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人家门口的大展启幕啦!
大量珍贵真迹正在展出中
这次的大展
聚焦海宁这位全才型人物
——张宗祥先生
书法、诗词、绘画、校勘……
你能想到的他可能都精通
可以称为是“多边形战士”了!
近日
“文澜重光·西泠印月——
张宗祥艺术人生专题展”
于康桥·1924文创岛盛大开展
此次专题展聚焦
张宗祥手稿、书画作品与文献图影
旨在活化历史记忆
深刻诠释张宗祥
作为西泠印社中兴功臣
和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
的历史性贡献
张宗祥(1882—1965),出生在海宁硖石镇,是著名学者、书法家,他谱名思曾,字阆声,号冷僧,因敬服文天祥为人,更名宗祥。
张宗祥(资料图)
张宗祥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型人物,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精书法、擅鉴赏、善绘画、会诗词,长校勘古籍,能作曲编剧、通中医药理,可谓是无所不精、无所不晓。
壮岁,张宗祥得到乡里明末举人周宗彝毁家抗清所用武器“铁如意”,奉为家珍,又署别号铁如意馆主。张宗祥与蒋百里同年出生,一起勤奋苦读,是同窗好友,两人俱文采斐然,长大后各成大器,齐名乡里。他18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有“文有张冷僧,武有蒋百里”之誉。
张宗祥喜好寻访孤本、善本,抄书成癖,边抄边校,一生抄校古籍9000余卷。他借来孤本、善本,一日可抄一卷,影抄者三日一卷。他还精于书法,幼年受外祖父影响对书法发生兴趣,初以颜真卿楷法入手,20岁后学行草,40岁后融会贯通互参各碑。
他早年在硖石开智学堂、嘉兴府中学堂和秀水学堂任教,以讲授地理出名。当时教材匮乏,地理教材的地图全是张宗祥亲手绘制。1914年,张宗祥赴北京任教育部视学,与鲁迅、单不庵等钻研古籍。后在教育部部长傅增湘的邀请下任京师图书馆主任,负责整理故宫移来的大量古籍。
1922年,张宗祥任浙江教育厅厅长。1949年后,张宗祥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西泠印社社长等职。
张耕(左)
展览启幕当天,张宗祥的家属们受邀出席。现场还进行了捐赠仪式,张宗祥的孙子张耕向海宁市档案馆捐赠张宗祥及张珏(张宗祥之女)个人档案共107件。其中作品类71件,信件类10件,他人评价类18件,其他类8件,包括张宗祥遗著《马二先生》剧本、《卓文君》四幕剧等。张珏大量手稿中,《父亲张宗祥》和《宋主席(宋庆龄)传》尤为珍贵。
张耕表示,“祖父一生坚守两个信念,传承文化和报效国家。希望家乡的下一代能传承这份精神,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牢记爱国情怀。”
“看到外公的作品得到如此重视,我们家人深受感动,期待更多人了解他的贡献。”外孙女徐洁说道。
展览现场,张宗祥收藏的“铁如意”格外引人注目。沿着展览动线前行,游客可以依次欣赏到张宗祥的生平事迹、手稿真迹和珍贵藏品,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文化大家对话。展览以虚实交融的展陈语言,立体呈现了其对文献抢救、印学复兴、艺术传承等领域的杰出成就。
展览分为三个展区:
第一展区为“崇文载学——张宗祥先生专题陈列·书画仿制作品展”,以文献图片、珍贵实物为经纬,铺陈张宗祥生平壮阔年表。其中精选他的书画仿制作品与手抄古籍善本,辅以历年重大纪念活动图文,勾勒其文化生命的不朽轨迹。
第二展区为“高山仰止——张宗祥书画院历年馆藏全国名家书画精品展”,萃集张宗祥书画院建院以来珍藏的20余幅名家力作,艺术大家们以笔墨回应张宗祥的诗意,于尺幅间流淌着对先贤的景仰。
第三展区为“景从前贤——海宁艺术家特邀书画作品展”,特邀海宁书画艺术家,以张宗祥的诗意为魂,创作书画新篇,彰显本土艺术力量对地域文脉的自觉赓续。
看展小贴士
据悉
此次展出位于康桥·1924文创岛4幢
将持续至8月18日
市民游客可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