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育领域,写生实习课程被视为学生创作与观察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郑州大学美术学院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一班的写生实习课程,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语言与创作思维而特别设计的。该课程为期11天,位于风景如画的安阳林州,旨在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中提炼出设计的灵感与素材。
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性思维。通过实地写生,学生们不仅要突破传统的写实手法,还需探索抽象化、符号化和概念化的多元创作方式。太行山的自然形态、肌理、色彩以及人文元素成为了学生们汲取视觉符号的源泉,促进了他们的设计思维转化与创新。
耿慧云同学在写生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美好,她表示,写生不再是机械的技法练习,而是一次深入自然的体验。她用画笔记录下了太行山的万千气象,从晴空万里到骤雨纷飞,这些变化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使她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胡东觉同学也分享了他的感悟,认为写生不仅是对风景的描绘,更是对设计素材的积累。他从太行山的线条、肌理和色彩中汲取灵感,学会了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提升了自己的观察视角与表达能力。
李端枢提到,通过老师的引导,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画风。这次写生让他意识到,艺术创作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内心感受的表达。在太行山的每一次出行,都是对自己艺术理解的外在映射。
刘书羽的体验同样令人深思。他在石板岩村的写生中,体会到自然环境对创作的影响。他通过亲近自然,逐渐学会了如何突出绘画的主体,并用线条传达画面情感。
潘昌栋则强调,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排版与设计,而是通过视觉语言观察世界、表达情绪。他在太行山的写生中,学会了如何筛选、提炼与重组信息,用构图和色彩讲述故事。
在这次写生实习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刻理解了自然与艺术的紧密联系。通过亲身观察与实践,他们的创作不仅扎根于真实的自然中,也蕴含了对美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太行山写生,成为了他们艺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