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木工宾福寿全身心投入到修建宫殿的工作中,他负责为“首义六王”建造豪华的住所。杨秀清非常高兴,欣赏宾福寿的才能,任命他为“丞相”,这让宾福寿的生活变得十分优越,成为了当时的“人生赢家”。
宾福寿是广西人,早年加入了拜上帝教,并在金田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在金田起义之后,尽管清朝调动了大量兵力对太平军展开围剿,战斗异常激烈,但宾福寿却没有卷入任何的战斗,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从金田起义开始,到太平天国灭亡,长达14年的时间里,宾福寿一心一意地专注于一件事情——修建宫殿。他凭借过硬的木工技术,最终被任命为太平天国的“丞相”。
太平天国建立后,采取了“分营”制度,将各行各业都纳入了统一管理之下,手工业由专门的“诸匠营”负责,而宾福寿则被指派为该营的负责人,专门负责宫殿的修建。1853年,太平天国成功攻占南京,这里手工业相当发达,但随着“圣库制度”的实施,私人手工业一度被取消,所有手工业生产都归朝廷管理。南京的百姓被分配到各个“营”中,甚至连夫妻、母子都不得随便见面,否则就会被视为触犯天条。尽管如此,有六个人的情况却与众不同,他们便是“首义六王”之一。
在这场庞大的社会结构中,虽然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在进军途中先后阵亡,但他们的儿子继承了他们的爵位,依然被称为幼西王、幼南王,并且享有一定的家庭生活特权,甚至有自己的府邸,虽然规模较小。而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这些地位显赫的人物,在进入南京之后,都选择了修建属于自己的宫殿,居住在这片被视为“小天堂”的地方。
太平天国实行了“军师负责制”和“诸王分管制”,每个王子都拥有自己的班底,类似于朝廷的行政机构,府邸规模因此非常庞大。对于这些王府的修建任务,宾福寿自然是首当其冲,他负责所有的建设工作。尤其是东王府,宾福寿特别用心,他召集了江南的能工巧匠,倾力打造豪华的王府。杨秀清因为拥有“天父传言”的资格,实质上掌控了太平天国的大权,因此宾福寿也特别注重东王府的建设。虽然其他王府的修建也没有被忽视,但东王府无疑是最重要的。
凭借在宫殿修建中的突出贡献,宾福寿被授予了“冬官又正丞相”这一重要职务。这个职位是太平天国内部的高级官职,共有24人,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个类别,每一类有四人。而冬官又正丞相是其中的核心职务之一。宾福寿之所以能被选为冬官又正丞相,实际上是得到了杨秀清的特殊青睐。与此同时,像罗大纲这样出生入死、战功卓著的悍将已经担任了冬官正丞相,而后来的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物,直到此时还没有被授予丞相的职位,显然宾福寿的地位在他们之上。
然而,到了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大规模的内斗。许多宫殿在这场内战中遭到破坏,宾福寿负责修建的王府也遭受了严重损失,但幸运的是,他自己并未受到波及。由于他本身并不掌握实际的权力,又是专注于修建工作的木工匠人,因此在这场政治风波中没有成为目标。事变结束后,宾福寿继续担任“天朝九门御林殿前工部正冬官”,继续为各个王府修建宫殿。
此时,宾福寿的责任更加重大,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等人都在南京拥有自己的府邸,对建筑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宾福寿一心扑在宫殿修建上,几乎成了“人畜无害”的存在,没有人特别关注他的动向,清朝也未曾重视他。因此,他依旧过着平静的生活。
直到1864年,湘军攻占南京,许多宫殿和府邸在战火中被毁灭。曾国荃带领的湘军一边纵火焚烧,一边劫掠,宾福寿辛勤劳作一生所建的宫殿、府邸变成了废墟,只有残破的墙壁和断壁。而在这场战争中,许多太平军的成员成功突围,宾福寿通过巧妙的伪装,乔装成难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重新开始了他当木工的生涯,最终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