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动天山:新疆民间艺术万里传响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疆内巡演综述
7月10日,在库尔勒市风帆广场,“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上演。
漫步哈密,享受木卡姆旋律里新疆民间艺术的“甜蜜暴击”;走过塔城,在多民族手风琴的旋律中沉浸《心灵深处的歌谣》;徜徉和田,看艾德莱斯绸的绚丽与麦西热甫的裙摆;流连阿勒泰,与《阿拉木汗的婚礼》将欢乐洒满五百里风情街。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疆内巡演,横跨天山南北的艺术之旅,以30个优秀节目、6支巡演队伍、覆盖14个地州及兵团师市的足迹,将民间艺术撒向城乡末梢。
南线三支队伍率先启程,7月10日至22日,先后走过喀什、和田、克州、草湖项目区、图木舒克、昆玉市,巴州、阿克苏、铁门关市、阿拉尔市,以及哈密、吐鲁番、新星市、五家渠市等区域,圆满完成22场演出;
7月15日,“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在和田团城精彩开演。
北线三支队伍紧随其后,7月25日开始,从伊犁、博州、可克达拉市、双河市出发,一路覆盖塔城、阿勒泰、北屯市、白杨市及克拉玛依、昌吉州、胡杨河市、石河子市等区域,演出20场,于8月3日收官。
正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蒲怀民所言,“打起手鼓唱起歌”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巡演,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更是促进群众文化活动覆盖城乡、广泛惠民的创新探索。
7月31日,“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走进第五师双河市。
收获:“盛宴”才下眉头,“共鸣”已上心头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的脉络清晰而扎实:活动启动并完成各级海选于2024年,2025年进入集中展示阶段:4至5月全国巡演先行,7至8月全疆巡演接力,9月还将在乌鲁木齐市迎来成果汇报展演。
这种“全流程”联动,让新疆各地州、师市及县市、乡镇的文化活力被充分激活,真正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第一次在家门口观看巡演,正值独库公路旅游旺季,这场演出把新疆人民的热情传递给了八方游客。”独山子区市民胡彬的感慨,道出了万千观众的心声。
对现场观众而言,收获是“零距离”的审美愉悦。
哈密木卡姆表演的非遗传承人一开口,台下掌声便如潮水般涌起;《独山子之歌》响起时,“大峡谷笼罩着黎明的太阳”歌声刚落,台下已有人跟着哼唱。乌苏市民木尼拉·库尔班江说:“这样的演出我们爱看,各族艺人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过年一样热闹,看着心里就敞亮!”
观看“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的和田观众。
对游客而言,收获是旅途中的文化惊喜。
山东游客郝敬先在巩留县偶遇演出,直言“感受到了国家的大团结,心里特别激动”;湖北游客张思琴在伊犁河谷感慨:“这些都是我们在武汉看不到的”;克拉玛依游客徐海锋则对这顿“文化大餐”回味满满,“每个节目都有独特的味道”。
对演员而言,收获是交流中的成长与认可。
塔城地区演员叶斯哈提·吾木尔太跟着巡演队伍学到了新技艺,“能和全疆优秀前辈同台,是难得的机遇”。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文化馆馆长何云更坚定了创作方向,“要带着作品走出去,让新疆民间艺术在交流中长远发展。”
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正是巡演惠民初心的生动体现。
7月14日晚,“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阿图什站演出后,演员谢幕。
纽带:歌声串起的团结,舞步织就的情谊
7月26日,巡演在伊犁河谷巩留县蝶湖广场上演。演出结束后,《欢乐纳孜库姆》演员汗尼克子·吾甫尔和《勃姆巴雅宛》演员阿扎提古丽·托合提的生日,成了全场的狂欢。当《生日快乐》歌响起,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围着蛋糕边唱边跳,人群化作欢乐的海洋。
巡演把“快乐”变成了可操作的日常:一场演出、一次合唱、一个生日惊喜,都是把“你”和“我”变成“我们”的化学反应。
更隐秘的纽带还在幕后:巡演节目均来自各地州、各师市艺术季获奖作品,涵盖哈萨克族黑走马、维吾尔族木卡姆、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等各民族特色民间音乐、舞蹈、曲艺,在演艺中自然增进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鉴赏与认同。
7月30日,“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民间艺术节目巡演,在石河子八一糖厂文创街区精彩上演。
艺术是最好的语言,能跨越地域与民族。
在阿图什市足球公园,鼓乐声里藏着各族群众的笑脸;在塔城市音乐广场,相声《心灵的桥梁》用幽默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在独山子区市民广场,《苹果香》的串烧引发全场大合唱,台上台下早已不分你我。
来自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组拜代·艾力想把热情唱给阿勒泰的乡亲们听,“借着这个舞台,让南北疆的艺术像葡萄藤一样缠在一起、越长越旺。”
正如《舞韵》演员古丽·哈衣如拉所说:“不管是天山脚下的牧场,还是昆仑山下的绿洲,跳动的都是同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心跳。”
——在人声鼎沸中,民间艺术家们把隐晦的爱意说到最尽。
7月31日晚,“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在玛纳斯县上演前,演员在拍摄快闪。
融合:传统的根脉与创新的枝桠
巡演的舞台上,非遗与现代艺术的对话无处不在:刀郎木卡姆的野性高亢与街舞《山河图》的律动同台,江南莲舞的婉约与昆仑山区情歌的苍劲交织。
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拼贴,观众看到的不仅是“非遗活化”,更是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楼兰之恋》用赛乃姆弹唱复活两千年前的楼兰;伽师县曲艺《甜瓜的故事》用方言快板讲电商助农,把乡村振兴的实践唱成幽默段子。
地域文化的交融更添亮色。东莞“舞麒麟”与新疆元素碰撞出《麒麟引凤》,瑞兽与凤凰共祈风调雨顺;克拉玛依的《荷塘莲语》让江南丝竹与西北油城相遇,舞者孙妍说:“虽然生活在西北,但通过舞蹈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但最动人的融合,发生在不经意间。石河子退休老人张军义的笛子与维吾尔族青年阿卜力米提·阿巴拜克尔的手鼓,在《帕米尔的春天》里“丝滑和鸣”;哈密演出现场,一个孩子被鼓笛“点燃”,冲上台即兴起舞。
7月31日,“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走进九师白杨市,演员和观众热情互动。
音乐无界,艺术无疆,正如乌苏市文工团团长曾海涛所说:“要让民间艺术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实现‘精神盛宴全民共享’。”
8月3日,当最后一曲歌声消散在独山子,天山南北余韵仍在——正如那首贯穿始终的《打起手鼓唱起歌》,旋律不停,情谊不断。
这恰是艺术季巡演留下的最珍贵的馈赠:巡演结束而融合继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然是新疆大地最蓬勃的心跳,是我们在一起长成新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