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随着这首流传千古的绝笔之作落地,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之一南宋,也将走到的尽头。
文天祥在海丰被俘之后,其实南宋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在押往江门路上,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整个抗元的南宋将卒的心里,从没有招降二字。
古往今来几千年的战役里,崖山海战并算不上大战,但确是大汉民族最悲壮的一战。十万军民随同陆秀夫及背上年仅8岁的宋怀宗赵昺跳下西江,冲下伶仃洋,南宋自此画上了句号。
我们来看几张地图,就知道南宋当时有多顽强。从1271年到1279年。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大元”,元朝建立。倚天屠龙记赵敏跟张无忌说:“要救六大门派,来大都找我吧!”这里的大都就是元朝的首都,北京。四大古都就是四大古都,在此前,金也在这里建都了80余年,就是那个灭了辽,灭了北宋的金。
为什么提到金,因为南蛮子,就是金开始叫的,大概叫了有900来年了吧。我在前几年就被人叫过。
女真族灭我大汉之心古来有之,金灭了北宋之后,要不是恰好蒙古大军横扫亚欧大陆时期,可能大清朝得提前400年。提前400年我们就可以提早400年闭关锁国了,那我们能赶得上几次工业革命了。
大元的版图很大,太大了必然不能全由大都决定一切事项。只能分出四大汗国让他们自己管理。形式上,大元还是老大。
蒙古毕竟是游牧民族,铁骑打仗厉害,但是文化欠缺。我们汉文化恰好可以弥补他们的欠缺。不管金还是大元,建都北京,都跟汉文化有关。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王勃在唐初就这样夸奖南昌了。确实有太多好东西了。他们不仅仅要得到我们的人,还要得到我们的物,还想得到我们的心。当然最后这个没有成功。
在大元统治的几十年间,对于我们现在的影响还是有几方面的。
首先,扩大了我们文化的版图,今天我们的版图,民族的统一,元朝还是居功至伟的。始皇帝想到了一统六国,没有想过一统56个民族。
其次,行省制度,这也是现在的雏形。
其三,海外贸易,发展了海运。
其四,就是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元曲了。不能小看文化的传承。
当然还有很多不列举了我重点是想说不好的。
很多人在争论一个话题还是承不承认元朝政权,我是不愿意承认的。
虽然元朝用以汉制汉,因为文字推行不下去,搞汉化运动,也有科举。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其实核心还是在弱汉。
上一篇就写到了元朝的四种人等级制度。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没错,我就是里面的南人,这里面的汉人就是叫我南蛮子的金,色目人大约是四大汗国的人。
科举是左右榜的,蒙古人,色目人一榜,汉人,南人一榜。汉人南人只能任副职。如果给元朝300年,汉文化就没了。
我觉得去争论到底有没有区别对待的意义不大,很多学者的立场是,大元对人的等级没有证据。我想想都觉得好笑,不去争了,争也争不赢。你连小区隔离你的证明都拿不到,还要找出700多年前的历史佐证,有毛病。
四种人的等级制度有多压迫,你从统治时间就能看出来了。要不是这里面的汉人没骨气,我相信用不着90年,大元就被推翻了。他用四个种族衡量人群就是让汉人压制南人。只有南人是真心想起来的,汉人并不想。这是个人愚见。
参考一下印度的种族制度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我不能说一样,但是一定有相似之处。
朱元璋他们用的口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大明初期时局不稳,承认元朝局多半也是迫于无奈。你连兄弟两个字都分不出真假,你还能分辨出老朱的想法?
自此,元朝就写完了,唐宋元明清从小就学,上了史册了。但,身为你们眼中的南人蛮子,我并不愿意承认的元朝统治的那90年。
最后给比亚迪一句话,王朝系列确实很火,但是我不认为“元”这个车型真的有存在的必要。你可以说我吃饱了撑的,但我觉得这是对南人,对汉文化骨子里要有的尊重。大明,也是铮铮铁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