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喝普洱茶的时候,除了喝它的口感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地方就是喝它的韵味。所谓韵味,就是大概是茶汤入口后不“薄”,给人感觉十分有“底蕴”,想要一尝再尝。
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韵”是普洱茶品鉴中,比“气”更难以形象地说明的主观感受。打个比方,唱歌时虽然旋律、音高、节奏准确,但无法打动人,就称为“有声无韵”。
一款茶能够被冠以”韵“的美誉,除了内因以及气候条件、土壤成分之外还要具备一些什么样的条件呢?
在品鉴过很多各类有韵没韵的茶以后发现,被称得上有“韵”的茶,除了内质丰富、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比较好之外,普遍都有一道比较不同的工艺:发酵(实际上是氧化)。
因为发酵(氧化)而带来了可溶性物质的转变,从而导致了茶汤在厚重、甜润、耐泡以及口感的愉悦度方面会超越其它茶类。
那么我们要怎么去感受普洱茶的韵呢?
简单的来说就是【当你品眼前这一盏茶时的所有美好感受】。是当你用嗅觉、味觉、感觉去品眼前这盏茶时,茶的香、味与你的身体产生共鸣后的一个美妙反馈。
这种愉悦感并非来自于哪一感官的单一体验,任何的单一好感都可能被其他茶类替代,唯有成”韵“则不可替代!
陈年普洱茶厚韵丰富与否,体现的是茶品质高低和存储价值。那么造成普洱茶韵不足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茶树树龄小或生长在养分不足的土地上,必须依赖人工的肥料来补充成长所需,采摘这种类型茶树的叶子所制成的茶品,自然转化而成的茶韵也趋于单调。
另外,当雨季来临,水分充足,茶树根含水量增加,茶叶成长快速,茶质就稀释薄化了,茶滋味就自然比较“薄”了。这就是为什么“夏茶”不受欢迎的原因。
不够耐泡的茶品,在还没来得及转化丰富的韵味之前,茶汤就已经转趋平淡无味。
反过来说,这也是为什么古树茶能够茶韵浓厚的原因。生态环境优秀,茶树根系发达,土壤肥沃,林茶草共存、昆虫菌种相依,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完整、健康的生态链。得健康生态链之庇护,无论是茶香、茶韵还是茶气,品饮价值都高出一筹。
这样的新生普洱茶,以延长萎凋时间,使得茶品转趋黄茶、红茶的茶性;或是制作过程中温度过高,转向绿茶的风格——新茶过度追求香气,这样的普洱茶由于过早释放茶质能量,丧失茶叶后期韵味表现。
具体的现象例如:耐泡度减低、陈放日久则香气散逸、茶质趋于平淡无味等自然无法品味到真普洱陈年韵味。
老普洱茶的茶韵依赖其自身的自然陈化,后续的酵素作用是重要关键。不当的仓储将直接影响茶韵的表现,空间杂物堆积、空气异味浑浊,久之茶叶就感染了这些杂异之气,而降低了品赏时美韵感受。
但更重要的是,收藏的空间如果湿气太重、温度过高,虽然茶叶的陈化速度加快,但是茶质会受到影响,不但有一股特殊的仓味,取代了茶叶原本的真性气息,而且在冲泡过程中,茶汤偏薄带水味,滋味呆板而少变化,这样自然不是好的茶韵表现。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茶韵。普洱茶茶韵像是被深藏在普洱茶大门里面,想见到它还要用一把对的钥匙,这把对的钥匙就是品茶者的学识、经历、理想以及情感等等人文方面的积累。
表象是茶韵,实质是对时间的解读,即融入个人的学识、经历,理想与情感,让自己思想的高度与茶的高度相对应,让一款珍贵的茶遇见那个对的人。
茶已备好,杯盏已温好
若你恰好路过,不妨推门而入
【关注】南茗佳人(公众号同名)
以茶为媒结知己
END
下一篇:会喝茶的人,都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