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949年后,国共两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处于弱势的人民解放军壮大至300万人,国民党军减少至290万人,经过近四年的内战,我军终于在人数上与国民党持平。
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但由于权力受限,李宗仁基本上就是一个傀儡,啥事都办不成,但他签署的一道命令,却救下了数万名共产党人的性命,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48年,白崇禧从汉口发出“亥敬电”,要求蒋介石下野,国民党内的许多重要人物立马站起来响应,如此内忧外困之际,蒋介石不甘不愿地下野,副总理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蒋介石装出一副政坛失意的模样,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老家溪口隐居,不再出席任何正式活动,但实际上,国民党的军政决策权依旧掌握在蒋介石手里。
就这样,国民党的领导权一分为三,蒋介石在溪口幕后筹划、李宗仁在南京出面代理,孙科在广州处理政务。
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后,他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几乎啥也办不了,就连军队都调动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李宗仁将目光放到了“和平谈判”一事上,宣布了多种“促进和平”的措施。
当时有一种说法,朱德是共产党内最忠厚老实的人,李宗仁是国民党内最老实的人,和老搭档白崇禧不同,李宗仁在国民党内的口碑一直很不错。
国民党喜欢将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组合称为“李白”,两人都是广西桂林人,又都是著名的抗日将领,多年来一直合作无间,但是和阴险狡诈的白崇禧相比,李宗仁更加忠厚老实。
虽然权力受限干不了什么大事,但李宗仁还是在担任代总统期间办成了一件大事,他签署了一道命令,救下了数万共产党人的性命。
当时,我们的地下工作者赢得了南京政府刑事司长杨兆龙的信任,李宗仁去广西视察的时候,杨兆龙立马带着释放数万政治犯的文件,抵达了广西。
李宗仁简单看了一下,就签署了命令,一纸令下,被关押在南京的万余名共产党员都被放了出来,再加上浙江、安徽等十几个省的政治犯,加起来足足有数万人。
此事过后,李宗仁又开始为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一事奔走,当年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没想到蒋介石完全不顾老友情谊,将张学良软禁起来。
李宗仁签署了释放张学良的命令,但是因为蒋介石的阻挠未能成功。
1949年冬天,国民党战败,李宗仁黯然伤神地去了美国,在异国他乡开启了16年的寓公生活。
1965年,台海关系进入新的紧张局势后,李宗仁“突然回国”,并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毛主席和党中央对李宗仁的归来表示热烈欢迎,主席兴奋地说道:“德邻先生,你现在是上了贼船了!”
李宗仁笑着答道:“我们搭上的这条船,已经登上了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