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碑表折,荒垄松柏稀。”——灵澈《句》
江苏扬州是一个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城市。关于古代扬州的历史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在《通典》当中记载,古代扬州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份,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小的城市,由此可见扬州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的若干个城市里面是排名较高的。
然而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带才算得上是中心,比如说河南陕西等地区,扬州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却并没有大一统的王朝在这里建都,不过是将其当作是一个古代的郡县来看待。比如说秦汉时期,这里被称作为广陵,专门用来分封那些帝王的兄弟,把扬州当作是一块封地,并让他们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因此扬州在历史上真正发展壮大起来,还要到唐朝中期。
那一时期的中国,不仅经济非常繁荣,而且交通条件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且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汇通之处,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意味着扬州可以享受通商的便利,迅速的发展自己的经济。事实上也真是如此,正是因为唐宋时期中国商业和经济的繁荣,让扬州城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一个有着诸多荣誉的城市。
扬州城内的东汉古墓
等到近现代之后,扬州的发展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而且扬州有很浓郁的历史氛围感,这是很多城市无法拥有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扬州出土东汉古墓,专家无法确定墓主身份,不料一农妇却说她知道。在我国汉朝时期,扬州一直都是古代藩王的分封地,因此在这里发现古墓,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一古墓之所以会显得如此特殊,是因为专家无法得知墓主人的准确身份,但却被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农妇破解了,这难免会显得有些古怪。
事情发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家砖瓦厂在做工的时候,突然挖出了一个古代的陵墓。不小心发现古墓,第一件事一定是要向当地的考古部门报告,以避免破坏到古墓里面的文物。砖瓦厂的负责人员见到这一情景,毫不犹豫地就联系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
考古专家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刻赶到了陵墓现场。在我国的考古学界有这样一个说法,汉代的陵墓十墓九空,也就是说目前发现的汉代时期陵墓,几乎都已经被盗空了,这和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在东汉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段军阀割据的历史时期,发展到了后期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国时期。
在这段动荡不安的年代,各个军阀之间争斗不休,但军饷却常常吃紧,为了尽可能增加军队的开支,就有一部分人打起了盗墓的心思。事实证明,很多汉朝时期的陵墓,都是在东汉末年被盗空的,并被充当以军饷。各大军阀争先恐后的盗墓,那些民间的盗墓人士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一机会,就这样,我国汉朝时期的古墓,等到现代几乎已经被盗了个净。
东汉古墓惨遭盗窃
砖瓦厂发现的这一汉代古墓,同样遭受了被盗墓贼染指的命运。在扬州出土的这一东汉古墓,墓室内部混乱不堪,很显然已经被盗过,但仍然留下了几个文物,比如说错银铜牛灯、铜雁足灯等等。在汉朝时期,这些不过是做工比较精美的工艺品,在市面上并不值钱,因此盗墓贼才没有把它们都拿走,也幸亏如此,我们才能够发现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在陵墓的墙壁上,刻有一些残缺的铭文,上面的内容依稀记载着建武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52年,正是汉光武帝的年号,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东汉初期的陵墓。但除此之外,陵墓内部就再也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无法准确的判断墓主人的身份,也没有办法判断他确切的死亡日期。专家无法确定墓主身份,考古工作被迫卡在了这一环节,从陵墓内部的构造以及陪葬品来看,这个墓主人的身份一定非常高贵,如果能够得知他的具体身份,对于我们的考古研究将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却因为被盗的原因无法更进一步,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专家在这里反复调查研究了几天,却仍然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信息,就当专家已经决定放弃的时候,不料一农妇却说她知道。原来,在这里发现古代陵墓的消息早已传到了当地小镇,甚至还有很多人特意过来参观,其中自然就包括了这一农妇。科考团队卡在了获知墓主人身份这一步,众人也是非常清楚的,但这毕竟是考古专家的工作,再加上他们对历史知之甚少,因此虽然对专家面临的困境感到遗憾,却无法给予专家更为有效的帮助。
然而就当所有人都已经放弃希望,打算科研工作止步于此的时候,这个神秘的农妇却突然出现了。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妇,却表示她知道墓主人的身份呢?原来是因为她的手上,有一个古代的印章。
农妇立奇功
据农妇回忆道,自己一年前经过这里的时候,偶然在地上捡到了这个看起来有些特殊的印章,这个印章的上面刻着很多看不懂的文字,而且做工还非常的精美,拿回家用水清洗之后,就很像是古装电视剧里面经常出现的印章。毫无疑问,这很有可能是古代时期的一个文物,但农妇不知道怎么把它出售,因此就这样一直放在家中。此次听说这里发现了古墓,农妇便想到了家中的那个印章,看来很有可能这个印章就是出自于古墓当中,只要调查清楚印章的来历,就能够推断出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考古专家听了农妇的这番话之后非常激动,连忙对这个印章进行了考古鉴定,最终鉴定出来的结果证实了农妇的猜想,这确实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文物,上面的四个铭文则是“广陵王玺”四个大字,但这个陵墓内部的珍贵文物,是怎么跑到陵墓外面的呢?为了确保这个文物真的是从陵墓内部被带出来的,专家又一次对陵墓进行了仔细的调查。
这一次主要调查的是陵墓附近的环境,陵墓的附近基本上都是泥土和废土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砖石,可以证明这一古代陵墓在历史上多次遭人挖掘。因此这个印章很有可能就是被盗墓贼盗走,然后在逃离的过程中不小心丢失在这附近,最终被这个农妇捡到。结语
根据印章以及上面的文字记载,再与历史资料加以结合,考古专家最终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正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广陵王刘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去世之后,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四儿子汉明帝,广陵王刘荆是刘秀的第九个儿子,被分封到了这里。然而刘荆这个人的权力欲望很大,他被分配到广陵之后心生不满,接连两次有过谋反的想法,然而这两次都被汉明帝所发现。第一次发现时,汉明帝并没有对自己的这个弟弟做出什么惩罚举动,第二次被发现时,刘荆深知此次不可能逃过惩罚,便畏罪自杀,而他的尸首,则是被安葬在了这里。
正是因为考古人员的努力,再加上当地民众的帮助,让我们知道了这段古代的历史,让我们得以见识到古代的珍贵历史文物,或许这就是考古工作的意义所在。让我们向所有的考古工作者致敬。
参考资料:《通典》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