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中国最早是被当作药来使用的,那么茶叶究竟有哪些药效呢?
至少从汉代开始,我国医书就开始有关于茶叶医疗效用的记载,以后更是历代不绝。如汉代《神农食经》: “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再有,唐代医书《千金方》: “(茶)治卒闲痛如破。” 类似记载比比皆是。
如果说以上中国医书的记载只是我们的经验之谈,那么现代医学的研究则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除此之外,茶叶还富含生物碱、茶多酚和脂多糖等成分,这些就是茶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了。
比如,茶叶中的生物碱以咖啡碱为主,能够刺激神经中枢,故而能够提神益思,同时还有强心、弛缓支气管痉挛和冠状动脉、帮助消化的作用。
而茶多酚则有很多药理效果,它能够增强毛细管,防止内出血,也能够抑制动脉硬化,防治高血压和冠心病,还能抗菌杀菌,治疗痢疾、急性肠胃炎和尿路感染等。
脂多糖则能够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抗辐射、改善造血系统的功能,更对防治由于辐射引起的白血球降低有着良好的作用等。
不过,虽然茶叶具有很明显的药用效果,却不能直接当作药品服用,要明确茶叶是饮品的一种,它具有药效,却不是我们常规理解意义上的药,不能直接认为茶就是治疗某种病症的药,最多将其理解为保健品。因为,在古代,茶虽然可入药,然而许多医书上也只是将茶作为单方或复方入药,而非饮茶即可治病。
因此,确切地说,茶是一种具有药效的保健品,而非药物,只靠喝茶无法治病。生病了还是要去医院看医生、遵医嘱。
本文来源:《问茶》,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下一篇:法朵艺术节即将重返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