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仅能完成作业,还爱上了练书法,每天回家都主动写几页,我们上班安心多了!”淮北市烈山区铁运社区居民王女士的点赞,道出了社区公益托管班的暖心成效。针对辖区新就业群体及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课后托管资源不足”等民生痛点,铁运社区在党总支书记刘迎春带领下,用精准服务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底线。
老师指导孩子们如何握笔。任婉婉摄
走进铁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托服务点,10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桌椅整齐、空调凉爽,30多名孩子正围坐在一起专注地练习书法。志愿者耐心讲解握笔姿势与运笔技巧,墨香与笑声交织成暑期最动人的旋律——这是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打造的“童心相伴 墨韵成长”特色托管场景。
“在家写作业总忍不住分心,现在有志愿者姐姐监督辅导,作业完成后还能跟着学书法,每天都盼着来暑托班!”9岁的小雨开心地说。铁运社区暑托点配备了专业志愿者负责作业辅导,更发挥“益联体”优势链接社工组织资源,将书法课程融入托管服务,让孩子们在笔尖流转间涵养文化底蕴,在陪伴监督下高效完成学业。
“针对新就业群体‘看护难’的共性诉求,我们坚持公益属性,让托管服务既有实效又有温度。”社区负责人介绍,该暑托点参照全市统一标准,暑期服务30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以免费形式提供课程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等服务,仅收取基础材料成本费用。通过市委社工部给予的活动补助和志愿者补助,结合社区资源统筹,让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群体再无“带娃忧”。
“这是落实‘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刘迎春介绍,社区以安徽省“暖民心行动”和淮北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建设为契机,通过“政府补一点、社区贴一点、机构让一点” 的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营。下一步,社区计划延伸服务链条,增设科普实验、红色教育等模块,持续完善“全龄友好型” 社区服务体系。
从闲置房间到“儿童乐园”,从群众诉求到民生工程,铁运社区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基层干部的初心使命。在这里,每一支画笔、每一页作业、每一次欢笑,都见证着基层治理用精准服务托起的“暑期幸福”。(任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