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卿瓷器真伪鉴别:胎釉、款识与画风的鉴别技巧
金品卿,名诰,号寒峰山人 ,斋号环翠亭,是活跃于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间(1862—1908 年)的安徽黟县人。他曾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是光绪初年浅绛彩绘的名家,更是景德镇文人派画瓷的先驱之一,在瓷板画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金品卿的瓷板画艺术风格独特,且涉猎题材广泛。他的山水画多仿照南宋名家以及明代沈石田的画作风格,笔触细腻,皴擦点染之间尽显山水的雄浑壮阔与空灵意境,让观者仿若置身于山水之间。其花鸟画则宗法华新罗一派,笔力潇洒灵动,设色清丽淡雅,寥寥数笔就能将花鸟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花鸟瓷板画中,鸟儿或展翅欲飞,或栖息枝头,羽毛的质感、灵动的眼神皆刻画入微;花卉则姿态各异,娇艳欲滴,仿佛散发着阵阵芬芳。人物画方面,金品卿有着黄慎笔意,用笔刚劲有力,人物形象落落大方,无论是仙风道骨的老者,还是温婉秀丽的仕女,又或是活泼俏皮的孩童,都能被他塑造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不仅如此,他的行草书法还有董其昌遗风,悠然自如,颇具特色,常与画面相得益彰,为瓷板画增添了浓厚的
金品卿瓷板画的独特特点
(一)绘画风格与题材
金品卿瓷板画的绘画风格极为鲜明,在山水题材上,他常常模仿南宋名家与明代沈石田的风格。南宋山水画注重意境营造,追求 “以小观大” 的艺术效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川的雄浑壮丽,以及自然的深邃宁静。而沈石田的山水则强调笔墨的运用,线条刚劲有力,皴擦丰富多变,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质感和层次感。金品卿汲取二者之长,在他的山水瓷板画中,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用淡墨轻染,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近处山石树木则刻画细致,皴法灵动,树木的枝干、树叶的形态都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山间的清风与潺潺的溪流。
花鸟题材方面,他宗法华新罗一派。华新罗的花鸟画风格清新脱俗,注重表现花鸟的生动姿态和自然神韵。金品卿笔下的花鸟同样充满生机,如他绘制的《桃花翠竹图瓷板》,桃枝蜿蜒曲折,苔藓斑驳,桃花娇艳欲滴,嫩绿的新叶玲珑剔透,显示出桃枝的勃勃生机;一对白头翁停歇在枝头,相互依偎,神态灵动,顾盼生情,将鸟儿的亲昵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两竿翠竹穿插其中,竹叶或浓或淡,疏密有致,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又与桃花相互映衬,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与活力 。
在人物画创作上,金品卿有着黄慎笔意。黄慎的人物画用笔豪放洒脱,线条刚劲有力,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富有生活
鉴定金品卿瓷板画的实用方法
(一)观察画面细节
真品金品卿瓷板画的画面清晰锐利,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一丝不苟。比如在描绘人物的发丝时,根根分明,细腻入微;绘制树叶时,叶脉的走向清晰可见。画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通过巧妙的色彩过渡和明暗对比,营造出逼真的空间感。如山水瓷板画中,远处的山峦仿佛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的树木则像是要跃出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其色彩层次丰富,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颜料,色彩鲜艳、纯正,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历经岁月的洗礼仍能保持鲜艳的色泽。不同颜色之间过渡自然流畅,没有突兀的界限,比如在绘制花卉时,花瓣的颜色从花蕊到边缘逐渐变浅,呈现出柔和而自然的过渡。线条流畅且富有变化,画家通过对线条粗细、轻重、缓急的精准把握,生动地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质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是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还是服饰纹理,都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人物的眼神仿佛能够传达出情感和思绪。
相比之下,伪品瓷板画画面可能模糊不清,像是隔着一层雾,细节之处含糊不清。立体感缺失,画面显得扁平,缺乏真实感。色彩暗淡,缺乏层次感,颜料可能调配不当,色彩过于艳丽或过于沉闷,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不同颜色之间的过渡也显得生硬。线条生硬刻板,缺乏变化和灵动性,无法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神韵。人物形象呆板,表情木讷,动作不自然,服饰纹理也绘制得粗糙简陋。
(二)检查底款信息
底款是鉴定金品卿瓷板画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真品的底款字迹清晰、笔画流畅,与画面的风格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深厚的书法功底。签名和印章也具有独特的特点,签名的字体风格与画家的书法风格一致,印章的印文清晰,布局合理,印泥的色泽和质感也符合当时的特征。例如,金品卿的签名 “品卿” 二字,笔画刚劲有力,转折处自然流畅,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印章的材质多为寿山石等,印泥色泽鲜艳且沉稳,历经岁月仍保持较好的成色。
伪品的底款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字迹可能模糊不清,笔画生硬不自然,像是临摹或印刷上去的,与画面的整体风格不协调。有些伪品可能没有签名或印章,或者即使有,也是随意伪造,印文模糊,布局混乱,印泥的色泽和质感也与真品相差甚远。有些伪品为了模仿真品的年代感,会对底款进行做旧处理,但往往做得过于刻意,显得不伦不类,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破绽。
(三)闻气味辨材质
真品金品卿瓷板画在烧制过程中,使用的是优质的瓷土和天然颜料,经过高温烧制后,会留下一种淡淡的、自然的陶瓷气味,这种气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弱,变得更加淡雅。而且由于材料的优质和烧制工艺的精湛,其材质稳定,不会散发出其他异味。
而伪造的瓷板画由于使用了劣质原料,在烧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刺鼻、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劣质原料中可能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在高温下挥发出来。这些气味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不会轻易消散。有些伪品为了掩盖这种异味,可能会进行一些处理,但仔细闻还是能发现与真品气味的差异。通过闻气味这一方法,可以初步判断瓷板画的真伪,但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敏锐的嗅觉,并且不能仅仅依靠气味来判断,还需要结合其他鉴定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四)敲击听声音
轻轻敲击金品卿瓷板画,真品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是因为真品在烧制过程中,瓷土经过高温烧结,形成了均匀致密的晶体结构,质地坚硬且内部结构稳定。当受到敲击时,这种均匀的结构能够使声波迅速而均匀地传播,从而产生清脆的声音,且声音悠长、余韵袅袅。
伪造的瓷板画由于烧制温度不足或原料不纯,晶体结构不均匀,内部可能存在气孔、裂纹等缺陷。这些缺陷会阻碍声波的传播,导致敲击声音沉闷、沙哑,没有清脆感,声音也会很快消失,没有余韵。不过,敲击听声音的方法需要注意力度和敲击位置的一致性,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影响判断结果。同时,这一方法也需要鉴定者有一定的经验,熟悉真品声音的特点,才能准确地辨别真伪。
(五)查看边缘状况
真品金品卿瓷板画的边缘通常平整光滑,没有明显的瑕疵,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对瓷板的边缘进行了精细的打磨和处理。而且,真品瓷板画的边缘往往会有一圈细微的火石纹,这是在烧制过程中,瓷板边缘与窑内的火焰、气氛等相互作用自然形成的,火石纹的颜色多为淡黄色或淡褐色,呈不规则的细小纹路状分布,自然而均匀。
伪品瓷板画的边缘可能存在毛刺、裂纹、凹凸不平等瑕疵,这是由于制作工艺粗糙,或者在仿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真品的制作技巧。有些伪品为了模仿真品的火石纹,会进行人工伪造,但伪造的火石纹往往颜色过于鲜艳或过于均匀,不自然,与真品的火石纹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仔细观察瓷板画的边缘状况,可以发现一些辨别真伪的线索,从而辅助鉴定工作。
(六)了解作者背景与作品风格
深入了解金品卿的生平背景、艺术成长历程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对于鉴定他的瓷板画至关重要。金品卿活跃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曾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最优质的瓷土和颜料,以及最先进的制瓷工艺和绘画技法。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山水画仿照南宋名家及明代沈石田,花鸟画宗法华新罗,人物画有黄慎笔意,行草书法具董其昌遗风。熟悉这些风格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在鉴定时准确判断作品是否符合他的艺术风格。金品卿瓷器鉴定交易咨询下图 珠山老师。
同时,了解金品卿与同时代画家的风格差异也很关键。与程门、王少维等其他浅绛彩名家相比,金品卿的作品在绘画风格、题材选择、色彩运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程门的作品以山水为主,风格较为细腻含蓄;王少维的人物与山水结合作品,更注重意境的营造。而金品卿的花鸟瓷板画则以生动活泼、色彩清丽著称。通过对比分析,能够更好地辨别出真正属于金品卿的作品,避免将其他画家的作品或仿品误认为是金品卿的真迹。
鉴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常见误区
(一)注意事项
在鉴定金品卿瓷板画时,一定要全面综合地进行判断,切不可仅仅依据单一特征就轻易下结论。因为金品卿瓷板画的真伪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画面细节、底款信息、材质气味、声音、边缘状况以及作者背景与作品风格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例如,仅观察画面细节,即使画面看起来很逼真,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但如果底款的字迹模糊、不自然,或者材质气味有异常,也不能判定其为真品。只有当各个方面的特征都相互吻合,且符合金品卿瓷板画的特点时,才能确定其真实性。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瓷板画的保存和清洁方式,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对鉴定结果产生影响。如果瓷板画保存不当,长期处于潮湿、高温或者阳光直射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画面褪色、颜料脱落、瓷板变形等问题,从而影响对其原本特征的判断。在清洁瓷板画时,若使用了不恰当的清洁工具或化学试剂,可能会损伤画面和瓷板表面,造成人为的痕迹,干扰鉴定工作。所以,在鉴定之前,了解瓷板画的保存和清洁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二)常见误区
一些人在鉴定金品卿瓷板画时,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有人认为只要瓷板背面有筋麻小絮扬片纹,就一定是真品,或者认为瓷面看起来有老气就是老物件。但实际上,瓷板背面的筋麻小絮扬片纹只是烧制工艺留下的痕迹,并不能作为判断真伪的绝对依据,不同的烧制工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痕迹,而且现代仿制品也可以通过特殊的制作方法来模仿这种痕迹 。而所谓的瓷面老气,也很容易被伪造者通过做旧的手段来营造,比如使用化学试剂腐蚀、烟熏等方法,使瓷面看起来有岁月的痕迹,但这种做旧的痕迹往往比较生硬、不自然,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破绽。
还有人会根据框架配件来判断瓷板画的真伪,认为老的框架配件就一定搭配真品瓷板画。然而,框架配件是比较容易更换的部分,与瓷板画本身的真伪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伪造者会故意使用老的框架来包装仿品,以迷惑收藏者,所以不能仅仅依据框架配件来鉴定瓷板画的真伪。 总之,要避免陷入这些常见误区,就需要掌握科学、全面的鉴定方法,不断积累鉴定经验,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