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各种思想观念于那时交相辉映。众所周知,在此之前的戏剧演员的社会地位都不高,被称为“戏子”,属于所谓的下九流,是被所有人白眼的存在。而到了近代,戏剧演员们这才得以正名,获得应有的赞誉和尊重。
以前,都是家境不好,揭不开锅的人才会去学戏,而后来越来越多衣食无忧的人也进入了这个行当。
比如民国知名的表演艺术家俞珊,她就出身名门,但还是走了戏剧之路。和她的事业成就一样辉煌的是她的轶事,她受到了无数名人的追捧,徐志摩痴迷到为她亲手捧痰盂。
戏剧新秀
俞珊的家境着实不一般,她的父亲名叫俞大纯,曾和鲁迅先生一起到日本留学。他后来还去了德国留学,获得了柏林工科大学的文凭,回国后担任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俞家在民国之前就家底不薄,这更是在时代变迁之际保存了实力。
俞珊1908年出生在这样一个望族里,这样的世代望族尽管努力适应现代化,但还是会有一些顽固的思想,认为从事戏剧行业就是不体面。因此,俞珊一开始也受到了家里人的阻挠,他们希望她可以换一个更有尊严地工作和理想。
不过,俞珊十分坚定,坚持自己的追求,还考入了南京中大读艺术系,经常在校内参演话剧,磨炼演技。她还获得了和著名剧作家田汉合作的机会,那是1929年,田汉导演话剧《湖上的悲剧》,招募演员,俞珊就决定去碰碰机会。
田汉的名气使得参选者趋之若鹜,在众多的参选者里,俞珊脱颖而出,她出众的相貌和气质让田汉眼前一亮,他拍板决定这就是自己的女主角了。田汉就邀请俞珊加入了南国剧社,俞珊欣然同意,开始了自己的成名之路。
名人追捧
俞珊既有天赋,又有热情,对表演事业很是上心,总是锻炼自己,查找不足,精进演技。而且她也的确多才多艺,不仅会演话剧弹钢琴,连传统的京剧也很拿手,新旧文化她都熟悉。她的努力田汉都看在眼里,因此让她做了话剧《莎乐美》的女主角。
这堪称俞珊的成名之作,她对这次表演很投入,提前研读剧本,还和田汉进行交流,敲定细节。凭借着这样的钻研精神,最后她呈现出来的表演也是无比成功。她登上了各大报纸,红遍上海滩,这之后俞珊几乎成了田汉的御用女主角。
积累了巨大名气的俞珊也获得了很多名人的关注,其中包括对她事业有过极大帮助的田汉、闻一多、以及徐志摩。徐志摩是她的追求者里最奔放的一个,即使那时他已经和陆小曼结婚了,但还是不掩饰自己对俞珊的倾慕。
徐志摩对俞珊在《莎乐美》中的表演赞不绝口,对她的剧照爱不释手,干脆挂在了家里,甚至还有俞珊穿过的一件舞衣,痴迷至此,即使这引起了他妻子的反对。徐志摩本人也是名人,所以也就获得了一些特权,可以和俞珊接触。
有一次,俞珊到上海演出,徐志摩看完了表演不尽兴,又挤到了后台,想要看看俞珊。这么多人挤在一起,自然是烦乱不堪,俞珊越来越心烦。她为了赶人,就直接喊道:“哎呀,我要小便,我要小便。”
徐志摩也不知是没有听出她的言外之意,还是有意为之,竟然当真了。他四处找,还真看到了一只痰盂,赶紧捧过去,一路喊着:“痰盂来哉,痰盂来哉!”他把痰盂送到了俞珊的面前,供她取用。
俞珊也就这样记住了徐志摩,她和徐志摩之间的关系逐渐亲近。她也时常向徐志摩请教关于表演的问题,在参演《卡门》时,她就经常登门讨教。不过,陆小曼先不乐意了,她认为二人关系过密,超过了朋友的范畴。
而徐志摩自然不理会妻子的反对,二人就经常为此吵架。有一次,陆小曼再次要求徐志摩和俞珊保持距离,但是徐志摩反唇相讥:“你只让我不接近俞珊有什么用,你最应该管的是俞珊。”陆小曼就说俞珊是不能拒绝别人斟茶的茶杯,而徐志摩是不能公用的牙刷。
不长久的婚姻
后来,俞珊因为身体原因告别了舞台,转而去青岛大学任教。她在青岛大学也不乏爱慕者,校长赵太侔也是其中之一。赵太侔是俞珊的粉丝,她的话剧几乎每场必看。赵太侔在她的追求者里并不出众,他追求俞珊时,已经有了家室,而且年纪几乎能做俞珊的父亲了。
可是,俞珊最后就是嫁给了这位最不具有优势的追求者。一开始,俞珊自然是看不上赵太侔的,即使他为表决心,还和妻子离了婚。俞珊是为了弟弟的安全才和他结的婚,俞珊的弟弟名叫俞启威,在青岛大学物理系上学。
上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组织过学生运动,后来国民党打击中共党组织,把俞启威抓进了监狱里。
弟弟危在旦夕,和弟弟感情深厚的俞珊自然日夜忧心。赵太侔则是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主动找到俞珊,向她提出如果她答应嫁给自己,自己就会把俞启威救出来。因此,毫无感情基础的二人就此结婚,这段婚姻绝不能称得上美满。
俞珊和赵太侔婚后生了2个女儿,在抗战胜利后终于忍不下去了,和他离婚。此后,俞珊就进入了江苏京剧团及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
小结:
俞珊还有一位更加隐秘的追求者——闻一多,至少当时无人察觉。闻一多在《奇迹》里暗示自己暗恋上了一个人,而且还是无望的。此后,无数人结合他的生平分析,力求找出已婚的闻一多爱慕的那个人,最后基本确定是俞珊。
那时俞珊已经嫁给了赵太侔,成了校长夫人,而闻一多也在青岛大学任教,二人是存在交集的。当然,即使是真的,也已经随着历史的演变化作尘埃了。
上一篇:杭州:茶博会 品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