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位战争狂人都要进攻沙俄or前苏联?
因为太招仇恨了,哈哈。
当时欧洲大陆上主要国家都已经被征服了,剩下的英国都拿不下来,原因都还出奇地相似。这时,或主动或被动,两位大帝都选择了拿斯拉夫人开刀,结果都遇到了滑铁卢。
是不是很简单?
真要细说起来,那就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论起来了。
这个问题总体上可以从两个大的方向来分析,一个从进攻方即法、德,一个从防守方即沙俄和前苏联。
一、从进攻方角度来看
1、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英法别看现在关系还行,二战时还有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历史上来看,英法两国一直不对付。从以前的维京海盗,到十四五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殖民地之争,再到拿破仑在19世纪初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令,一直征战不断。
法国在1812进攻俄国前,其实已经拿下了几乎能拿下的所有地方,比如西班牙,瑞士,热那亚、法国,荷兰,华沙等地区。
论起来,在欧洲,只有2个地方没有真正拿下了。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就是“三皇同盟”的俄罗斯。
从历史上看,英国真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这就有点像东方某岛国,在蒙古铁蹄横扫天下的时候,派出的舰队竟然3次遭遇海难,真让人无语。
当然两者具体情况还是很不一样,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整体经济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海外殖民地、舰队实力非常强大。1805年拿破仑刚刚取得乌尔姆大捷拿下了奥军五万精锐,但特拉法加之战中法西海军却被英国海军大将纳尔逊打了个全军覆没,真惨!
你说这该咋搞?
没办法,海战打不过,当时又没飞机,军队也没法登陆作战,拿破仑大帝就想了一招,叫做“
大陆封锁令
”,有点像今天以美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也就是“
从现在开始,全欧洲所有的陆地国家,都不允许进口英国的货物,只有法国的船舶能够进入港口。”看看,像不像?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主要应对方式也有好几条:剥削殖民地、跟丹麦等阴奉阳违的北欧诸国做生意,还一个就是继续跟俄国做好朋友,沙俄皇帝也真心反法,一直不停的跟英国来往。
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拿破仑就怒了,小样,搞不了英国还搞不了你?加上一些其他情况,比如个人膨胀、好大喜功、看不起沙俄之类的,就做出了攻打沙俄的决策。
2、德国希特勒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拿破仑进攻沙俄两百多年后,舞台上的主角换了一遍,曾经一度呼风唤雨的帝国皇帝成了阶下囚,最后变成黄土一堆,任凭后人凭吊。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现在不知道希特勒在1941年做出进攻苏联决定时是一个什么心情了,估计跟拿破仑大帝也差不多。
打开世界地图一看,欧洲大陆能拿下的基本上都拿下了(还有两个扯后腿的盟友),拿不下的同样剩下了2个:一个是英国,一个还是沙俄(当然,已经改名前苏联),历史是不是很相似?
拿不下英国的原因跟拿破仑也差不了哪去,虽然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也有了空军,但是就是打不过去,你说气人不气人?
这时候德国跟苏联虽然已经在1939年签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双方都知道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对于苏联趁着德军进攻搞的那些小动作比如瓜分波兰也是心知肚明,就问一句,凭什么要趁火打劫,又不是盟友!
当战争打到41年,德国战争潜力比如资源这块挖掘的已经差不多了,哪里还有呢?前苏联!这从德国兵分三路进攻路线就能看的出来,直接就是奔着工业、矿产资源去的!
当然还有主义之争,这里就不展开了。
3、俄国(前苏联)怎么这么倒霉?
简单点讲,主要有历史、地理和当政者三方面原因。
斯拉夫民族比较像北夷,曾经一度被蒙古帝国征服,也有被日耳曼部落征服和贩卖到中西欧沦为罗马人奴隶的经历,Slav即“斯拉夫人”,在原民族里有“高贵的”之意,但罗马人把他们叫做Sclavus,意思是“斯拉夫俘虏”,后来转指“奴隶”。该词在进入英语后,经过漫长的演变,变成slave这一形式,仍然泛指“奴隶”。这谁能忍?
俄国横跨欧亚大陆,资源丰富,气候恶劣,北临北冰洋,没办法从海上封锁,而当政者一直野心勃勃,在14世纪莫斯科公国崛起后,逐渐征服其他割据势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并一直在向外扩张。
在面对拿破仑和希特勒时,作为战斗民族,谁怕谁?
4、从结果看,这两次东征失败都给帝国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实力的衰弱也导致了最后的灭亡。
历史当然没有如果,也没法重做选择。
作为案例,依然可以做推演:假如当时双方都没有选择进攻俄国(前苏联),历史进程会有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