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南阳共享际。
「共享际艺术家客厅」是由共享际发起于2022年的项目,旨在搭建艺术家交流与展示平台,在场地、品牌运营、资金等方面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支持,共建良性创作生态。
2025「共享际艺术家客厅」表演艺术季于7月1日启动招募,一个月内,我们收到了几十封报名邮件,并从中依据可行性、场地适配度、创作者属性选出了本年度表演艺术季的呈现内容。
8月至10月,灵感剧场、艺术家工作坊、表演艺术驻地计划三大板块将集中亮相,这个夏天,我们共赴一场表演艺术盛会,激活城市与乡村空间新活力。
了解更多资讯福利
*以下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序。
格洛托夫斯基身体剧场与想象力练习工作坊《身灵共振》
8月13日 19:00
8月16日 15:00
演出时间
南阳共享际·绿盒子空间
演出地点
本工作坊灵感源自波兰剧场大师**耶日·格洛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的身体剧场(Poor Theatre)体系,结合想象力激发、游戏性练习与冥想引导,旨在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深入身体、唤醒感知、扩展表达边界的集体体验。
格洛托夫斯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剧场实践者之一,他将舞台简化至演员与观众之间最本质的交流,强调“演员即祭司”般的身体献祭,推崇通过极具专注与纪律的身体训练来打开内在通道,挖掘个体深层的创造潜能与精神能量。他的方法不仅启发了无数表演艺术家,也对身体哲学、心灵实践及跨文化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千卉(Lucy Ma)
活跃于中美两地的表演艺术家、演员与创作者,毕业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戏剧表演硕士项目(MFA Acting)。她长期致力于身体剧场、当代表演与跨文化艺术创作,尤其关注格洛托夫斯基(Grotowski)身体剧场体系在当代表演中的延展性。曾师从Anthony Nikolchev,该导师为欧洲身体剧场与格洛托夫斯基体系的重要传承者,长期在美欧剧场实践与教学一线深耕。马千卉将其所学融合东方身体观念,发展出具有自身风格的身体表达与想象力训练方法。
声音工作坊
《人“声”赢家》
8月16日 15:00
工坊时间
金台共享际·小金鱼剧场
工坊地点
音乐传递爱与温暖,声音展现美与自信。一个人的声音是除容颜之外给他人留下的第二形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声音的价值越发凸显。如何让喉咙解放、为声带减负?如何让科学的发声与呼吸成为“最佳润喉糖”?如何让长时间说话变得相对轻松?
本场活动将给各位音乐、声音爱好者、大朋友小朋友们,以及教师、律师、导游、企业高管等因工作需要而长时间讲话的嗓音高频使用者介绍好玩有趣的发声方法,科普音乐小常识,让大家充分调动声音潜能。享受艺术的魅力,感受嗓音的神奇。
游弥娜
音乐唱作人、双语主持人、游氏唱法创始人
中国好声音北京赛区人气亚军、香港国际声乐公开赛北京赛区流行唱法一等奖、“华艺杯”感动中国十大朗诵家。成功举办“心光亮——献礼建党百年”游弥娜原创作品北京个人演唱会。
代表作:
央视、优酷热播电视剧《大唐狄公案》歌词创作、《灵魂呼啸》(爱奇艺大型网剧《心灵法医》插曲)、《梦圆故乡》(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热播电视剧《梦在海这边》插曲)、《人“声”赢家》(游氏唱法推广曲)、《旧巷老屋》(抖音播放过亿歌曲)等。
书籍作品:
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人“声”赢家——优势弥漫那声音》、唯美双语诗集《游动的时光》
影像表演互动剧场&工作坊
《易燃易爆危险品》
8月17日 14:00
展演时间
金台共享际·小金鱼剧场
展演地点
他们:
这是一座恐惧“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城市,但总有想要去挑战与冒险的“理想主义者”存在,为了利益?为了生存?为了情感,亦或是为了打破日复一日的重复,有这么一群人聚在了一起,并试图去打开那扇封存危险品的大门。
“危险品”是什么,究竟是因恐惧而封闭,还是因过于美好,因为害怕就可以否定存在吗?他们的尝试成功了吗?
我们:
这是一趟型号不算标准的观光车,他邀请您来这座城市游览,认识一些新的“朋友”。
那些人遇到一点麻烦,城市无法给出答案,似乎需要“旁观者”的参与。拿到号码牌的那一刻,你便是这里新的居民,拥有全然自由的权利。“导游”会为各位进行“安全须知”的入门科普,您可以选择透过车窗观赏,亦可选择亲自走入这座城市,用行动去打破固有轨迹,建立属于你的回答。
本作品基于具身体验理论框架,采用工作坊形式由剧团成员集体编创完成。记录演员的实时反应生成角色(行为、选择及语言),嵌套于"自由""规则""虚伪""假面"等核心关键词构建的叙事骨架中,在现场结合纪实影像,肢体,音乐,以前卫剧场形式探讨规则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者,社交面具,理想与现实等议题。活动将由演出+工作坊模式组成,在工作坊中您将可以体验表演练习及生成角色的过程,并有机会加入下半场的演出,在这个城市里,留下属于您的档案。
Splash! 水花
一群致力于在多维度和多场域中探索不同主题的表演实践的人。
由不同学科背景的艺术家组成,积极探索表演的更多可能性, 以具身体验等理论为基础,以集体编创为主要形式孵化跨学科表演行为,研发跨界workshop项目,探索表演档案化的更多可能性,让表演在更多人生活中激起水花。
两大活动模式:
——Make a SPLASH!开演-一些演出 &表演档案
——上场演演,Workshop:来自己演演的活动
古风新韵·戏剧聚焦周
8月22-24日
展演时间
金台共享际·小金鱼剧场
展演地点
8月22日 18:00
《陌刀》剧本朗读
8月23日 10:00
工作坊:古装戏如何说台词?以剧本《陌刀》为例
8月24日 17:30
工作坊:如何呈现一个古装角色?以剧本《陌刀》为例(含汇报展演)
《陌刀》——大唐三部曲之一公元759年,安史之乱进入后期,唐军大败叛军,顺势克复帝京长安,随后又对叛军进行追击。然而经此一役,昔日,数十年积累的开元盛世不复存在,九州万方到处是民生凋敝,长安地方也尽是一派萧瑟景象……逃离了杀声鼎沸,血流成河的战场,一个燕军的逃兵,一个唐军的逃兵,辗转来到一个避世僻野的杏花村,本想歇歇脚就继续逃亡的二人,却在目睹了一场劫掠以后,挺身而出,为了拯救全村而牺牲了性命……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8月23日 14:00;18:30
8月24日 14:00
话剧《东京异闻录》展演活动
《东京异闻录》民国悬疑古风公案戏
民国时期,河南开封有一个广和茶楼,楼里的说书人章先生是个说古通今的奇才,各种发生在开封的奇闻轶事都逃不过他的法眼。而今日,广和茶楼却发生了一桩奇事,伪河南政府副主席的妻子费太太居然来到了茶楼听书。可随着宋、明两段故事的深入发展,暗藏在背后的真相层层展现,费明德、费太太、章先生以及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随之浮现在了水面之上……爱恨纠葛、人情冷暖、理想终成虚幻……
8月24日 10:00
《蘭桑若梦》剧本朗读
《蘭桑若梦》——清末女商成长故事
一线蚕丝万古丰,乱世如烟浮华萦。难得佳人旷世才,巾帼岂让须眉凌。清末民初,动荡之年,除战事纷扰之外,人心飘零犹如浮木无根。何为道,何为理,何为人?亚圣之乡,旧军故里,大家族尊卑有别,一女子掌家又从商,岂能服众人也?连襟棠棣、朽木宦官、八旗子弟、买办军阀无不构陷,太平歌词道不尽人世百味,而今一曲蘭桑梦,唱于古今众客来。
321剧团
321剧团以原创剧目为核心,孵化艺术作品为主,同时举办表演工坊、演员训练营、儿童戏剧艺术研学等活动。目前,团内拥有多名中戏小伙伴,致力打造剧团最强厂牌,让更多人了解戏剧,爱上戏剧!
“被压迫者剧场”&肢体探索工作坊 《一个人的婚礼》
8月24日 13:00
工坊时间
南阳共享际·绿盒子
工坊地点
一场关于婚姻、权力与规训的集体肢体实验。
探讨制度、身份与社会幻象的层层规训。参与者将化身婚礼"宾客",通过即兴互动与肢体探索,共同解构以婚礼为标本的社会隐喻。受奥古斯托·博瓦尔"被压迫者剧场"启发,工作坊打破观演界限,邀请你用身体质问:
· 为什么新娘必须被"交给"新郎?
· 喜悦的仪式中藏着哪些沉默的暴力?
· 我们能否用肢体重写婚礼的剧本?
王一辛
往返于美国和中国的演员/表演艺术家/创意制作人。
本科就读于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戏剧和表演专业,硕士就读于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isity)表演艺术管理专业。她的个人作品曾在纽约的La MaMa剧院、林肯中心,Paramount Theatre以及Actors Company演出。她的新作《Are You the Last Slice?》已入选Mark DeGarmo Dance第十五周年“推动社会变革虚拟沙龙演出系列”,并在韩国CICA美术馆的实验艺术展系列“共创计划”(Co-Creation Project)中展出。今年,她被选为Mark DeGarmo Dance 成立38周年的荣誉委员。
她曾多次组织戏剧文化交流工作坊,包括与获得美国奥比奖的作品《Salesman之死》的剧本交流工作坊,邀请到了原版卡司谷曦和导演Michael, Leibenluft; 朱宜《杂音》读本会,吸引众多爱好者和行业人士参加。
戏剧创作工作坊
《被软禁的医生》
8月29日-31日 14:00
工坊时间
金台共享际·小金鱼剧场
工坊地点
想知道登上国家话剧院、惊艳阿那亚戏剧节的佳作如何诞生?
来・剧团×味道剧社联手打造「卡夫卡的回声」戏剧工作坊,8月29-31日南阳共享际,带你解锁创作密码!3天沉浸式体验,从剧本围读、角色剖析到舞台行动控制,更有台词训练、即兴创作等实战环节。导师早春与凤宁亲授戏剧构作精髓,助你完成专属舞台片段。无论新手还是爱好者,都能在身体与台词的碰撞中,让创意落地发光!
来·剧团x味道剧社
味道剧社是一个年轻的剧社,成立于2018年初,在创作严肃戏剧的过程中探寻戏剧的深邃与味道。迄今为止,味道剧社已成功创排《树之魂》、《沸沼》、《无妄酒馆》、《被软禁的医生》等数部戏剧作品,并于各戏剧节、剧院演出。
戏剧工作坊
全面瓦解——用Viewpoints(视点)训练法打开戏剧中的“主体”与“客体”
9月6-7日 14:30
工坊时间
南阳共享际·绿盒子
工坊地点
工作坊从著名美国戏剧导演Anne Bogart开创的Viewpoints(视点)表演训练法开始,以剧场实践中对于语言、声音、肢体等表意元素的瓦解-重塑这一创造过程为主题,结合游戏式练习与导表演技法,通过两天的实践活动,引导
塑造参与人员从“表演者”和“创作者”两个角度强化舞台意识和身体觉察。
工作坊在视点训练法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导师在肢体剧和音乐戏剧中的导演实践经验,同时加入传统戏剧元素的结构化重塑这一主题,实验性丰富。参与者不仅可以获得视点训练法的实践与指导,参与戏剧练习与剧场即兴创作,还可以将舞台意识与身体觉察通过剧场中“主体”和“客体”以及“全部”和“局部”的二元关系进行充分表达,达到深化表演层次,探寻创作潜力的目的。
曲直
戏剧导演、演员、歌手。
生于北京,现居纽约。他曾于纽约大学(NYU)随美国著名戏剧教育家Nancy Smithner与Amy Coordileone学习导演技术。同时接受过专业的ViewPoints(视点)训练法。非常善于利用节奏、音乐、沉默、以及许多即兴合作元素训练演员。他的艺术实践横跨东西方语言与文化,在叙事中融入群众史观,专注于打破语言的壁垒并对其进行重构。作品中不同元素二元对立间的戏剧张力也是他不断探索的课题。他的作品曾于林肯中心、Chain Theater、Apollo Theater等多个纽约外百老汇/百老汇剧院上演。导演作品包括歌剧《伤逝》、北大戏剧节金奖话剧《空心园日记》、沪语独角戏《人类的声音》等。表演作品包括中文摇滚音乐剧《空中花园谋杀案》、《蒋公的面子》、以及近期在爱丁堡艺穗节上演的双语话剧《Anti-Gone 俺抬杠?!》等。
人间故事剧场
《神北行》《幽灵之舞》
9月12日-13日 19:30
《神北行》
9月13日 14:30
《幽灵之舞》剧本朗读会
9月14日 14:00
《幽灵之舞》剧本朗读会+周年庆活动
展演时间
金台共享际·小金鱼剧场
展演地点
好不容易摆脱重男轻女家庭,决定活出自己人生的龙胜男突然接到照顾自己母亲的护工小刘的辞职电话。龙胜男不得不与许久未谋面,一直以来向往自由,我行我素,热衷于在远离城市的大自然中创作音乐的弟弟龙天赐开展紧急家庭会议,探讨照顾母亲的责任归属问题。
《神北行》以神话映照进现实,探讨人生失序的困境,亦在这个关于偏见,恐惧,自由与和解的故事中叩问现实。
一个惧怕过节的家庭和一根鱼刺引发的冲突。
节日团聚期间,晚饭,女人吃了隔夜的剩鱼被细刺卡到了咽喉。与女人交往并同居半年,第一次见女方长辈的男人;两年没有见女儿,从老家来到女人家过节的母亲与父亲,在面对这件看似微小却不能忽视,必须解决的事件时,一家四口表面的和谐被逐渐撕裂,各自流露出不同的状态。并引诱出深藏在几段亲密关系中的“幽灵”,在依赖与分离,信任与背叛,自恋与自爱之间,张牙舞爪地,翩翩起舞着。
不想分开的男人一次次启动着扭转时空的按键。
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人们在看到彼此的痛苦并拥抱彼此的脆弱中,看到微光升起。
而刺,只是刺吗?
王洛乔
导演,编剧,演员,当代剧场实践者
美国纽约大学毕业,双硕士;做过新闻,拍过片子,有过艺术策展公司,现在最喜欢的身份是剧场人,着重发展女性题材话题。
女性主义实验剧团洛神剧团创始人。
原创作品曾受邀参与会昌戏剧节003,东四戏剧节等。
洛神剧团
成立于2021年的北京。曾入选上剧场35周年《暗恋桃花源》大会演决赛,并于2024年正式公开演出原创女性主义作品。
剧团以原创剧本内容为核心,关注弱势群体与社会问题,并长期通过情绪训练,即兴戏剧,剧本共创,肢体训练,接触即兴,心理剧等方式持续创作。旨在产出更多充满人性力量的剧场作品,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沉浸式肢体剧《白宴》
9月26-28日 14:30
演出时间
金台共享际·小金鱼剧场
演出地点
“瞧瞧你这副德行,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就会把你吃掉“!一个女生在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婚礼-之后发现的真相。她究竟可以回到过去吗?
《白宴》是一部沉浸式肢体舞台剧,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孩在甜美诱人的幻象中逐步觉醒的过程。她 所面对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整套用言语、仪式与美学精心包裹的系统。这些“温柔的语言”掩 盖着真实的目的,引导她一步步走进一场华丽却压抑的梦境。
这个作品起初来自一个画面:一个少女站在巨大的婚礼蛋糕上,周围是掌声、花瓣、白纱和笑容。 但我看到的是她脚下一层层甜腻而虚假的结构,那些外表温柔、实则让人窒息的期待和规训—— 它们以“爱”的名义,用“幸福”的外衣,把人推向某种完美的幻象中。
观众不仅仅是这场婚礼的见证人,也可能成为把女孩推向深渊的幕后黑手。
王一辛
往返于美国和中国的演员/表演艺术家/创意制作人。
本科就读于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戏剧和表演专业,硕士就读于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isity)表演艺术管理专业。她的个人作品曾在纽约的La MaMa剧院、林肯中心,Paramount Theatre以及Actors Company演出。她的新作《Are You the Last Slice?》已入选Mark DeGarmo Dance第十五周年“推动社会变革虚拟沙龙演出系列”,并在韩国CICA美术馆的实验艺术展系列“共创计划”(Co-Creation Project)中展出。今年,她被选为Mark DeGarmo Dance 成立38周年的荣誉委员。
表演作品包括《Men on Boats》《KODAMA》、新生代影业出品(New Generation Pictures)的《Street Fighter》、以及《性!启蒙》。其中她出演的短片在多个电影节上获得认可,包括荣获2023年韩国国际短片电影节和2023年纽约国际电影节奖项,并入围第21届迈阿密短片电影节决赛和第25届罗德岛国际电影节半决赛。
话剧展演
《这里没有我的母亲》
10月17日-18日 19:30
10月19日 14:30、19:30
展演时间
金台共享际·小金鱼剧场
展演地点
青石板街上行人步履匆匆,釜溪河畔流经着被咸涩腌透的岁月。这是以纪实视角出发的单人多角戏,舞台将见证三位年龄不同的小镇女儿与命运对峙。
在这里,"母亲"是血脉里断裂的脐带,是社会规则下无法连续的根系,更是千万失语者共同的胎记。当最后一个针脚缝补完生活的裂痕,你会看见——真正的救赎,从来都生长在她们磨破的掌心纹路里。她们用自己的经历冲破“人”的困境,用自己的力量传递重振旗鼓的勇气。
一个剧场
不仅是深耕戏剧艺术的试验场,更是一个志同道合者彼此照亮,共同成长的实践台。专业扎实,创作氛围自由真诚且充满活力。我们相信戏剧的力量在于真诚的表达与共情,相信戏剧允许人存在。
以“人”作为核心,目前聚焦于女性题材的深度挖掘与创作表达。通过舞台,呈现那些被忽视的生命印记,展现时代夹缝中蓬勃的生命韧性。在深耕女性叙事的同时,未来亦将持续探索戏剧表达的更多可能性。期待在广阔的戏剧世界中,与观众共同寻找心灵的答案,探索舞台表达的力量与边界,坚持热爱。
驻地计划《身体地貌》
8月
驻地时间
银山宿集
驻地地点
《身体地貌》是一项结合身体表演、在地调研与影像文本的跨媒介创作,一场围绕“身体如何感知场所”展开的即时创作实验。该实验性创作试图通过表演者在地生活、感知,与当地的人文、建筑,自然气候等建立身体化连接进行。
在五日驻地期间,表演者通过在地行走、观察与停留,记录空间与身体之间自然而然产生的关联、情绪、记忆。这些感知作为行动的触发器,被转译为身体动作、姿势,甚至声音的组合,再通过照片、影像、文本等形式予以记录。
作品关注“现场的发生性”,强调即兴生成而非预设表达。无论以影像、文本,还是行为表演呈现,作品本身就是一次过程性的叙事展开。
作品同样关注“身体的自发性”与其作为情绪容器的可能性。创作过程中将持续探索这样一个命题:身体如何以本能、非叙事的方式,将被空间触发的感受转译为动作与姿势。
作品最终将以一组照片与影像构成的视觉记录呈现,这些片段既可独立存在,亦可发展为一场现场或拍摄形式的行为表演。
杜晗
行为艺术表演,剧场工作者
毕业于海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及巴黎一大造型艺术本科,巴黎八大戏剧行为社会学及Europe Artec研究所艺术与科技硕士。
她的个人创作结合女性主义自传书写,纪录片剧场,肢体行为剧场等,通过影像与肢体展露情绪在记忆和身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译,创作个人方法论 Auto-Docu-Perf(自传体纪录行为剧场),以身体/情感/记忆/多重媒介产生的互动联系为目的进行创作。目前,她同样关注于生态女性主义创作。
她具有丰富的剧场及画廊演出经验,曾在巴黎Le Générateur,Castel,8litheque,Le 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国际艺术城等多个场所创作或演出,艺术家刘晓义发起的「网路驻地」项目避难学院第二期成员,德国哥廷根亚洲表演艺术季人才学院研究员,曾在法国Le Lieux等地驻地创作。
艺术驻地工作坊
《「宀」·城市中的身体》
共同探索:
9月6日 14:00,9月7日 10:00
公开呈现:
9月7日 15:30
展演时间
金台共享际·小金鱼剧场
展演地点
「宀」,既是一种空间结构,也是一种持续生成的想象方式。它作为一个不断被实践激活的留白场域,由个体经验的延展与共创者的持续加入,浮现出层叠交溯的生命线索。项目自发起以来,流动于武汉—湘西—长沙—广东—上海等多个城市,曾落地于家庭空间、艺术馆、高校、剧场与环境空间等多元场域,持续探索艺术如何在具体语境中生成共生关系。「宀」始终作为一个出发点,生发出源源不断地感知路径,逐渐织构出一个由在地经验、具身行动与多元视角共同构成的共生艺术实践。
在城市化与社会结构持续变动的当代,我们的身体如何回应漂移、流动、疏离与连接的经验?此次「宀」驻地工作坊,聚焦“城市中的身体”,试图以身体为媒介,拓展身体感知的边界,让身体成为阅读城市、书写社会、连结他者的中介。
我们将以“开放—共创—流动”的方式,与在地人群共同构建一个即时生成的“城市剧场”场域。透过具身实践、环境探索与表演创作,唤醒被忽略的城市空间,重新激活感知力,并探寻剧场语言介入社会的更多可能。
彭雅梦
剧场创作者、自由舞者/编舞
她的创作实践根植于身体感知,关注表演与社会之间的交汇地带。通过跨媒介协作与跨文化观察,将社会语序转译为行动性艺术,在人与空间的互动中生成共时性的剧场语言,持续探索艺术介入公共议题的可能路径。
其创作身体剧场《宀》,作为一个持续生发的艺术计划,流动于多个城市,落地于多元场域,试图以身体为媒介重新书写城市与社会经验,建构由在地经验、具身行动与多元视角共同构成的共生实践图景。该项目曾为艺术节孵化作品,并将于2025年受邀参加上海艺穗节。她亦发起了长期艺术计划《身体记忆档案》,以“共时在场”为方法,唤醒被尘封、隐而未显的历时性身体记忆,生成即时、开放的动态档案。近年来,她曾参与北京、上海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艺术项目,参演侯莹舞蹈剧场双人作品《悬浮》。同时,她也致力于实践策展观念与临在现场的交汇,发起的“F.A.C.E.”系列策展,持续探索展览与身体边界的延伸。
她的创作实践游走于剧场、展览、社区与田野之间,以身体为核心媒介,在多重叙事与感知路径中,发展具行动性的艺术语言,持续探索艺术在公共语境中的介入方式与场域生成的可能性。
驻地计划
《老朱,或者老詹》
9月
驻地时间
银山宿集
驻地地点
《老朱,或者老詹》是两年前的未完成话剧作品,讲述三个性格迥异的七旬老人偶然相遇,决定抓紧时间享受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模仿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并通过摄影行为主动重构生活记忆,在幽默与感伤交织的旅途中完成对生命诗意的记录。银山曾是清燕京八景之一,以冬季独特雪景闻名,山色之外有塔林承载历史厚重,亦有院落勾勒人间烟火,加上延寿镇这个吉祥名字,一切都和这个关乎人生最后一舞的故事完美契合。
本次驻地计划包含空间勘景和在地调研两部分。首先是寻找具有时间质感的室内空间以及室外环境,在既有剧本文本的基础上探寻视觉化呈现的可能性。同时会采访当地老人并邀请他们参与即兴拍摄,合理利用田野调查所得创作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老年主题内容。驻地的成果将以8-10分钟的影像呈现,话剧项目会在驻地后继续修改和创排,争取报名明年的共享际艺术家客厅。
曾伟力
戏剧、影视、密室多栖创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本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硕士。磁福中年剧团主理人,致力于在传统剧场空间发掘观演交互新方法,以及在新空间探索游戏剧场叙事可能性。
代表作品:2024年度佛山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粤语音乐剧《春夏秋》;2024成都麓湖环境戏剧周驻地孵化游戏剧场《躲猫猫岛》;2024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多媒体戏剧《有完没完!弗兰梗斯坦!》;2023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话剧《老朱,或者老詹》;2022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竞演单元最佳作品恐怖喜剧《胆小慎入!夜访老剧场!》;2021年新华社湖南卫视联名综艺《28岁的你》;2021佛山城市艺术季粤语话剧《年夜犯》等。
了解更多资讯、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