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争相“打卡”2025中国(济南)“泉·茶”国际文化艺术周。(刘进 摄)
8月15日至18日,2025中国(济南)“泉·茶”国际文化艺术周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上演。这场以“泉”与“茶”为纽带的盛宴,不仅飘满茶香,更汇聚了各地手艺人,他们带着传承技艺与作品,让市民沉浸式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底蕴与魅力。
来自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二甲村的周建顺是此次参展手艺人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带来的草柳编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目光。高村镇的柳编传承已超400年,周建顺从小对柳编感兴趣,高中毕业后便全身心投入其中。多年来,他不断钻研,熟练掌握穿、缉、拧、系、编、织、缠、绞等柳编工艺,并持续创新研发。此次参展,他带来上百种展品,大到蒲团、席子,小到时装包、花瓶,每一件都凝聚着匠心与智慧,引得不少市民驻足挑选。市民孙女士表示:“以前觉得编织品都是南方的竹子制品,这次在‘泉·茶’国际文化艺术周看到北方的藤编时装包,款式新颖,能搭配不同衣服,价格也实惠,真是意外之喜。”
在展会现场,来自江西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冯志强的展位同样人气爆棚。他自幼研习陶瓷绘画,师承多位名家,尤其擅长釉上新彩花鸟。作品色彩明亮、层次分明,巧妙融合中国传统陶瓷的细腻与西方油画的写实风格。在他的《牡丹》系列作品中,浓艳的花瓣在瓷面光泽的映衬下立体感十足,再搭配上灵动的蝴蝶,引得看展市民纷纷赞叹。冯志强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斩获金、银、铜奖,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另一位备受关注的陶瓷艺术家张长钧,被称为“炼釉诗人”。他二十多年来不断探索,成功将油画语言融入高温窑变之中。他的作品巧妙融入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独创的“釉痕皴法”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东方美学韵味。
广西钦州坭兴陶展位同样热闹,几把造型简约的茶壶引得不少市民驻足端详。钦州市坭兴陶商会副会长黄业芬正忙着向大家介绍:“这陶料来自我们钦州钦江两岸,东泥软、西泥硬,按比例配在一起,烧出来的壶既有韧性又有筋骨。”展台上,既有复刻古法的经典壶型,也有印着“只此青绿”纹样、写着“干饭美女”字样的新潮设计。“喝茶得有好器具,坭兴陶能激发茶香,年轻人喜欢的款式,更能让老手艺活起来。”黄业芬说。
展会现场不仅有精美的手工艺品展示,还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茶香四溢,古筝演奏的悠扬旋律萦绕其间,再加上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穿梭其中,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
此次“泉·茶”国际文化艺术周明天(18日)就要闭幕了,如果您也想近距离欣赏这些手艺人的精美作品,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或是想要淘一些心仪的物品,可前往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抓住最后的机会。(济南日报记者 刘烨 张晓涵 范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