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育灵茶 山海滋茗:威海雪茶的高纬度破局之道
创始人
2025-07-31 15:03:36
0

口蔡君君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北纬37°的“雪窝”威海也能孕育出好茶吗?

在日前举办的千里山海·雪窝茶乡——威海雪茶2025年品鉴推介活动上,威海市正式宣布“威海雪茶”为威海茶产业的区域公用品牌、“最高纬度中国茶”为威海茶产业的地理文化标签。

从“南茶北引”的艰难探索到“威海雪茶”的品牌确立,从零星种植的“绿叶”到年产值4.5 亿元的“金叶”,威海雪茶的崛起是一场对自然边界的突破,更是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北方茶区产业升级之路。

“南茶北引”到“雪窝茶乡”的历史跨越

早在800多年前,道教全真派人物王玉阳曾作诗“深蒙颁惠好香茶,同愿回光养瑞芽,雷震一声分造化,琼浆玉液溉丹砂”赞美威海茶叶,为这片土地的茶产业埋下文化伏笔。

上世纪60年代,威海乳山作为“南茶北引”的先锋种下了第一批老茶树,开启了茶树在高纬度海岸环境中扎根的探索,也开启了“威海雪茶”故事的扉页。

威海地处北纬37°黄金纬度,春季气温回升慢,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周期比南方茶区长15-30天,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茶多糖等鲜爽、甘甜类物质的积累,形成苦涩味的茶多酚合成则相对较缓。

三面环海,海洋性气候又调节了温差,冬季平均150毫米的降雪如同天然的棉被,为茶树提供越冬保护。来年春雪水融化,缓慢渗入土壤,又为茶树返青提供纯净且富含矿物质的水分。

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姜爱芹看来,独特的“雪育”过程,为威海雪茶注入了南方茶区所不具备的独特风韵,“威海雪茶鲜而不锐、浓而不涩的口感正是北方沿海风土的忠实表达,其品质密码就是山海孕育的‘雪境风味’。”

如果说西湖龙井的鲜嫩、清雅、甘醇代表的是南方茶“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江南美人风韵,那威海雪茶的鲜爽、浓郁、强劲代表的就是北方茶“惊涛拍岸”般的北方侠客风骨。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北宗”茶叶,逐步奠定了产业根基。在“雪窝”滋养下,3.5万亩茶叶里不仅承载着“南茶北引”的历史,体现着北方山海的风骨,更蕴藏着雪窝茶乡的深情。

“单兵作战”到“协同发力”的产业突破

威海茶产业规模较小,如果经营分散、没有统一质量标准、科研环节薄弱,仅靠品质佳,势必无法与日照茶、崂山茶比肩,更无法与南方茶竞争。

对此,威海市农业农村部门早有规划——政府、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

在中茶所、山东农大、省茶叶体系创新团队等行业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威海制定了茶叶地方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并设立综合试验站2处和专家工作站1处,持续开展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规范体系,推动茶产业走向标准化进程,为发展赢得新机。

在品种培育上,威海市引进无性系茶树品种28个,自主选育雪茶系列品系38个,建设了3个茶树种资源保存圃,保存茶树品种总量已达70多个,为后续筛选培育适合北方栽植的茶树品种奠定了基础

“我们还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农药质量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对茶产业‘从田间到茶杯’的无缝监管。”威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因此,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至关重要。

坐落于乳山市的威海威茗茶业有限公司是威海优秀茶企之一。在研制威海红茶时,威茗茶业徐彬不仅获得了山东农业大学、福建茶研究所的技术支持,还有威海农业部门专业人员做后盾,20%的设备补贴又增添了他的发展底气。

最终,徐彬成功研制出自成一派的北方工夫红茶,打破了山东不产红茶的历史,填补了北方产茶区红茶生产技术的空白,也让威海红茶在市场崭露头角。

不仅如此,在茶叶加工环节,威海市还引导茶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加快实现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不断提升茶叶加工水平,让威海雪茶的香气飘得更远。

细看威海雪茶的产业升级路径,清晰展现了北方“雪窝”茶区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化智慧。通过政府引导下的标准化建设、科研机构支撑的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带动的协同发展,威海茶产业突破了传统分散经营的瓶颈,形成“标准引领、科技赋能、企业抱团”的发展模式,辟出了一条雪窝茶乡的独特发展路径。

“藏在深闺”到“声名远扬”的品牌升级

数年前,提起威海茶,人们第一反应是“威海有茶吗?”

现如今,一杯威海雪茶,茶友们说“海苔绿、小米汤、蛋黄香”……

从“藏在深闺”到“声名远扬”,背后是威海市坚持品牌化建设的成果。

一路走来,“乳山绿茶”和“荣成绿茶”成为种植业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威茗”“水雲春”“大乳山”“昆嵛山”等品牌持续深耕市场,影响力稳步攀升。“齐鲁红·雪境”红茶,更是凭借极致品质斩获中国茶叶学会最高五星认证,成为威海红茶品质标杆,品牌价值加速释放。

今年7月举办千里山海·雪窝茶乡——威海雪茶2025年品鉴推介活动,成为威海雪茶品牌升级的里程碑,“千里山海·雪窝茶乡”成为威海雪茶的宣传口号。

这代表着威海茶有了统一“身份证”,品质、品牌都有了保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夏涛认为,威海雪茶因其“高纬度、海岸茶”的特色,相比较其他茶叶有着不可替代性,要用科技降低成本、用文化提升产值,大胆宣传,把产业做大。

在此次推介会上,澳门山东社团总会与乳山市茶叶协会、济南茶叶行业协会与威海茶叶行业协会签署了合作意向,威海4家优秀茶企与采购商进行了意向合作签约。

仅2天,17 家企业现场展销销售额30余万元,达成初步采购意向1100 余万元,进一步让威海雪茶名声远扬。

威海雪茶的品牌战略,没有盲从南方名茶的底蕴叙事,而是精准抓住了“雪窝”“高纬度”等独特元素,构建起了“威海雪茶”这一鲜明认知。

从地理标志保护到区域公用品牌确立,从企业自主品牌到“齐鲁红”等高端产品破圈,威海雪茶既通过大众产品占领市场,又以高端品系树立标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目前“4.5亿元”的产值数额将呈现飞跃式增长。

“单一发展”到“三产融合”的精致突围

威海雪茶的突围之路,并未止步于产业本身。

依托“精致农业”理念,威海探索“茶叶+文化+旅游”的三产融合路径,通过茶园观光、农事体验、茶文化展示等业态,让“雪窝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春季采茶季,乳山市午极镇的小学生们来到水雲春茶厂,“化身”小茶农,穿梭于茶树之间,亲手采下鲜嫩的茶叶,又参与到杀青、揉捻、干燥的加工环节,感受茶叶的神奇转变。

以水雲春茶厂为代表,威海一批茶叶企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茶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叶基地。

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农文旅“联姻”,威海不断丰富雪茶内涵,讲述雪茶故事,示范带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威海雪茶的未来潜力,在于突破“产业价值边界”。当茶叶从饮品延伸为文化载体、旅游资源、经济支撑,其附加值便不再受限于“一斤茶叶卖多少钱”,而是拓展至“一片茶园带动多少就业、一个品牌激活多少产业”。

这种“三产融合”的思路,既符合消费升级下“体验经济”的趋势,又能规避雪窝茶乡“规模有限”的不足,为其在“品质竞争”之外,突围出“价值竞争”的新赛道。

威海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耕威海雪茶全产业链,组织重点企业走出去学习西湖龙井、福鼎白茶等茶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完善威海茶产业标准体系,推动茶产业升级上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全力叫响威海雪茶品牌。

雪育灵茶,山海滋茗。从“南茶北引”的破冰到“雪窝茶乡”的成型,威海将地理劣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将分散资源整合为产业合力,将区域特色升华为品牌价值,让“威海雪茶”的清香沿着“千里山海”之路,飘向大江南北。

江北奇葩,雪茶独秀。威海雪茶的高纬度破局之道,正在书写中国茶产业的新叙事。未来,随着“精致农业”的深入推进,这片山海间的“金叶”,或将重新定义北方茶的市场格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非... 出国旅游的时候你们会选择去非洲吗?在大家的印象里非洲就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度,生活在非洲里的国家和人民...
原创 出...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诸葛亮(18) 刘备永安托孤之后,诸葛亮接受了刘备匡扶汉室的遗志。他一边...
原创 “... 甲午中日战争后袁世凯喜欢上了和军队打交道,有一次他问徐世昌: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把练兵的工作搞到手?徐世...
原创 海... 在90年代农闲季节的村庄,老人们经常会聚集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闲言碎语,而他们身边也有一群常客——乳...
七千年河姆渡,持续“上新” 7000年前,当一轮红日从姚江平原升起,原始村落新一天的劳作开始了,男人们肩扛骨耜走向村外的稻田,荡...
原创 此... 提起张灵甫,很多人对他率领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的历史事件都比较熟悉。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74师的前...
原创 此... 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人物广为人知,比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吕布等等,...
《破密》:破密码之谜 寻信仰之... 电视剧《破密》以谍战方式打开长征叙事,艺术且生动地讲述以蔡威为代表的无线电通信事业开创者们,与敌人展...
原创 这...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要感谢那些在战场上不畏生死的战士,他们是我...
原创 东... 阴丽华与刘秀分开两年后,再见面时泪眼汪汪,只是她还没来得及诉说心中的喜悦之情,就被刘秀身边那位娇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