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让石窟艺术“触手可及”
创始人
2025-07-17 15:31:00
0

7月15日上午,甘肃省博物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备受瞩目的“不思议境——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展览在这里开幕。

作为一次创新性的文化实践,“不思议境——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展览以虚拟现实(VR)技术为核心,通过VR+IA+360°的技术组合,完整重现了石窟艺术从犍陀罗到大足的千年演变轨迹。

在检票口,记者看到,观众正有序排队进场。工作人员则耐心地帮大家穿戴VR设备,并反复叮嘱注意事项。

几位刚戴好VR设备的观众难掩兴奋,低声讨论着即将看到的石窟场景,还有家长给孩子讲解着犍陀罗艺术的渊源,现场弥漫着期待与好奇的气氛。

“虚拟中壁画纹路、色彩层次清晰可辨,比去实地看还要细致。”观众刘佳迩通过VR眼镜,看着眼前的克孜尔石窟菱形格壁画感叹道。

记者亲身体验发现,半小时的沉浸式体验中,AI生成的动态场景让静态造像“活”了起来:飞天从壁画中飘出,带领观众前行,石窟故事在眼前流转,石壁上的每一道纹路、色彩都清晰可辨,不论是视觉,还是体感,都牢牢被剧情所牵引,沉浸感直抵心灵。

“不思议境——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艺术顾问秦川告诉记者,相较传统平面展览的“看得见摸不着”,“不思议境——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展览借助AI与VR技术,打开了时空链接,快速调动观众所有感官,让观众从现实步入虚幻,瞬间穿越到不同的石窟场景。

“这也是继实地探访、平面展览、纪录片展示后的另一种全新呈现方式,既能展示细节,又能带来震撼,激励观众深入探索石窟艺术。”秦川说,数字技术让石窟艺术“触手可及”。

记者了解到,除了技术上的创新,“不思议境——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展览还对内容进行了创新,首次将犍陀罗艺术、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七大石窟艺术主题一站式呈现,链条式梳理了石窟艺术从西域到中原的千年演变脉络,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既见个体石窟之美,又能整体把握石窟艺术的发展脉络。

作为“不思议境——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展览的策展人赵梓君可谓是这场文化与科技融合盛宴的有力推手,为石窟艺术活化开辟了新路径。

“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播,更是通过沉浸式体验,潜移默化地推广了石窟相关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赵梓君说,“不思议境——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展览以创新形式架起了文化与旅游的桥梁,让观众在感受石窟艺术魅力的同时,主动了解相关旅游资源,实现文化传播与旅游推广的有机结合。

刚结束西北大环线旅行准备返程的王嘉铭,得知展览信息后专程赶来。参观结束后,她告诉记者:“这和平时在博物馆看到的展览完全不同,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太奇妙了,像是真的走进了石窟深处。”

“原来石窟文化这么厚重,整个展览像一部流动的历史书,壮观又有温度。”对西北了解不多的参观者周爽说,看完就想把所有石窟都打卡一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身...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
原创 魏... 原创 (紧接上期) 宫闱密事 曹睿生母甄夫人早死,曹丕将其交给郭皇后抚养。曹睿对生母被赐死一事一直...
原创 1...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玄... 历史上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对于李世民这名皇帝,除了皇位的来源之外,却很少有人对其有负面...
原创 朱... 朱元璋最早走得路线是带头大哥,既然是大哥,必然要有大哥的品质与人设。 大哥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一本...
原创 遵... 自从清末无数的仁人志士都为探索一条能够救中国的道路也不断的努力,也有不少的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终...
文化中国行 | 从非洲到中国,... 本文转自【北京时间】; 归家——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以城市名命名的“北京雨燕”每年都在身体力行地诠...
原创 民... 中华民国只有一个,但国民政府却有很多个。 大致来看,中华民国可以分为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两个时期(或...
原创 1... 中国古代各个时代都呈现出独特的特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并没有像相机这样的工具,因此,古代的辉...
原创 历... 在鲁迅著名的作品《祝福》当中,开篇便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