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征集: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
创始人
2025-07-24 10:02:52
0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古天一,大羿,明石,华辰,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香港拍卖:(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

瓷器主要由胎体和釉面两部分组成——若比喻为女子,胎体就是其骨相,丰神秀骨;釉面则为其彩衣,绮罗珠履。釉料又是由多种物质、根据不同配比组成,由此呈现出了青、黑、白、赤和黄五正色以及由五色变化而成的纷繁灿烂之中国传统色。“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从商周的朴拙青釉,到明清的华彩斑斓,当中国瓷器遇见优雅中国色,会是一番怎样美妙的风景!

宋 湖田窑影青执壶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五行之中,青对应木,方向对应东方,为万物初生之色,而蓝、绿、碧、翠、苍、葱、玉等皆为青色之属。青色是中国瓷器最早的颜色,具有丰厚的哲学意蕴。商代中期,青釉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瓷器的开端。这种以铁氧化物为着色剂的釉色,在氧化钙的催化下,于高温中呈现从淡青到墨绿的丰富层次。

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釉层浅薄,釉色褐黄色且不稳定。东汉晚期成熟青釉瓷胎质密坚硬,釉色多为青绿色或青黄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多呈淡灰色,北方青瓷青中泛黄。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青瓷工艺优异的浙江越窑和湖南长沙窑,釉色有青绿色、青黄色、青褐色等。其中越窑“秘色瓷”,颜色纯净,釉面青碧,晶莹润泽,犹如湖面清澈碧绿。宋代汝窑的天青釉更被宋徽宗推崇为“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理想色,成为道家“清静无为”美学的优秀表达。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影青,是人们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俗称,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影青瓷造型有韵味美,装饰技艺更是独步青云,色淡优雅、晶莹如玉,历史上有“假玉器”美称。

及至明清时期,南方白瓷勃兴,具有典型东方美学意涵的青瓷悄然淡出,一个瓷器新时代启幕。

宋 建窑黑釉“供御”铭盏

宋代是黑釉瓷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五行之中,黑对应水,方向对应北方。黑,是继青瓷后,第二个出现在瓷器上的颜色。黑釉瓷的发展贯穿中国陶瓷史,但与青瓷、白瓷相比逊色不少。它的主要呈色剂是氧化铁,也以少量或微量锰、钴、铜、铬等氧化物为着色剂。

黑釉的诞生可追溯至东汉,东晋德清窑以“色黑如漆”的釉面媲美漆器。东晋到南朝初期,浙江德清窑掌握了成熟的黑釉烧制工艺,以含铁量6%~8%的紫金土配釉烧制黑瓷,瓷胎呈红、紫或褐色,釉层厚实滋润,釉面光亮,色黑如漆。

黑釉中较出名的当数“乌金釉”,釉料主要取自景德镇附近所产的乌金土。色泽乌黑发亮,深沉如墨,被誉为“瓷器中的黑美人”。

宋代“茶色贵白”,斗茶所用的黑釉盏应运而生。宋代定窑、耀州窑、吉州窑和建窑都烧制黑釉瓷,与宋代茶文化相得益彰,备受茶客青睐,风行一时,造就了黑釉瓷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建窑黑釉盏因斗茶之风盛行,其“兔毫”“油滴”“曜变”纹样被视为茶道美学的巅峰。

明 甜白釉暗云龙纹高足碗

白瓷像一张“白纸”为彩绘瓷器奠定了基础

“白,启也。如水启时也”。五行之中,白对应金,方向对应西方。温润如玉的白瓷,是纯净和圣洁的代表。白釉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在陶瓷史上,它也像一张可供后世肆意挥洒浓墨重彩的“白纸”,给后来各种彩绘瓷器奠定了基础。瓷土、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氧化铁成分,瓷器烧出后会呈现深浅不同的青色;而古人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釉料加工精制,将含铁量降到最低,并在白胎上施以透明釉,从而烧制出白釉瓷。

白瓷创烧于北朝晚期的河南安阳窑、巩义窑和河北邢窑,釉色白中闪黄、泛青。目前,考古发现的早期白瓷出土于北齐范粹墓(575年),工艺还比较青涩,白中泛黄或泛青灰,关于是否称得上白瓷,学界尚存争议。至隋代,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白瓷,如张盛墓(595年)、李静训墓(608年)等均有出土一批质量较好的白瓷。

隋唐时期,邢窑出现成熟白瓷,其胎质洁白,釉面光滑,白得更为纯正。“类雪类银”的邢窑白瓷与南方浙江越窑青瓷并誉为“南青北白”。唐陆羽《茶经》云:“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晚唐到五代,邢窑逐渐衰落。河北定窑白瓷可烧出纯白色,并开创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技法。北宋至金元时期,河北定窑白瓷一度成为北宋贡瓷。明永乐时期发明的甜白釉,光照见影,滋润若玉,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清代康熙时期的甜白釉有奶粉般的色泽,白而莹润,无纹片,也称“奶白”。到了清代,彩绘瓷的兴起,加剧了景德镇纯素白瓷的衰败。

清 豇豆红釉菊瓣瓶

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

“赤,赫也,太阳之色也。”五行之中,赤对应火,方向对应南方。赤色系瓷器有祭红、豇豆红、郎窑红、胭脂红、银红、粉红、枣红、妃色等。

中国古代红釉是以铜、铁或金作着色剂,在还原或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颜色釉,为中国古代颜色釉中最为醒目之色。唐代湖南长沙窑以氧化铜为着色剂,高温还原烧出呈褐红色的铜红釉。宋金时期河南钧窑将铜红釉斑施到铁青蓝底釉上,高温还原烧制出艳丽的鲜红色、玫瑰红、朱砂红、海棠红及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等釉色,绚烂多彩。金元时期钧瓷铜红釉烧制遍及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窑场,形成庞大的钧窑系。

红釉分高温红釉与低温红釉两种。前者以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鲜红釉,康熙时期的郎窑红釉,雍正、乾隆时期的祭红釉、豇豆红釉等高温铜红釉为代表。在古代不能精确控制窑温的情况下,其烧造难度极大,然而一旦烧成便可“明如铩赤如血”。祭红又名霁红,是高温铜红釉中的极品。“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明代收藏家项元汴在《历代名瓷图谱》中说。乾隆皇帝《咏宣窑霁红瓶》云:“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对宣德铜红釉赞赏有加。但宣德朝后,明代再无烧制高温铜红釉。

低温红釉则以明代嘉靖时期烧造的以铁为着色剂的矾红釉和创烧于康熙晚期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釉为代表,又称金红釉或胭脂红釉。明、清时期红釉瓷常用作陈设器、实用器或赏赐用器等,而日坛祭日亦以赤色瓷。

清 柠檬黄釉盘

明清两代黄釉瓷成为皇权的一种象征

“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五行之中,黄对应土,方向对应中。中国古代黄釉,是以铁或锑等作着色剂,在还原或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颜色釉,分高温黄釉与低温黄釉两种。

前者以唐代寿州窑黄籼为代表,所谓“寿州瓷黄,茶色紫”,属于以铁作着色剂的高温石灰釉。而低温黄釉则属于以铁为主要着色剂、以铅作助熔剂的低温铅釉,其始烧于汉代。自唐代开始,黄釉瓷的瓷色才较为稳定;明清两代,黄釉瓷更作为皇权的一种象征,被选为宫廷用瓷、宗庙祭器,其生产受到严格控制。

而以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的“浇黄”(娇黄)釉最为人称誉,至清康熙、雍正时期,釉色更为丰富,有蜜蜡色、鸡油黄色、姜黄色等。同时,康熙晚期随着欧洲画珐琅料的传入,至雍正朝创烧出以氧化锑为着色剂的锑黄釉,亦称“淡黄釉”“柠檬黄釉”“洋黄釉”等。明、清时期庄重的黄釉瓷主要为宫廷御用瓷,而方丘祭地亦以黄色瓷。

丰富多彩的瓷色既是自然色彩,更是人文色彩。这人间绝色,凝聚着古人体察万物的智慧,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考古学家发现4000年前保存完...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0月11日报道,近日,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前年保存完好的“Edi”的墓室,她是...
原创 法... 公元221年,刘备发动了浩浩荡荡的东征。此役讨伐东吴名为二弟关羽报仇,实为夺回荆州四郡,若有机会当然...
原创 水... 水镜先生本名司马徽,字德操,河南禹州人,精通奇门遁甲,兵法,会观天象。更是一位超牛的导师,这个人教出...
原创 隋...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隋文帝杨坚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手段,统一...
古代的成都原来是两个县? 古代的成都原来是两个县? 位于成华区的天府熊猫塔是成都标志性建筑之一。本报资料图片 如今的华阳处处...
原创 全... 看过《杨家将》的人大多都被杨家将的勇武以及他们忠君忠国的思想所打动。然而,在宋朝灭亡时,为何我们没曾...
原创 三... 三国五大万人敌猛将,个个勇猛善战,关羽未上榜,第一常常被忽略 三国时代人才济济,英雄辈出,涌现了一大...
原创 袁...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带来了清朝的终结和民主共和的诞生。然而,辛亥革命的...
原创 莆...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的更迭中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朝代都经历过顶峰也都跌落到...
原创 李... 历朝历代的皇帝在开国之后都会进行一轮清洗,将那些持功自傲的功臣名将流放掉,但是在唐朝却是一个例外,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