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2025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开幕式上,由“舞乐蝉歌”乐团与贵州省歌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呈现的侗族大歌《大地回响,宝莲初绽》作为暖场节目率先登场,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侗族大歌是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通过口传心授传承千年。其声部结构复杂,低声部沉稳厚重,如大地承载万物;高声部空灵婉转,似山间飞鸟灵动。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初,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火爆全球,片头配乐侗族大歌《宝莲初绽》及其演唱者“舞乐蝉歌”乐团随之进入大众视野。
为使侗族大歌与电影的东方奇幻风格相融合,“舞乐蝉歌”乐团创始人杨想妮和团队经过反复打磨,在保留侗歌“独高众低”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高低声均衡的形式,融入侗语发音的独特韵味,最终形成电影开篇宝莲盛开之幕的“音像”。
杨想妮介绍,本场演出虽与电影配乐有相似之处,但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本场演出以侗族大歌经典曲目《蝉之歌》为旋律基底,融入《哪吒》IP 的‘宝莲’意象,营造出大地苏醒、万物生长的意境。”杨想妮说,不同点则在于,本次演出在舞美设计上有所升级,随着旋律推进,灯光渐次明亮,身着侗族服饰的表演者以人声模拟蝉鸣,多层次声部交织成立体声场,从视觉与听觉双重角度模拟出莲花从含苞到盛放的动态过程。
据了解,本次演出共有38名演员参与,表演者身着融入侗族服饰,通过声光电配合,展现“宝莲”破土而出、盛放于黔山秀水间的艺术效果。
在杨想妮看来,侗族大歌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团队尝试用其原生态声音演绎新的音乐风格,在探索中拓展侗族大歌被更多人了解的可能。
“宝莲盛开,四海升平……”当表演者唱响最后一句歌词,舞台灯光聚焦于象征莲花开的造型时,现场不少观众举起手机记录这一画面。
观众邓东耀表示:“该演出将侗族大歌与大地意象结合,抓住了侗族‘饭养身,歌养心’的文化内核,非常有意蕴,听完十分震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珊珊 赵相康 黄若佩
图/刘杨 林民
编辑/王子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