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玉
由广大爱好者自制,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全网唯一
181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虽然笔者只是一个喜欢和田玉,又没什么钱的工薪阶层吧,但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我也欣赏过许多颇具经济实力的藏友,家里的玉器珍品。
而与这些人多年接触下来,参玉慢慢的发现,他们似乎可以被粗略的划分成两大阵营。其一是出手不凡,刚刚接触和田玉,便大举买入的豪迈派。
他们所购入的,若非是大块的原石,便是用皮色浓郁,宛若酱肉,肉色惨白,如同堆雪的俄料,精雕细琢出来的怪庄玉器,通常还会美其名曰:创意玉雕。
而其收购玉器的节奏也急如星火,仿佛要一口吃个胖子,三两天就变成此中的魁首一般。只可惜他们视若珍宝的玉器,却大都美艳有余,底蕴明显不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另一部分人购买和田玉,却没有这么高的热情,他们显得十分恬淡,甚至有点儿可有可无。既不像前者那般志在必得,对玉的要求也十分简单。
不需要有多抢眼的色彩,也不需要过于夸张的造型,就普普通通的,是块地道的新疆子玉,平和而不刺激,就心满意足了。但玉质要温和敦厚,题材得中规中矩,器形也不过是常见的手镯、手串、牌子与挂件而已。
其购买和田玉的态度也不怎么积极,只是一切随缘的听凭命运安排,偶然见到心怡的,便顺手留下,待到三节两寿时,作为礼物送给家人。
从不刻意的追求尽善尽美,能够接受子玉上与生俱来的微小瑕疵。既不一时兴起的狂热,又不会因激情退去,而突然冷漠,一直就这样不疾不徐,细水长流的收藏。
同时,这种藏友都极其重视子女的教育,其常年不离左右的玉器,也总是带着一股书卷气,以配合诗书传家、忠厚传家的门风养成。
慎终追远,民风归厚矣。积善之家的藏玉,虽不闪耀夺目,但贵在对美好善良,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其家族也不会像暴发户那般,一闪即逝的刹那辉煌。希望我辈同好们,都能走上这条正途吧!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
如果你也认同“参玉”这种,不以销售和田玉牟利为目的,
希望给自己的兴趣爱好留下一小块净土的作法,
欢迎您通过点赞分享,来加入我们。
阅读下一篇——何谓“作品级”玉器?领悟到这一点,交再多的学费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