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 TALENT : 声音艺术家李星宇与他的“鲸鱼马戏团”
创始人
2025-08-27 19:33:11
0

在城市喧嚣的缝隙中,在自然深处的寂静里,声音艺术家李星宇以一种近乎诗意的姿态,捕捉着世界最真实的脉动。

他从不是那种高调宣称“改变世界”的艺术家,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聆听与记录,悄悄重塑着人们对声音的认知。他的故事,始于对声音的敏感,成于对生命的敬畏,而未来,则指向更广阔的探索与共情。

李星宇对声音的觉察,并非某一刻的顿悟,而是一场漫长的沉淀。

中学时,他尝试将吉他声录进电脑;大学时,他选择录音专业,开始系统思考“什么是声音”;甚至更早,在童年某个雪天,他独自站在一片白茫茫中,心想:“雪为什么会这么安静?”正是这种对声音的天然好奇,逐渐成为他创作的根基。

“我并没有刻意想成为声音艺术家,”李星宇与SuperELLE坦言,“一开始只是想做有意思的创作。”这种“简单”的初衷,却推动他走向了一条不寻常的路。2011年,刚毕业不久的他,用攒下的1500元生活费(相当于他当时一个月的伙食费)——买下了人生第一台便携录音机。对于学生时期的李星宇来说,那是一笔“巨款”,但他毫不犹豫:“那是我最值得的一次投资。”

这台录音机成了他走出录音室、走向世界的起点。李星宇借着作品入选国际比赛的机会,旅行至遥远之地,记录下无数未曾被注意的声音: 火烈鸟在寒夜中的低鸣、撒哈拉沙粒流动的细响、民间艺人的即兴吟唱……这些瞬间让他意识到,声音不仅是材料,更是故事、是记忆、是生命存在的证明。

而“鲸鱼”,这一深邃而神秘的意象,早已悄然潜入他的艺术生命。他将个人声音艺术项目命名为“52Hz声音馆”,致敬那只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鲸”的52赫兹鲸。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像这只鲸,“不断呼唤,试图寻找同类,但最终注定独自走完生命之路。”这种对孤独的共情,对连接的渴望,成为他作品中一贯的精神主线。

同样,“鲸鱼马戏团”作为他乐队的名字,也融合了他对自由与神秘的向往。“鲸鱼优雅而美丽,是深海中沉默的巨人;马戏团则像吉普赛人,自由洒脱,收集世界各地的奇妙事物。”他说。 这两个意象的结合,恰如他的音乐:既有深沉的生命张力,又有天马行空的创造力。

随着记录的声音越来越多,李星宇也逐渐意识到自然正在“失声”。

物种消退、环境变迁,这些变化不再是遥远新闻中的标题,而是他亲身感知的现实。2016年,李星宇深入亚马孙雨林,那次经历成为他创作方向的转折点。 “我开始更关注环境问题,但我不愿轻易给出答案,而是希望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017年,他萌生了“出海收集鲸鱼声音”的想法。李星宇开始学习航海知识、筹备设备、组建团队,开启“寻声大航海”项目。“收集鲸鱼的声音看似没有实际意义,但故事往往就是这么开始的,”他说,“这其实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一群理想主义的年轻人,在风雨同舟中共同经历一段人生。”

这种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关怀,也延伸至他与科技、商业品牌的合作中。在 与Salomon合作的「闭眼法餐×睁眼Salomon」声音实验中,他巧妙置换了日常物品的声音身份:法棍切开的声音实则是雪鞋魔术贴的撕拉,餐刀摩擦盘子的声音被替换成鞋底踩过碎石……“我想打破人们对认知的固化,”他解释,“我们太习惯于用眼睛定义世界,而忽视了声音本身的欺骗性与可能性。”

谈及AI与数字化技术对声音艺术的影响,李星宇显得开放而冷静:“技术永远是被使用的工具,艺术的边界早就不存在了。”他拒绝被标签束缚,无论是“自然录音师”还是“科幻创作者”,他更愿意自由穿梭于不同领域。

目前,他仍在推进“寻声大航海”,计划探索更多海域;同时,他也在进行与天文、传统音乐相关的创作。“想做的事排了很长的队,慢慢来吧。”他笑着与SuperELLE说道。

在采访尾声,当SuperELLE追问“在城市中应去哪里闭眼倾听”时,李星宇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不必刻意去某个地方。给自己五分钟,放下手机,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声音——呼吸、心跳、甚至血液流动的细微响动。当你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恭喜你,你听到了自己。”

SuperELLE:在你的音乐人生中,声音是一切的起点。你对声音的敏感是从何时开始觉察的?

李星宇我自己也不大记得了,可能是在中学的时候,家里研究怎么能把吉他录进电脑时;或者是小时候在下雪天独自在外面玩,心想着雪为什么会这么安静;又或许是因为大学学习的录音专业,让我开始认真思考什么是声音,我该如何获得声音。

为什么会选择成为声音艺术家呢? 我也没有刻意想要当艺术家,一开始就是想做有意思的创作,特别简单。喜欢什么,想尝试什么就去试,后来做着做着就被别人叫声音艺术家了

SuperELLE:2011年你用1500元生活费买下人生第一台录音机,是怎样的契机?

李星宇:那时候刚毕业没几年,最开始工作攒下的钱都用来到处旅行了,因为借着作品入选国外比赛的机会,就去了一些很远的地方。

然后发掘了很多我之前没有听过的声音,想要录下来却没有一台可以带出去的设备,于是就咬牙买了这个录音机。那时候1500大概是一个月的伙食费,所以还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我觉得这是我最值得的一次投资,也让我开始真正走出录音室,到广阔的世界里采样。

SuperELLE:“52Hz”作为声音馆的名字,它除了“孤独的鲸鱼”之外,还承载着你怎样的艺术理念?

李星宇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像那只52赫兹的鲸,在这个世界不断地呼唤,试图寻找同类,寻找归属,但最终我们注定是要一个人独自走完生命的道路。

所以52赫兹既代表鲸鱼,也代表这种思考,这也是人类始终在自问的一个问题。 那些脆弱却珍贵的感情成为了我们面对痛苦与孤独的勇气,这是我很在意也相信的,因为孤独也是我们创造出的概念。

SuperELLE:你为什么把乐队命名为“鲸鱼马戏团”?(“鲸鱼”与“马戏团”两个看似无关的意象背后,有什么共同的精神?)

李星宇鲸鱼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生物,它优雅且美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但大部分时间却游弋在深海中,既神秘又带着某种生命的张力。

马戏团来源于吉普赛文化,他们自由洒脱,在全世界旅行,收集奇妙的事物展示给人们,我觉得我的音乐也很像吉普赛人,感觉没有特定的风格,但又始终有着一贯的脉络延续。

SuperELLE:新专辑(不是新专辑,是前一张)《索拉里斯——时间与永恒》打破了传统专辑的形式结构,甚至加入了一部短篇科幻小说。你为什么想把“科幻”也带进你的音乐世界?

李星宇我从小就喜欢看科幻小说和电影,凡尔纳的书看过好几遍,后来爱看《银翼杀手》,《黑客帝国》等等。我脑袋里常会构建故事,小时候睡前给自己编故事哄自己睡觉,长大了就把这些故事写成作品,到《索拉里斯》那张专辑时就又想挑战一下自己写一个更长一点的小说,于是就根据自己写的小说做了一张专辑。

我其实写了不少科幻或者奇幻故事在不同的专辑里,长长短短加一起也有十万字了。

SuperELLE:在去年,你曾决定出海收集鲸鱼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李星宇从2017年就有了这个计划,只不过后来因为觉得条件还不成熟就先做了《寻声西游记》。直到我看了更多书,学习了更多海洋以及帆船知识,这才决定在去年开启这个新项目。

其实收集鲸鱼的声音本身就是一个奇幻的故事,因为很多声音都没有被人类听到过,而且这件事看似就是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

故事往往都是这么开始的,谁会去看一个充满目的性的故事呢?虽然这是一个找鲸鱼的故事, 但其实最后讲的还是人,是一些没有名气也没有什么功利心的,理想主义年轻人,大家在船上一起风雨同舟,一起度过一段人生的故事。

SuperELLE:至今,有没有哪一个声音让你至今难忘的?或者从业以来,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创作的哪一个作品?

李星宇有太多声音很难忘了,比如在乌尤尼的夜晚车坏在盐湖里,寒冷和绝望之际听见不远处落下的一群火烈鸟;在新疆乡下听民间艺人唱歌,旁边的鸟也在一旁和着;在撒哈拉沙漠,躺在炽热的沙子上,听着沙粒流动的声音;在冲绳的海上,被座头鲸的叫声震撼到失语;在马德里的斗牛场,听到旁边陌生女孩因为牛被处死而失声痛哭等等……

我的每一个作品都可以讲出背后的故事,每一个作品也都有故事,这些故事就是我。

SuperELLE:作为一名声音艺术家,你认为应有的素质与能力是什么?

李星宇我还没这个资格定义声音艺术家,不过我觉得创作者或者艺术家应该是始终保持真诚的创造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的,并且不断思考和学习。我现在觉得我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经常会把自己放在初学者的位置上,确实,我还差得远。

SuperELLE:在长期收声过程中,你也观察到自然正在失声、物种在消退。这些变化会对你未来的创作方向有什么影响?

李星宇:从2016年去完亚马孙雨林之后我始终都在关注这一话题,我的很多作品都会多少涉及到这部分,只不过我觉得我应该抛出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去轻易给出意见。

我后来做“寻声大航海”,也是和这些事有关,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让人们关注身边,关注环境,关注自然以及关注不同的生物。我仍然在不断学习,这个是一个需要跨学科配合的事,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和科学家以及不同领域的朋友们合作。

SuperELLE: 随着ai、数字化等技术的发展,你如何看声音艺术未来的边界?你希望鲸鱼马戏团将来还可以做什么“听觉实验”?

李星宇ai已经改变了艺术行业和很多领域,我自己也会经常用ai来辅助我, 我觉得技术永远都是被人去使用的,如何来使用技术或者选择不用才是我们该探讨的。

艺术的边界早在一百年前就不存在了,不是吗?

目前要继续做下去的就是寻声大航海,要去到更多的海域,寻找更多声音。另外我还有一些和天文相关的创作,以及传统音乐的探索都在同时进行,我也没法告诉你下一个是什么,因为想做的事已经排了很长的队,慢慢来吧。

SuperELLE:在与Salomon合作的「闭眼法餐×睁眼Salomon」声音实验中,你将日常餐桌与户外装备被“交换了声音身份”,这背后的设计理念和灵感来源是什么?

李星宇其实灵感来源于我们对认知的固化,大家会忽视习以为常的事情,就像我们看到法棍被切开,下意识就认定那个声音就应该是法棍发出来的,但其实我片子里告诉你,那个是雪鞋上的魔术贴。

这些事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把自己困在自己的感官茧房里,所以就像跟大家开这么一个正经的玩笑,用声音去欺骗你的眼睛。

SuperELLE:你一向在自然环境中收录真实之声,而这次与Salomon合作是“人造自然”,你怎么看“真实声音”和“构造声音”的边界?

李星宇人类也是这个星球上的一部分,建筑、城市、乡村同样也是,我不大会把自己限定在自然声音里,但其实很有趣,大家因为我做自然声音录音很有名就给我打上了很多标签,这其实就是我作品本身想讨论的。

声音就是声音,不存在边界,当我们去除了所有定义,听就变成了一件很浪漫的事,也更自由,对于其他感官也同样适用。

SuperELLE:如果给观众一个建议,让他们在城市里“闭上眼睛去听”,你会建议他们去哪里?

李星宇给自己五分钟的时间,放下手机,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声音。呼吸,心跳,每读一个字,听,然后读下一个字,直到你发现,你听到一个有些陌生的声音。恭喜你,你听到了你自己。

听,不仅是对外界的感知,更是对内心的回归。在声音的洪流中,李星宇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天真的好奇与真诚,仿佛那个在雪地里独自徘徊的少年,始终相信:寂静中有诗,喧嚣中有真理,而每一个声音,都在等待被理解、被铭记。

正如他所说:“声音就是声音,不存在边界。当我们去除所有定义,听就变成了一件很浪漫的事。”而李星宇,正是那个始终浪漫的听者——带着录音机,一路行走,一路聆听,一路为我们唤醒那些被遗忘的世界低语。

编辑:Lydia

摄影:左手、二初、植树、鹿米、Kan、昌禾

设计:ZHANG TIANTIAN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他所听到的,不仅是自己,是万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现代世界中,假如2个国家都愿意合并,那么会形成一个新国家吗? 世界上存在大大小小的国家,都有着互相的...
原创 4...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才子人才辈出,他们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不惜放弃...
原创 史... 古代流传下来许多神话人物,这些人设在真实历史上并不存在,但对历代百姓影响很深,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导致,...
原创 鲁... 哥俩儿娶姐俩儿,听起来似乎是亲上加亲,是件好事,然而现实中却很少见到。一个是婚姻需要缘分,哥俩儿和姐...
原创 男...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要说起我国的田园诗,陶渊明可谓是头号人物,相比于其他人,他更在乎的是生活...
原创 天... 天宝之变:臣敢逐君子弑父,谁云冥漠本无知 尹子奇率五千马贼渡河略北海,意欲南取江淮,适敦煌王李承寀...
原创 左... 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太监主动打开城门,三大营官兵直接投降,那些文武官员也...
原创 袁...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无论选择什么职业,只要合理合法,爱岗敬业,都是值得尊敬的。然而...
原创 晚... 华夏文明的孕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厉害人物,在历史上人们多信奉周易算命,所以也对那些预言“大神”说的话深...
原创 隋... 隋唐十八好汉是《说唐》中的十八员猛将,不过明确的只有13人。十三人分别是第一李元霸、第二宇文成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