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支运法到长运法,浅析一下明代漕运制度的变迁!
创始人
2025-08-06 20:32:45
0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由于残元势力始终盘踞在广大的漠北地区,对明王朝的北部边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此朱元璋在北境常年布置了大量的士兵用于防范蒙古人的侵扰。

而这些士兵每日所消耗的粮食等物资是巨大的,单单依靠北方地区无法供养得起,所以就需要从南方运来大量的粮草前去北方,主要给北平和辽东这两个地区的军民使用。

在最初的时候,朱元璋采用元朝的旧方法,南方的粮食一律走海路运往北方,由武官负责押运。然而以古代的航海技术而言,海运的损耗率实在是太高,稍微遇到点风暴,就是连船带货一起没。

第一、从海运到支运法

到了永乐皇帝朱棣时期,在各种因素的考量下,他决意迁都北京,为此需要对北京城内的宫殿进行大规模的翻修或扩建。

建造宫殿需要大量民工和大量的优质木材,北方多达数十万的老百姓被强征去做民工,无法耕种,由此北方产粮更低,粮食缺口更大。需要南方运送更多的粮草还有优质木材前去北方。

如此一来,光靠海运似乎已经不太够了。

由此,朱棣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已经废弃许久的京杭大运河。他于永乐九年任命工部尚书宋礼去重新疏浚了,因为黄河泛滥,涌入太多泥沙而堵塞的会通河段,让京杭大运河得以重新进行运作,和海运一起承担运粮任务。

然而,朱棣很快发现由谁来负责运输粮食又成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直到永乐十二年,朱棣才给出自己的答案,他下令让北京、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卫所,挑选出一部分士兵负责漕运工作,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定制的漕军制,有专门成立的部门来进行管理。

一年后,朱棣颁布支运法,要求老百姓前去指定就近粮仓纳租,而后便由军人负责支运。

具体支运路线是有明显的要求的,比如江西、湖广、浙江等地的税粮需要运送到淮安一带的仓库,而后有浙江、直隶的官军负责转运到徐州一带的仓库;再由京卫军负责将转运到德州一带的仓库;再由山东和河南的官军负责转运到通州一带的仓库。如此就基本完成了南粮北运的过程,这样的一个流程每年差不多可以进行四次,总共可以运送多达五百万石粮食,基本满足了北方的需求,从此海运被逐渐冷淡,直到最终被彻底废弃为止。

在支运法的规定下,如果有农民参与运粮,则免除当年所应该缴纳的税粮,如果选择缴纳税粮,则不用承担运粮任务。老百姓和官军共同承担南粮北运这一重大任务,任务占比大约为4:6,也就是老百姓大体承担了四成运粮任务,官军承担了六成运粮任务。

第二、从支运法到兑运法

时间来到了宣德六年,第一任漕运总兵官陈瑄发现了支运法的一大弊端,他上奏朝廷表示:“朝廷每年为了完成运粮任务,前前后后需要动员多达十二万的军人,连年劳苦。而江南地区的老百姓为了顺利将粮食运往临清、淮安、徐州等地的仓库,一个往返就需要一年时间,严重耽误了正常农作活动。此外湖广、江西、浙江以及苏州、松江、安庆等的士兵,每年都需要驾着空船到淮安运粮,也造成了不少的人力财力浪费,这样的运粮方式,对于军民双方都是比较不方便的!”

“如果让江南一带的老百姓直接将粮食运给附近的卫所,再由官军全程运送到北京,这样一来老百姓再也不用承担转运任务,不会因此而耽误农时,他们只需要根据里程付费就行了,如此一来军民双方都会感到方便。”

宣宗皇帝朱瞻基觉得陈瑄的建议很好,便下令执行,这就是漕粮兑运法。起初漕粮的支运法和兑运法并行使用。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兑运法被证实确实比支运法更加优越,由此前者便将后者给替代了。

第三、从兑运法到长运法

到了成化年间,漕粮总督滕昭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兑运法也存在着不少弊端,首先,运输手续复杂,各层管理混乱,而且还经常出现官员虐待漕卒的事件,于是乎,他通过调查和多方征求意见,审时度势地制定了长运法,并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长运法连老百姓将粮食运输到卫所的奔波都免了,漕军直接到江南有粮的省份拿粮,让老百姓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农作,但代价就是需要他们多增加一笔过江费用。自此,几乎所有的粮食运输都有官军全程承担,明代的漕运制度也自此成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在三国那样人才辈出的时代,有很多武艺超群,以一敌百的人物,比如说最有名的就是刘备的五虎将,个个都可以...
原创 世... 文|地缘史料 编辑|地缘史料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
原创 三... 现代快报讯(记者赵丹丹)三国东吴重臣张昭墓在南京找到了,就在南部新城油库公园地块。现代快报报道的这一...
丰宝斋线上客服:字画回收,在线... 手里有名家字画想出手,又怕跑冤枉路、遇着不靠谱的?北京丰宝斋早就替藏家想到了——专业线上咨询客服团队...
原创 乔... 在硝烟弥漫的1942年,龚澎接到了丈夫刘文华牺牲的噩耗,她的世界瞬间坍塌。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命运的...
原创 朱... 明成祖朱棣通过一场政变,从自己侄子手中夺得皇位之后,非但没有被后人借此诟病其得位不正,反而得到了后人...
原创 三... 三国到底是菜鸡互啄还是猛将扎堆?单看这一点就够了!有人说三国时期群雄并起,真的是猛将扎堆,也有人反驳...
原创 赵... 作为一本通俗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为了写出精彩的故事吸引读者,很多时候都是“抛开事实不谈的”,只要能...
原创 邓... 面对邓艾的万余残血兵马,后主刘禅竟然选择不战而降,那么刘禅的7个儿子当时都在干什么呢?提到这一点,估...
原创 4... 40岁左宗棠大器晚成,中国式成功3大因素,200多年都未变。在19世纪的中国,晚清时期,国家面临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