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当天,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深圳美术馆承办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创作展”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启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奇迹》长卷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以画笔记录时代、讴歌人民、展望未来,展现了立足大时代、构筑大格局、挥洒大手笔的创新精神。长卷虽是几十名艺术家合作完成,但在绘画风格上整体统一,视觉节奏跌宕起伏,兼具史诗气度与时代质感,组织者和创作者的艺术激情跃动其中。此次创作不仅以全新的形式语言丰富了主题美术的表达维度,更以其扎实的实践成果,为新时代全国主题性美术创作提供了前瞻性的探索样本。
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斌在致欢迎辞中表示,这幅长达 128 米的油画长卷,以“奇迹”为名,是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一次深情礼赞。它绘丹青为史,以色彩为诗,将深圳四十五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浓缩于画布之上,绘就一部荡气回肠的视觉史诗。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表示,深圳艺术家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创作热情,携手绘就了高1.8米、总长128米的巨幅油画长卷,用艺术重构特区记忆,再现奋斗历程。这不仅是一件美术作品,更是对深圳45年辉煌历程的深情礼赞,是一次致敬时代、彰显自信的文化实践。
深圳精神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
四十五年,弹指一挥,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已蝶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瞩目的创新之都。深圳艺术家亦以丹青为笔、时代为卷,将滚烫的家国情怀与澎湃的创新精神注入128米的恢宏长卷——让历史说话,让艺术发光,直指未来。
百米油画长卷《奇迹》以“深圳精神”为魂,以“深圳速度”为翼,以“深圳质量”为尺,主创画家与统筹团队凝心聚力、昼夜鏖战,以令人惊奇的效率完成了这幅艺术与时代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
改革、开放、创新、包容的深圳特区基因,被浓缩为可视的叙事。长卷高1.8米、总长128米,以油画、丙烯为基本绘画语言,草图十易其稿。画面自东向西,从大鹏湾的晨曦到前海的浪潮,以虚拟时空与现实地标为经纬,串联起关键历史节点与338位特区建设者的群像。画卷分“开篇序曲”“深圳故事”“未来已来”三大篇章徐徐铺陈。其中“深圳故事”篇又分为“闯”“创”“窗”三个部分,凸显特区精神与城市特质。卷尾以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一位青年阔步迈向“数字之门”,并以“鲲鹏展翅”之姿飞向无垠天际,为观众留下无限想象。
创作团队由深圳本土核心画家和三十余位中青年画家组成,历时180个昼夜,在中国美协及国内权威专家全程指导下,以扁平化的三维浅空间、抽象构成与表现性相融合的当代绘画语言统摄全卷,又适度体现每位艺术家的独特风格与艺术追求。
精益求精 专家“点赞”
记者了解到,艺术还原以历史真实为依据,创作过程中邀请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对画面中展现的历史瞬间逐帧推敲。艺术创作坚持高标准,多位专家学者现场指导,给予高度评价——“短时间内完成如此体量与深度的宏大叙事,唯有深圳”;“画面叙事逻辑清晰,兼具历史厚度与艺术感染力”。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表示,这幅百米油画长卷通过艺术表达深圳精神,将图像语言和经典绘画语言统一在这个长卷上,也可以说一种历史叙事。在宏大的叙事之中,生动展现出具体的瞬间,将整体性与瞬间节点融合在一起。构图的密集型和叙事整体性,展现出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正如这件作品的名字“奇迹”。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表示,用油画艺术来表达城市的发展的变迁的百米长卷,在他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作品以恢弘的视野、饱满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生动呈现了从特区诞生到城市生长的不凡历程。深圳精神就浓缩在一个个切片中,艺术家们用油画的色彩斑斓表达出深圳的丰富多样。”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范晓楠认为,深圳是一座充满奇迹的城市,40多年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需要契合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这件作品既有现代和当代的艺术手法,又融合科技元素,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历史感与时尚感并存。同时它为全国主题性美术创作贡献了可资借鉴的“深圳样板”。
开幕式结束之后,与会专家们还举办了研讨会,深入探讨此次长卷创作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专家们各抒己见,对此创作给予高度评价。
据悉,该展将持续至9月1日,观众可免费参观。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