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品关注越多,对艺术关注越少
创始人
2025-07-13 15:01:02
0

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就是人们对商品关注越多,对艺术关注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资本渗透进社会每一个角落之后,把人们身边所有的事物作价出售,逐渐形成了统一而开放的市场,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社会物质条件丰富了,人们可选择的商品变多了,可选择的服务也变多了,似乎人们生活在幸福之中。但幸福似乎不是这么回事,只有人体会到幸福才会感觉幸福。倘若一个人拥有金山银山,甚至富可敌国,每天喝酒吃肉,享受荣华富贵,但感觉不到幸福,那么这个人就不是幸福的,甚至被钱财所累。倘若一个人拥有高官厚禄,整天颐指气使,却仍然感觉不到幸福,而是感觉到重重压力,感觉到丢官的危险,那么这个人也不是幸福的。倘若一个人整天吃糠咽菜,辛苦劳动,但他能感觉幸福,那么他就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的需求。虽然幸福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受。有人开汽车觉得幸福,有人骑自行车觉得幸福,有人走路觉得幸福,有人什么都不干就觉得幸福。人和人的认知不一样,对幸福的理解和感触也不一样。资本左右社会之后,就左右了人们的观念。很多人被资本影响,认为拥有的商品越多就越幸福,其实只是物欲的一种表现,而这种欲望越多,人就越痛苦。因为人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欲望,只要有欲望达不到,就会感觉痛苦,甚至感觉焦灼难受,坐立不安。

虽然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成为富足的社会,但生产的大多数东西都不是必须的,都不是建立在需要或个人选择的基础上的,而是去满足在推销商和广告术运作下滋生出来的虚荣感。在所有的经济学讨论中,都假定消费者的权益,但是经济学家却没有强调推销商和广告术的巨大作用。很多人都被广告影响,以为广告的商品是真实可靠的,广告推销的各种服务也是真实可靠的。很多人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买了广告推销的商品或服务。而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被资本和权力刺激消费,最终要把挣到手的钱花出去,而资本在运作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增值,权力系统分了一杯羹。普通人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只是挣了钱花费了,买了商品或服务,似乎享受了,但又没感觉到幸福,没感觉到艺术水平的提高。因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人都被商品和服务吸引,其实是被自己的欲望支配,只是关注形而下的商品或服务,却没有关注形而上的艺术。当很多人都来关注商品本身的时候,艺术就会受到冷落,甚至很多人都不再关注艺术,认为艺术家是骗子,是疯子,是与世隔绝的人。

艺术的失宠和商业的推广有关系,除非商业推广艺术品,而这样的艺术品一般会成为拍卖品。资本会进入拍卖行业,拍卖一些古董。有一些古董被资本炒高了价格,甚至一个瓷杯子能卖到几亿,怎么说都算拍出了天价。但在拍卖行里,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先例。资本炒作拍卖品,本身就把拍卖品当成了商品,而这种商品有着很高的溢价空间。虽然这样的商品是艺术品,但艺术品并不等于艺术,有人能够买得起,但并不代表这个人能欣赏这样的艺术品,能欣赏这样艺术品的艺术评论家不一定能买得起。于是就有了收藏家不是艺术家,艺术家不是收藏家的现象,而且非常普遍。收藏家不一定懂艺术,艺术家不一定能收藏。很多艺术家只是看了艺术品一眼,就说“入我眼者即我有。”看一眼就相当于是自己的了,因为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印象,而这样的艺术品也并非收藏家完全拥有,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人不能带走任何世间的东西,即便是自己收藏的价值连城的古董也不能带走,只能留给别人欣赏,或者毁坏。艺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并不常见,倘若常见,就成了普通的商品,而且价格普通,并不会被炒成天价。

普通的商品有着一定的艺术设计,但并不能被称为艺术品,因为已经普及了,而且价格比较低,普通人都能买得起。关键是普通人不能欣赏商品中蕴含的艺术,总是认为这样的商品有一定的用途。从功用角度来看待商品,商品就成了一种可利用的工具,而不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就像手机一样,外壳的设计有着人体工学原理,无论是形状还是舒适度,都算是艺术品,但没人欣赏,只是用手机来玩游戏,来聊天等等。手机刚设计出来的时候,让人惊艳,而迅速推广之后,就成了人人可以拥有的东西,当然人们不会欣赏上面的艺术设计。其他的商品也是如此,包括家电、家具、楼房等等,都有一些艺术元素,但并没有完全被人们欣赏。人们买家具只是用的,却并不会展现家具的艺术特色;人们买楼房只是用来住的,却并不会欣赏楼房的艺术设计理念。即便有人买了古香古色的花瓶,也只是用来插花的,让人看着好看,却不会欣赏其中的艺术元素。

当人们都专注于形而下的商品的时候,会看到商品的外形,会购买与之相关的服务,却不会专注于商品蕴含的艺术元素,不会欣赏艺术品,也就远离了艺术。其实很多人都受到资本的影响,被物欲支配,以至于物欲横流。假如莎士比亚能活到今天,就会成为某家大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而不是伟大的艺术家。假如托尔斯泰能活到今天,那么托尔斯泰一定是某家公司的文学编辑,只是用来设计广告台词,设计一些广告的短剧,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没必要再写《战争与和平》了。假如苏轼能活到今天,一定是炒作书法艺术品的高手,而且会成为书画界的顶流,比起写诗作文赚钱要多得多。社会风气变了,人们会关注商品,而不再关注艺术,似乎是时代的进步,又似乎是一种悲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她...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帝制王朝,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后世的人们对它褒贬不一,但不可...
从新四军战士到医院院长丨英烈寻...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光芒穿透了岁月的迷雾,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 2024年...
原创 如...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康熙的皇四子胤禛成为“九子夺嫡”的最终赢家,进而顺利登上了...
原创 与... 都督这个官职,和我们的想象并不一样,在我们眼里,威风八面的大都督,原本在军队里的地位并不高,只是一个...
原创 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人类社会车轮滚滚,30年一个轮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我们说,每一次社会生产...
原创 诸...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北伐时最头痛的就是粮草问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草对战争双方的重要性。...
原创 日... 我们经常听说这么一个事:唐朝跟日本交往密切,团结友爱,来往非常频繁,友谊深厚,兄弟情深。 可是,历史...
原创 再... 东汉末年,汉室颓废,皇权虚弱无力,地主乡绅相互兼并土地,各大诸侯纷纷割据。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各地俊才...
原创 顺... 在我国封建社会,是出现了很多的帝王,而他们往往为了王朝的延续,都会娶上很多的老婆,为的就是替自己生儿...
原创 李... 1968年,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幕式上,李德生受到了毛主席的重点关注。毛主席问他如何处理安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