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把蒙古统一后,为了让自己的四个亲儿子过得安稳,就着手准备往西边扩张。
成吉思汗占领了西域和中亚,然后把这些地方赏给了他的二儿子察合台当领地。之后,察合台的后代就在那里建起了察合台汗国。他又打下了西亚,赏给了大儿子术赤。术赤的儿子拔都,就在那里创立了金帐汗国,人们也叫它钦察汗国。四个亲儿子里,两个都有了好去处。那剩下的三儿子窝阔台和四儿子托雷怎么办呢?成吉思汗特别喜欢他们俩,所以把他们留在了自己身边。
窝阔台虽然在新疆有块封地,但那只是个名义上的,因为成吉思汗心里是想把蒙古大汗的位置传给窝阔台,让他来当下一任大汗。
托雷的封地在蒙古,这事儿挺容易懂的。蒙古有个规矩,就是最小的儿子得留在家里看家业,托雷作为成吉思汗最小的正妻生的儿子,守家业这事儿合情合理。再说,成吉思汗大部分的军队,也就是八成,都给了托雷呢。
就是这个选择,让窝阔台家和托雷家结下了不解之仇,成了世世代代的敌人。
分家的会议就这么结束了,成吉思汗安静地离开了人世,他对所做的安排感到非常放心。但没想到窝阔台和托雷立马就起了大争执。这都是成吉思汗留下的麻烦啊!
【一、托雷极有可能是窝阔台所杀。】
托雷手握重兵,并且在南征北讨的战斗里,他在军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这方面窝阔台是远远比不上他的。
所以,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各部落并没有马上按他的遗愿选窝阔台做大汗。这一拖,就是整整两年。
国家不能一天没有领导人,更别提两年了!那这段时间是谁在管大汗的事务呢?自然是掌握大军的托雷啦!
托雷因为自己手握兵权,声望又高,所以一直拖着不开忽里台大会。按蒙古的老规矩,新大汗得通过忽里台大会选出来,不能由上一任大汗直接指定。
托雷做的事让窝阔台非常不高兴。于是,窝阔台和二哥察合台商量了一下,硬是把忽里台大会给召开了。
大家总得给老领导留点颜面,再说察合台在蒙古族里势力挺大,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又已经不在了,他儿子拔都作为晚辈,没啥发言权。因此,大伙儿只能照着成吉思汗的遗愿来,选了窝阔台当新大汗。
当上蒙古大汗后,窝阔台终于能痛痛快快地报仇雪恨,好好报答那些对他有恩的人了。
首先,窝阔台想要回报恩情,所以他把自己的二哥察合台尊为了所有王爷中的老大,地位比其他蒙古的王公贵族都要高。
再者说,窝阔台这回能报仇了。看他那个曾经阻止他当老大的四弟托雷,好日子恐怕所剩无几了。
那时候,托雷刚打完金朝,正带着军队往回走,结果被窝阔台给叫住了。窝阔台装出一副病得很重的样子,萨满巫师就说,得让最亲的人喝下那杯水,把大汗的病转移到自己身上,大汗的病才能痊愈。
托雷环顾四周,心想坏了,就自己一个亲人在这儿。他又瞅了瞅帐篷里那些拿着刀斧的卫士,托雷明白这回是栽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把那杯水喝了。
没想到窝阔台的病一下子就好了,可41岁的托雷却突然倒下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端倪,所以托雷的后代们对窝阔台这一家子充满了怨恨。
【二、托雷系,取代了窝阔台系。】
托雷去世后,留下了一群无依无靠的妻儿,常常被人欺负。可没想到,托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是个十分了不得的女人。
托雷曾想让唆鲁禾帖尼嫁给他的儿子贵由,在那个时候的蒙古,这样的婚事并不被认为有什么不妥,侄子娶叔叔的遗孀挺常见的。但唆鲁禾帖尼觉得孩子们还小,就拒绝了这个提议。
要是唆鲁禾帖尼真的再嫁了,那托雷的这帮儿子可就全毁了。所以说,他们得好好谢谢自己老妈的坚守。
这还不算完,窝阔台又偷偷把托雷名下的3000户人家给了自己的儿子阔出。托雷的手下们气得直咬牙,差点就要起兵反抗,还好唆鲁禾帖尼出面劝住了他们。但话说回来,当时虽然忍下了这口气,可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感觉吃了大亏。跟现在的克制比起来,这个女人以后的反击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唆鲁禾帖尼因为为人正直勇敢,还很有智慧,赢得了窝阔台大汗的欣赏。所以从那以后,窝阔台就没有再刁难托雷的那几个儿子。
唆鲁禾帖尼给托雷生了4个儿子,他们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
这四个人特别有名,因为他们都做过大汗,所以他们共同的母亲唆鲁禾帖尼,被人们尊敬地称为四位皇帝的母亲。
窝阔台去世后,大汗的宝座又没人坐了。他原本想让三儿子阔出来继承,但阔出早就没了,于是窝阔台又考虑把位置传给阔出的儿子失烈门。
这件事,窝阔台的大儿子贵由和他妈妈乃马真后都不愿意。所以在乃马真后的一番折腾后,她自己就当上了监国。
贵由从西边打仗回来后,蒙古的大汗位置就传给了他,他是乃马真后的儿子。不过呢,真正掌权的人还是乃马真后。
贵由汗运气不佳,只当了2年大汗就因病去世了。他本来还打算向西攻打拔都呢(因为他们俩关系很差),可惜年纪轻轻就走了。这样一来,大汗的宝座又空了出来。
按理说,应该是贵由的儿子或者窝阔台家的后人来当大汗。但就在这时,拔都作为长辈这一脉的宗王,把蒙古的贵族们都叫到了中亚草原,开了个忽里台大会,要大家一起选新的大汗。
紧张刺激的那一刻终于到了。窝阔台家族和察合台家族的人,因为跟拔都不对付,全都不肯来参加。他们心里也早就有数了。这不,在这次的忽里台大会上,托雷的大儿子蒙哥,就被大家选为了新的大汗。
这件事,窝阔台家族的人和察合台家族的人,肯定都不愿意接受。所以,蒙哥的妈妈唆鲁禾帖尼干脆请大家来到斡难河边,又开了一次忽里台大会。
拔都为人仗义,让自己的弟弟别尔哥率领大军去保护皇上。窝阔台家族和察合台家族的人一看,心里犯嘀咕:这是玩的哪一出啊?所以他们还是不愿意去,结果依然是推选蒙哥当大汗。
唆鲁禾帖尼说:机会我可是给你们了,是你们自己不珍惜!
唆鲁禾帖尼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做事干脆利落,在家族里特别有威望。她又刚经历了丧夫的悲痛,大家都很同情她。所以,她一出声,大部分蒙古贵族都支持蒙哥当大汗。
1251年,蒙哥当上了蒙古的第四个大汗。从这时候起,蒙古大汗的位置就不再是窝阔台家族的了,而是转到了托雷家族手里。
为了压下反对的声音,唆鲁禾帖尼毫不犹豫地处置了那些公开反对的人,就连贵由汗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也没能逃过一劫,被处死了。
因为没得到窝阔台家族和察合台家族的支持,大蒙古国从那以后就分裂成了好几部分。
【三、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自此大蒙古国彻底分裂。】
窝阔台家族的人能咽下这口气吗?肯定不行。可那些有能耐的宗王都不在了,剩下的要么胆小如鼠,要么没啥本事,根本斗不过托雷家族的人,这事也只能先放一放了。
而那些察合台系的王爷们,根本就不理这茬儿了,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察合台汗国,过起了逍遥自在的日子,基本上算是半自立门户了。
所以,拔都的金帐汗国老是找借口,占领察合台汗国的土地。察合台汗国只能吃哑巴亏,既讲不过理,也打不过人家,只能靠着挨打度日了。
蒙哥当上大汗后,就开始计划攻打南宋。那时候,蒙古军队分成了三路进攻。蒙哥汗亲自率队从四川、重庆那边往南打,忽必烈带着中路军从河南、湖北出发,还有大将兀良合台,他从云南往北攻打南宋。
三路军队原本进行得很顺利,可没想到蒙哥汗在重庆的钓鱼城竟然突然没了!这下可糟了,因为蒙哥是突然死的,也没留下啥吩咐,所以蒙古大汗的位子又空了出来。
那时候,托雷系势力强得没法说,正处在顶峰。所以,蒙古大汗的宝座,其他派系是不可能抢到手的了。这样一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成了很有可能当上大汗的人。
从大家的反应中,能感觉到,有不少蒙古贵族是站在阿里不哥这边的,因为他特别尊崇蒙古文化,不愿意接受汉化。相比之下,忽必烈身边聚集了很多汉族才子,他十分赞赏汉文化。
但是说到打仗的能力,阿里不哥根本比不上忽必烈。那时候,阿里不哥留在北方的草原上(按规矩幼子留守),忽必烈却在前线带着大军打仗,两人实力相差太远了。
忽必烈真聪明,他趁着两边还在谈判,冷不丁就在漠南当上了皇帝!这可把阿里不哥气坏了,所以他连忙去找察合台家族、窝阔台家族还有术赤家族的人,一起开了个忽里台大会,也大胆地自称大汗了!
按理说,阿里不哥有大多数蒙古贵族撑腰,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但可惜啊,打了5年仗,阿里不哥最终还是在战场上被忽必烈打败了。
因为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都站边阿里不哥,所以当阿里不哥打了败仗后,这三个汗国就各自为政,不再听蒙古大汗忽必烈的话了。
只有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建的伊利汗国支持他,因此虽说忽必烈赢得了战争,但大蒙古国却也因此被彻底分裂了。
【总结:盘子太大,自然是要分家的。】
老实说,大蒙古国的地盘可真大呀。东边挨着太平洋,西边靠着黑海,北边一直到西伯利亚,南边则到了印度。
大蒙古国几乎占据了整个亚洲大陆,还加上了小半个欧洲。想想看,在那个通讯全靠跑腿的年代,管理这么大的地方容易吗?传个消息都得好几个月,等你收到消息再行动,啥都晚了。
所以说分开是肯定会的,早在成吉思汗给儿子们分财产时,我们就能猜到以后的情况。忽必烈当上皇帝,不过是给这种分开找了个正当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