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幅列宾真迹来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手稿公开
创始人
2025-07-23 14:31:50
0

“如果只能选择一位俄罗斯艺术家来中国,列宾就是不二之选。”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研究馆员郑艳在7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作为“中俄文化年”的重要文化项目,“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于7月2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列宾艺术特展。

列宾自画像。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列宾,是俄罗斯民族艺术的“视觉诗人”,是现实主义艺术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灿烂星辰。他一生创作了2000余幅作品,本次展览中展出的92幅作品,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

本次展览汇聚了俄罗斯两大艺术机构珍藏,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意外归来》《萨特阔》等多幅列宾代表作首次来华与中国观众见面。其中《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以近4米宽的画幅,震撼呈现俄罗斯众生相与命运图景。

展览现场。受访者供图

画坛新星享誉世界

本次展览通过“河畔船歌:艺术之旅的开始”“广袤大地:现实主义的求索”“时代史诗:民族灵魂的光辉”“暮色沉思:晚年的自由之境”四大篇章,以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系统梳理这位巡回展览画派巨匠的艺术生涯。

本次展览展出有8个列宾重要作品的创作群组。其中,第一组群展出了列宾在旅行期间完成的纤夫速写、素描和草图。

1868年,还在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读书的列宾在涅瓦河上第一次见到纤夫,萌生了创作这一主题的想法。五年后,他完成了享誉世界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喷绘。受访者供图

尽管《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原作未能成行,但展览通过高清喷绘与珍贵手稿的组合,完整还原了这幅世界名作的创作历程。展览以列宾的胞弟瓦西里·列宾的肖像开篇。“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以此为开篇,瓦西里·列宾当时是陪同列宾一起前往伏尔加河去采风的。”郑艳表示,列宾创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获得巨大成功,“而他创作这幅作品时才刚从美术学院毕业”。

《纤夫涉水》。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纤夫涉水》是列宾第二次考察伏尔加河后创作的最后一件作品。这幅画作在构图上展现出了突破性的造型处理——纤夫行列不再是远景中的蜿蜒队列,而是以冲破画面空间的姿态径直向观者走来。

1871年列宾毕业获大金质奖章,携家人公费赴巴黎留学。本次展览,列宾根据中世纪史诗创作的《萨特阔》(1876年)首次来华,这是列宾的留学汇报作品,为他赢得了“院士”称号,展现了他在巴黎时期多元的创作兴趣与艺术热情。

观众在观看《萨特阔》 。受访者供图

超越时代的艺术之光

列宾自19世纪70年代末返乡后,进入创作高峰期,艺术风格转向现代性。

他开始构思一幅展现行进中宗教队伍的鸿篇巨制。展览展示的《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及素描、油画习作和小稿,以画中小世界映射俄国大世界。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中,通过描绘缓慢行进的队伍,列宾以凝练而传神的笔触刻画出了众生相。

“列宾首先是一个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肖像,他为同时代很多的名人塑像,也为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塑像。”郑艳表示,除此之外,列宾还擅长历史画和风俗画,展现社会众生相的《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便属于风俗画。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中的驼背人(左) 。受访者供图

郑艳提到,作品中这么多的人物,从面目的表情,到服装衣着,每个细节都是列宾通过写生来完成的,而并非自己凭空想象。“列宾笔下的人物会经过反复写生,”郑艳指着画中驼背人的形象说,“这个角色在展览中两次出现”。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也是本次展览中最大的一幅作品。郑艳特别介绍了该作品的来华历程:“画作在俄展出时是没有玻璃的,为了国际运输和来华展出的安全,俄方特别定制了新画框和防护玻璃。”

19世纪80年代,列宾聚焦新兴的激进知识青年群体, 《宣传者被捕》《忏悔之前》均表现憧憬“村社社会主义”的革命者。最著名的《意外归来》(1884—1889年)也属此主题,从草图可见画家最初设定主人公为女性,后改为男性,体现他对理想主义者悲剧命运的深刻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肖像》。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展览还特设了“列宾与他的时代”互动展区,通过他为托尔斯泰、穆索尔斯基等文化名人创作的肖像,再现19世纪俄罗斯文艺黄金时代的盛况。

展览现场。受访者供图

1900年起,列宾定居圣彼得堡附近库奥卡拉的“佩纳特”庄园,此处成为他后半生的居所与画室。策展团队精心复原了列宾晚年居住的“佩纳特”庄园画室场景。

1894至1907年,他任皇家美术学院教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1903年的《“多么自由!”》为展览展示的最后一幅作品。作品以浪漫笔触描绘海浪中牵手的情侣,褪去了现实主义的沉重之感。

《“多么自由!”》

正如列宾所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还在无尽的艺术魅力中探寻深不可测的内涵。”

年龄的增长,从未使列宾丧失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他那超越时代的艺术之光,至今仍照亮俄罗斯的艺术苍穹。

采写:南方+记者 刘长欣

摄影:南方+记者 刘长欣除署名外

【作者】 刘长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拍卖征集: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
原创 清... 一百多年前,曾经有120名平均年龄不到十岁的幼童,远渡重洋,赴美留学,而在他们临行前,家人还需要签下...
原创 诸... 声明:本文依据《三国志》,小编并非黑谁。 早年他很受刘备重视,不到三十岁,刘备提拔他为长沙太守。诸葛...
原创 中...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意是嘲讽某些人只会说说,但是却不肯行动,因为...
原创 无... 1947年3月,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为了占领延安,集结了34个旅25万多人的兵力。 蒋介石来势汹汹,中共...
原创 历... 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宗教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事件,虽然这场东征多被教皇冠以神圣的虚名,但是这一系列的东征...
原创 晚...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好人有好报。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满足好人的标准呢?换句话说,好人标准又到底是什...
原创 安... 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安史之乱前,唐王朝和平安宁,威震九州,...
阮籍:中国古代乱世文人的一个缩... 阮籍早年尚志,但是由于遭到政治的昏暗,他无心入仕,只用隐讳的诗文,用放诞不羁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原创 1... 周总理曾给予此人高度评价,称他为人民立了功!甚至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上破格授予他少将军衔。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