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图为尊敬的非裔友人,和策展人人形牌合影
边缘的、卑贱的、脆弱的;山寨的、塑料的、低俗的;虚无、残破、缝隙中透出的永恒征兆的;重复的、冗余的、日常无聊的、内核匮乏的命运——以“妈妈决定什么是垃圾”之名,世界联合起来!
——《艺术垃圾学入门》
策展人按:
亲爱的艺术家朋友,不论你们现在怎样后悔,但既然 来都来了,那就继续做问答吧,毕竟都是朋友,大过节的,展也开了。无知所以无畏的我,还只 是个孩子,咱 都不容易不是?
我是易立徕,我请大家做题、并在垃圾场吃瓜——《妈妈决定什么是垃圾》。
〇
垃圾做题家第二期。左起:于艾君、史昊鹏、佘璐芸、梁半
循例,先来学习一下ta们的作品
👇
于艾君
發(排骨色) 2015-2016 布面油画 161x255cm
&
农事诗 2023-2025
粮食包装袋、绸布上粮食包装袋文字碎片以大头针拼接、铝合金框 现场总体尺寸和展示方式可变
左右更多图片
作品自述
《發(排骨色)》:
某天傍晚,在南方某小城的菜巿场里,我看到案板上成堆的排骨,红白相间的颜色突然间变得触目惊心。店铺招牌上有一个大大的浮雕的繁体字“發”字,在霓虹灯下发着各色的光。此系列作品受此启发而作。
《农事诗》:
我收集了若干件粮食包装袋(主要是东北大米的塑料编织袋),选择其中一部分,将其拭净、拆线、熨平,然后裁去其上所有的商标和文字。然后将这些文字碎片编排组织成新的自由文本。然后将它们与被解构或剥夺了使用、识读功能的编织袋共同呈现。
在持续数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几乎都是使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如塑料、消耗品乃至废弃物来进行创作。而作品从实际生活出发,传达出来民间政治意味极其浓郁。
上下更多文字
〇
史昊鹏
远歌▪珍珠汉衫 木材、钢筋、LED彩灯 2015 — 2025
左右更多图片
作品自述
10年前作品创作时,消费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层面里攻城略地,理想化的元素正在被肉眼可见地逐步消解;10年后理想主义这些已经难觅踪迹,所有东西都被商品化了,外边罩上了一层由各种赞许和精美编织的膜,至于里面是什么,人们已经忘了。“珍珠汗衫”就是四圣试禅心里把猪长老吊树上那件,信念被富贵套牢了。
身体经验重新编织为一段脆弱的、无法停下的叙述。
上下更多文字
〇
佘璐芸
You are my whole dream,钢网,接触式扬声器,电池,2022
点击视频播放
作品自述
我作为一个工厂主的女儿,拿走了厂里一位离职工人的垫板,并根据上面的文字配上了配乐,拿来当我的艺术作品。
上下更多文字
〇
梁半
狮子 搪瓷杯、硬币 2025
左右更多图片
作品自述
一日,京城某流浪艺术家到我工作室喝酒喝醉了,在柔软的地毯上睡了一个晚上,次日下午,他把昨夜自己带的杯子放在我工作室楼道里的一个展台上,且一去不复返。我知道他讨厌任何明星,所以他把杯子上的某明星脸部给敲掉了,偶然的是,留下的痕迹像个狮子的形象。刚好我收藏了一些具有狮子形象的世界各地硬币,于是,我把它们放在一起。
上下更多文字
〇
开撕啦!开撕啦!
👇
你是什么垃圾?—不易回收垃圾。
垃圾组委会 VS 于艾君
問:
《农事诗》的变废为诗,显然特别适合这个展览的主题。但你觉得,ta们为什么会邀你的绘画作品参加这个展览?难道是因为展览里没有画儿,需要找一张来做平衡吗?
答:
能被用作平衡挺好啊,证明我的画,至少对于展览而言有必要性呀!另外,我猜,也可能是因为绘画实践在我的工作中占比很大,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 向左回答 >>
Question-2
問:
在你的绘画作品里,对视觉语言经验进行陌生化的学术性追求,与个体基于文化反思的情感表达,二者孰轻孰重?它们是成功构成了对应性分层同构关系的时间更多,还是更多时候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互拉扯?
答:我不太认同“情感表达”这个说法,也不追求所谓的学术(性)。我觉得我的作品中没有什么情感,如果有,也只是它的近似物或者你下文说的“情感对应物”,我借此表达了对绘画及其现状的一种态度。情感幻象只是阅读环节中最易或最先被进入的环节而已。陌生化是朝向可能性的,在保持思考活力、语言敞开和信息问题(点)清晰等基本原则下,材料选择甚至风格面貌在我这里都是可变的。我认可艺术的贞节,但绝不要牌坊。
<< 向左回答 >>
Question-3
問:
你会介意,许多人认为你的激进绘画实践路线,是为实验性而实验性的死路吗?你觉得你画作表达的情感对应物,是客观存在于绘画创作之外的现实文化经验世界中的吗?如果存在,为什么能get到的人那么少?
答:激进?有吗?如果有也只是相对于目前(中国)平庸腐朽的“绘画界”而言的,借用郭德纲所言,能力有限,只是同行的衬托。什么是死路?谁能规定、谁又有权所谓的死路和活路?不就是有效或失效吗?此中语意大部分又关联资本(回报)语境和所谓的成功,再说了,我干吗要利它呢?我几乎不考虑这个问题,勇往直前,一意孤行。我想起王朔说过的一句话,什么叫成功?不就是挣了点钱,被那些SB们知道吗?
<< 向左回答 >>
Question-4
問:你觉得垃圾组委会会把你分类成什么垃圾?你想把两个策展人丢进哪款垃圾桶?
答:我可能属于不易回收的垃圾吧?但还是希望盛装我的垃圾桶能舒服一些,你们也进来吧,哈哈!
<< 向左回答 >>
〇
你是什么垃圾?
—咱彼此还在价值的有效期内。
垃圾组委会 VS 史昊鹏
問:用廉价感的材料复现宏大纪念碑,是对宏大的讽刺。但时隔十年,你再次将作品展示出来的时候,又进行了二次加工,包覆了一层由商业文化/互联网文化赋予的山寨性、代表“美”的符号机械堆砌式的视觉。所以,你觉得今天的周边世界,和当时的有什么不同?
答:我其实没有主观地去讽刺,那时就是那样的、时代就是那样的,我捕捉并再现了某种潜在的张力,今天的二次加工依旧如此,商业短平快的赞美和肯定包裹了一切,十几年前理想化的否定虽然摇摇欲坠但还在,现在啥也看不见了。
<< 向左回答 >>
Question-2
問:我们知道,这件作品的二次加工,还和自我省查的内化有关,你将外部语境的变化折射入作品,成为它的一部分。你觉得,这种行为会削弱作品表达的力度吗?它所传达出的、迂回的深刻,是一种在造型艺术范畴里成立的迂回吗?
答:不会吧,《远歌》成了《远歌·珍珠汗衫》的素材了,不一样的语境,远歌,十年前;珍珠汗衫,当下。十几年前也有十几年前的红线,也不是百无禁忌,当下也有当下的冲突,对应的也有当下的批判力度。至于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来说,对我来说就是审美的惯性,过程迂不迂回不重要,只要不对就没法停,结果应该大差不差。
<< 向左回答 >>
Question-3
問:没搞错的话,王朝勇的《漫步》,和你的《远歌》当年是在同一个展览上首次发布的? 这次展览中的大件展品本就不多,这两件却又再次同时出场。你揣摩一下策展人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心境,使ta们会这样做?
答:是,当时在同一个展上亮相的。我个人觉得啊,艺术上来说那个时候是有那个时候的深度的,现在好像没人关心这些了,艺术品越来越精致,而策展人选择这两件作品,应该是想让展览在眼花缭乱之余,有一些其他层面的回响,对策展人来说,琳琅满目是不够的吧?
<< 向左回答 >>
Question-4
問:
你觉得垃圾组委会会把你分类成什么垃圾?你想把两个策展人丢进哪款垃圾桶?
答:开启互害模式喽,目前不好区分,彼此还在价值的有效期内哈,展览完可能就被组委会当厨余垃圾了。倒是收这个问答卷的时候还以为垃圾信息呢,噼噼啪啪跳出好几条文字,没来得及看手机就黑屏了。
<< 向左回答 >>
〇
你是什么垃圾?—电子垃圾?
垃圾组委会 VS 佘璐芸
問:
垃圾组委会最初邀请你,是想要展那件《买个毛》。相比当年的粗野、放肆、网络争议性,《You are My Whole Dream》以及你晚近的其他作品,都更为诗意、更具作品感,更符合白盒子话语体系。是什么,让你的心态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这是成长的某种必然吗?
答:我真的是,想了好几天也没想明白,不知道你说的白盒子话语体系是在说什么。感觉你们真的是麻烦,还围着白盒子打转,ロ我要说啥来着,我感觉越是区分什么更符合白盒子什么更不符合白盒子就越是强化这个体系,说要讨论垃圾艺术艺术垃圾完了反手一个问题还是白盒子。我不知道该说啥,姑且当你想夸我作品变漂亮了,但我其实没觉得我不粗野了,我只是累了,而且累的很放肆,都怪网络争议和打了三针“营养素”,让我变成了一个低能量的人,所以做了这么一个拿来主义的作品。可能成长就是累了吧。
<< 向左回答 >>
Question-2
問:
你的好多件作品,似乎都和你的原生环境有关。工厂的生产物料和叙事,植入了你的作品。那么,你觉得,作为工厂主的女儿,你的工厂视角与工人本位的工厂视角有哪些异同呢?
答:肯定非常不一样,他们怕进办公室,我不怕。我觉得这种强烈的不同就是我要做这个作品的原因,工人们可能觉得我很傻逼,不想跟我玩,我曾经想跟他们玩,现在我也忙碌了起来。所以我不想也没办法真正拥有工人本位的视角,我只好偷,我只好明确的表现这个结构,甚至是在作品里强化这个结构,以此再现一些残忍的东西。我不想遮盖这件事情,这就是事实。
我和工人之间有一些感觉很残忍的东西,工人和艺术之间有一些感觉很虚伪的东西,我和艺术之间有一些又爱又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这个作品很重要的部分。但我本来就不擅长把话说的很清楚,我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已经很累了,就让这些感觉模糊的结合在一起,就这样吧。可能糊里糊涂的东西看起来就很白盒子吧。
<< 向左回答 >>
Question-3
問:
你会觉得上一条的问题是在给你挖坑吗?聊聊你对艺术中政治正确的看法?
答:我觉得追求无辜挺没意思的。然后我还想说,我是亚裔女性ロ少数,我可太正确了,但我又剥削了那么多劳动者的宝贵的时间,获得了那么多剩余价值,我可真该死啊。明天再说吧。
<< 向左回答 >>
Question-4
問:
你觉得垃圾组委会会把你分类成什么垃圾?你想把两个策展人丢进哪款垃圾桶
答:我没在完全践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呆过,也不知道你们都有哪些分类,可能会把我分入电子垃圾吧,毕竟我很多作品看起来就是那样,这点自觉我还是有的。
我想把两个策展人丢进可循环垃圾桶,这样有机会重生一下!
对了,问题都是我女朋友帮着我回答的,因为我答了三天都答不出来,我只好偷,很晚了,她嫌我烦,她也心疼我,就帮我说了很多,省的我老来找她。她同意我把这些句子里的你改成我,我也觉得她替我说出了真心话!
<< 向左回答 >>
〇
你是什么垃圾?—可升值垃圾。
垃圾组委会 VS梁半
問:Ta们找你,你觉得你手上没有特别合主题的创作,为此针对性地进行了新创——既然如此,ta们为什么一开始要找你?您觉得呢?
答:恰巧客气。
<< 向左回答 >>
Question-2
問:一个搪瓷杯装满硬币,在白盒子的语境里,在艺术(价值)与非艺术(垃圾)的边界上;但在现实生活中,硬币却是硬通货。在“垃圾”艺术的语境中,艺术之名为无用之物重新赋能;但在这个搪瓷杯硬币这里,艺术上的简陋,承载的却是常识中的价值。是艺术在价值评估上犯了错,被你发现并纠正了吗?你为何如此伟大?
答:
你已经帮我回答了。
<< 向左回答 >>
Question-3
問:Ta们觉得你的杯子很像讨饭用的钵,你想要以什么方式问候ta们吗?
答:他们是对的。
<< 向左回答 >>
Question-4
問:你觉得垃圾组委会会把你分类成什么垃圾?你想把两个策展人丢进哪款垃圾桶?
答:他们会把我分类成可升值垃圾。我不想把策展人扔进垃圾桶。
<< 向左回答 >>
〇
妈妈决定什么不是垃圾
迟世林、杲先行、桂花&童昆鸟、韩五洲、韩旭、胡庆泰、黄彦、梁半、刘符洁、刘冠南、卢清、佘璐芸、史昊鹏、神奇小蔷、宋兮、万朵云、王朝勇、于艾君、张永基、赵邦、朱旷
策展人:罗蔷、雷徕
出品人:刘三磊
主办:DNArt Space
展览支持:有边空间、砾石生态科技、未来庫房
时间 :2025年8月9日 - 9月9日
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D-06二层
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