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离世,他的艺术馆3个月前开馆
创始人
2025-07-09 09:01:30
0

7月8日14时30分,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油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肖峰逝世,享年93岁。

肖峰,油画家。1932年2月出生,江苏人。原名余洪庆。1943年参加革命,从事文艺工作。1950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专。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宾美术学院。代表作品有油画《辞江南》、《六三罢工》、《创业的年代》、《战斗在罗霄山上》、《乘胜前进》、《拂晓》等。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家协会副会长。

还记得最近一次见到肖峰先生,就在3个月前。

4月9日,肖峰艺术馆开馆,也是“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开幕。93岁高龄的肖峰先生坐着轮椅来到现场,向艺术馆捐赠了与妻子宋韧二人80年里创作的503件代表性作品,而后观看了开馆展览。

肖峰来到现场(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观念,贯穿肖峰的创作。

2024年10月,在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上,肖峰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肖峰”这个名字与中国现代美术史紧紧相连,他在革命道路上同时开启自己的艺术人生,并将革命人生的精神融入自己的艺术生涯。

2012年,钱江晚报“文脉”栏目采访肖峰时,80岁的他总结自己一生的话非常简练:“我就画了三张画。”——《战斗在罗霄山上》《辞江南》与美院宏图。

《战斗在罗霄山上》是肖峰战士生涯的缩影,十几岁的肖峰在新安旅行团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画宣传画抗日,这段经历不仅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不少传奇,也成为他日后创作时取之不尽的素材的原作;《辞江南》是肖峰在苏联留学时期所作,画的是新四军根据重庆谈判,撤回到长江以北,江南的百姓依依不舍的送别的情形;而美院宏图一“画”,仍在徐徐展开。

中国美术学院成立97载,肖峰曾任院长13年(1983-1996年),为中国美院的改革与发展,为中国艺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国美后来所有的发展中,处处都有肖老师的布局,都有他创新战略的安排与思考。”在肖峰艺术馆的开馆仪式上,许江致辞道。

以下为2012年钱江晚报记者郑琳采访《肖峰:心中宏图》的原文,重刊此文,以缅怀这位用革命精神创作、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家。

肖峰:心中宏图

肖峰位于杭州满觉陇路的家,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

山坡上的一座三层庭院,绿树环绕、鸟语花香,院门口还有黄苗子(漫画家、书法家、作家)的题词:“桂雨山居”。

肖峰80岁了,早就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但他依旧很忙,每天作画、奔波于艺坛。他的日程表排得太满,以致记者的采访日期一改再改。

尽管很忙,但肖老的精力特别旺盛,再忙的时候,见着人也总是眯着笑眼,张罗前后,谈兴十足。

肖老带着我们参观“桂雨山居”,这是他和夫人的得意之作。

一楼大厅,更像一个办公场所,法国留学归来的女儿肖戈,在这里办公帮他张罗画展。

走上二楼,LOFT式的挑高空间里,顶天立地的大书架一下子把我们震慑住了。

三楼像一个画廊,挂着肖峰和宋韧夫妻俩的作品,从三楼的廊道走到外面的平台,入目的皆是山林美景。

屋外是景,屋内是画。肖峰的画室里,他描绘的陈毅画像,竖在中央。

陈毅是肖峰很喜爱画的人物,这与他少年时代在新安旅行团参加革命的经历分不开,“陈毅给我们题过词。”

“很多作品拿出去展览了,这幅是为家乡的艺术馆复制的。”肖峰说。就在不久前,他和夫人宋韧、女儿肖鲁和肖戈,在新加坡办了一个家庭艺术展,名为“传统与前卫”。

一门四杰,画风各异,在当代美术界也算是一段佳话。尤其,他们还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

泡一壶上好的茶,往镜头前一坐,准备给记者讲故事的肖老,忽然发现自己穿了一身黑色T恤,不太上镜,连忙奔进屋里,换上一件带领子的白色衬衫,这才满意了。

《拂晓》,350x180cm,布面油画,1979年,肖峰、宋韧

肖峰的口才极好,记者只需给个引子,他便滔滔不绝。

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中,少年时代的革命经历,最让他兴奋。

战争时期,十几岁的肖峰在新安旅行团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画宣传画抗日,这段经历不仅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不少传奇,也成为他日后创作时取之不尽的素材。

当进入学院殿堂,正式开始绘画生涯时,他遇到了大批名家。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都教过他,到了前苏联又拜梅利尼科夫为师。

作为画家,肖峰不仅善于作画,而且幸运。

在艺术的巅峰时期,肖峰又一个华丽转身,投身教育事业。在杭州,他为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画了一张宏伟蓝图。

80岁的肖峰总结自己的一生的话非常简练:“我就画了三张画。”

(以下记者简称“记”,肖峰简称“肖”)

《芦苇丛中任我行》,110x186.5cm,布面油画,1968年,肖峰

第一张画:《战斗在罗霄山上》——战士生涯

“妈妈含着泪把爸爸的一件衣服改成小袄,给我穿。就这样,11岁的我,一个人踏上了去苏北找‘新旅’的路。”

记:您少年时代曾参加过新安旅行团,这是一个怎样的团体?

肖:新安旅行团是个少年文艺团体,1933年,由陶行知(著名教育家)的学生在苏北淮安县组织成立。为了宣传抗日,新安旅行团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当时的影响很大。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了“新旅”的事迹,很羡慕。

那时,我还在江苏江都县里的抗日宣传队,白天躲在村里,晚上给老百姓演抗日戏。

有一次,我们宣传队被日本兵包围了,逃到了运河以北。第二天,遇到我大哥,他告诉我,父亲在老家被日本人打死了。

“国耻莫忘,家仇要报”,这更坚定了我要加入“新旅”的决心。

正好我二哥当时在苏北,他认识“新旅”出来的曹韦东,就让他介绍我入团。于是,妈妈含着泪把爸爸的一件衣服改成小袄,给我穿。

就这样,我一个人踏上了去苏北找“新旅”的路。

记:您是怎么加入“新旅”的?

肖:我每天昼伏夜行,穿越了许多封锁线。走了三个月,才走到宝应县的安丰,找到我二哥说的曹韦东,他带我去了“新旅”。

考试的时候,我表演了拿手的唱歌跳舞,演完了还说“欢迎‘新旅’的同志也来一首。”

大家都笑了,团长左林觉得我挺有意思,就把我留下了。

记:您在“新旅”学到了什么?

肖:进了“新旅”以后,我接触到许多能人,学美术的渴望,也是这时候开始的。

那时候敌我双方的大扫荡和反扫荡开始了,我们就到建阳湖地带芦苇荡里的老百姓家“打埋伏”。

那年冬天,天气很冷,我脚冻坏了。扫荡结束后,一位老大爷推着独轮车送我去医院,还用胸口给我暖脚。

那一年,我们有十几个战士截肢了,我的脚能被救下来,多亏这位老大爷,我一直感激他。后来,我的很多作品里都有这位老大爷的身影。

第二张画:《辞江南》——留学往事

“有一天,林风眠来看我们素描,看到了就说‘画得很好’。其实,我们画得并不好,但林先生鼓励我们说,‘我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画得还不如你们呢。’”

记:您什么时候到杭州的?

肖:1952年,“新旅”的孩子到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学习,那年我18岁。刚到国立艺专的时候,第一次接触人体素描,把我吓坏了。

一开始,我都不敢看模特,只能照着前面同学的画来画。

记:在国立艺专的时候,您遇见过哪些大师?

肖:我的同班同学有方增先、裘沙、陈其等。那时候,林风眠的学生苏天赐,是教我们素描的。

有一天,林风眠来看我们素描,看到了就说“画得很好”。其实,我们画得并不好,但林先生鼓励我们说,“我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画得还不如你们呢。”

很多年以后,我去香港拜见林先生,他还记得我们这群穿军装的孩子。

记:您后来去了前苏联留学?

肖:对。在众多大师的教导下,我在国立艺专学了一年。

1953年,我被选送到北京,参加留学预备班的考试。那时的考生后来都成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中流砥柱——靳尚谊、詹建俊、蔡亮、全山石、林岗等等。监考我们复试的,还是徐悲鸿。

记:您上的是著名的列宾美术学院,在那里学习有什么感受?

肖:虽然我们在国内是优秀学生,但从没有画过油画啊。在那边,7岁的孩子就开始画油画了。我们同班有一个18岁的同学,在学校画的第一张静物画,就被博物馆收藏了。

看到他们画得那么好,我们是很痛苦的。那时来教我们的都是大师级人物,梅利尼科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艺术家。画毕业创作的时候,他说你是中国人,应该画具有中国气质的东西。

后来,我画的是《辞江南》,就是新四军根据重庆谈判,撤回到长江以北,江南的百姓依依不舍的送别的情形。

第三张画:美院宏图——华丽转身

“文化部的领导跟我谈,说你现在不是画一张小画,而要画一张‘大画’——浙江美院的宏图。”

记:后来您又回到了杭州,成为美院的院长,当院长和画家有什么不一样?

肖:画画的时间少了啊。

在上海画院,我创作了很多作品,回到杭州以后,美院的事务繁多,就不太有时间画画了。

文化部的领导跟我谈,说你现在不是画一张小画,而要画一张“大画”——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宏图。

记:画这张“宏图”有什么困难?

肖:我刚来的时候,学校的教育体制比较乱。当时美院的学生100多个,教职工却有两三百人。所以,我们决定改革教育模式。

那时的浙江省缺少美术教员,很多企业也缺少设计师,所以我们决定,在保证文化部任务的前提下,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培养设计师和美术教师。

于是,学生就来了,学校有钱了,宿舍造起来了,教师们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了。

记:后来,您是如何拓展美院的教育事业的?

肖:美院逐步发展出10多个专业。我让各个系瞄准全国美展上得金奖、银奖的人才,把他们都“抓”过来。现在的很多系主任,都是当时在全国美展上招来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扩大对外交流,拓展视野。我们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都买了很多画室,派老师出国留学。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全国美展上,美院的作品总是名列前茅。这是我特别欣慰的。

肖峰艺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他始终保持着青春活力

我认识肖峰40多年了,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没有变,始终保持着青春活力。

虽然他长期做教学行政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沟通上,但这没有把他的锐气削减掉。

比起其他同龄人,作为艺术家,肖峰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从小参加革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

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和生死离别,这些回忆,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他在事业和艺术上不断进取、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

可以说,他的主要艺术作品,都和他的这段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门四杰

肖峰与夫人宋韧,以及两个女儿,都是闻名艺坛的艺术家,时常联手开家庭画展。

肖峰和宋韧,一个曾参加新四军,一个是八路军,这对艺术伴侣的艺术人生,都始于烽火连天的童年。战争让他们痛失双亲,也让他们拿起画笔,成为民族解放的讴歌者。

他们的两个女儿肖鲁、肖戈,是现代前卫艺术的代表人物。

两姐妹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两座名校。肖戈在中央美院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现游弋于欧洲现代艺坛。

潮新闻 记者 刘玉涵 章咪佳

(来源:潮新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歼... “阵风”战机卖不动了,法国竟把锅甩给中国?印巴空战三架“阵风”被击落,歼-10CE一战封神背后,是法...
原创 不... 朱元璋当初建立明朝时吸取元朝的经验教训,认为元朝遇到危难时没有宗藩作为藩帮助是其最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
原创 从... 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可谓颇有趣味,他的资料中蕴含着足够让你欢笑一整天的元素。在庄严的历史中,司马衷以生...
原创 田... 刘邦不安排韩信对阵项羽,可能是借鉴了“田忌赛马”的道理。 你以为项羽打仗是莽夫?那就大错特错 可能...
原创 此...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英雄豪杰四起,最终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人异军突起,经过几...
原创 功... 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有成千上万的将领、特务被俘。由于人数太多,没办法统一安排改造,因此...
原创 解... 前言: 1949年,我军解放上海时,国民党230师死守杨树浦发电厂,使我军陷入困境。 就当陈毅为此愁...
原创 被...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绝对是苏联历史上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对于此人,历史上的争议非常大,在斯大...
原创 关...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万人敌的猛将。而在《三国演义》中,他们五人武艺超群...
原创 敢... 在远古的岁月里,义渠国崛起于今甘肃、陕西和宁夏一带,建立在狄、戎族的强大基础之上。公元前772年,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