱茶的特征之一。普洱生茶和熟茶经过长期合理存放,水性都可至化的境界。一般,生茶表现的化要比熟茶来的高雅,更活泼清逸一些。“入口即化,喝了没喝”是一句品饮普洱茶时,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是指醇厚的口感,与茶汤的浓淡没有直接关系。是因为古树茶的内含物质丰富,溶于水中物质成分较多,在口感上会比较浑厚稠密,也可以说很厚实,使人感到重实而强劲,大家可以试着想一下喝水和喝米汤时候的不同。
品完茶后,有一种沙滑而浓郁的感受,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后给口腔带来沙沙的舒服感。这种沙滑感与普洱茶的贮藏时间和仓储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储时间越久沙感越明显。
水性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的气势,水质也感觉轻而淡。会给品茗者产生一种小器、轻浮、薄弱、不安稳和抗拒的感觉。这是由于茶叶本身内含物质不够丰富的缘故。
利也往往是因为茶汤水性太薄,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觉,茶汤入口缺乏厚重感,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受,让人产生排斥和拒绝的心理。
一般品质和工艺较差的普洱茶多半会表现出薄而利的口感。
长期紧扎密封的茶,本身很干燥,开封后立即冲泡品饮,茶汤水性也常常会显得很薄,甚至利。
对于陈期较长的茶品,开封后最好放置在透气的容器里,醒上几天再喝,这样才能让茶品表现出它该有的水性特色。
春有暖风的来信,夏有蝉鸣的叙诗
秋有喜柿的丰收,冬有落雪的留白
【关注】南茗佳人(公众号同名)
共赴这场四季之旅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