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贝贝
西秦刺绣作为陕西宝鸡的传统美术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将其融入高校艺术教育,进而构建集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育人体系,既有其内在要求,亦具现实必要性。因此,聚焦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西秦刺绣与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将西秦刺绣融入理论课程以丰富艺术教育内容体系
立足核心素养培育,将西秦刺绣贯穿艺术教育全过程,构造一体化课程体系。结合艺术教育的学科特性与课程目标,将西秦刺绣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发挥协同育人效能,在保证学科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领略非遗的独特价值。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特色选修课中植入西秦刺绣相关的背景知识、发展脉络、历史渊源、制作工序、典型作品、社会影响、文化特征等内容,引导学生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西秦刺绣的相关知识;开设西秦刺绣专题学术讲座,邀请西秦刺绣相关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行业专家、教学名师等,深入阐释西秦刺绣发展沿革史和艺术成就,培育学生文化认同;研发西秦刺绣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特色校本课程,围绕西秦刺绣最具代表性绣品、绣法技巧、造型魅力、文化特征、色彩魅力、图案纹饰等开展模块化教学,实现艺术教育与非遗传承的双向赋能。
将西秦刺绣融入实践课程以实现传统工艺文化的活态传承
传承西秦刺绣需突破理论认知层面,应以实践锻炼与专业创新来驱动这一工艺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培育非遗传承后备力量与文化传播者,激活西秦刺绣的当代生命力。推进西秦刺绣走进校园,联合西秦刺绣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等打造集学习体验、西秦刺绣美学作品展、西秦刺绣文化博览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实践平台,拉近西秦刺绣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亲历传统工艺美学体验中深化文化认同,坚定对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决心与传承信念。在基础教学环节,教师可为学生进行基础刺绣技巧、基本针法、色彩搭配等面对面指导;在进阶课程和设计应用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基于专业特色的创新性转化实践,鼓励其将西秦刺绣的工艺智慧、造型语言、符号体系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例如,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可通过将西秦刺绣元素融入服装设计,创作兼具西秦刺绣元素与现代服装审美的新作品。
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探寻西秦刺绣的文化基因与当代形态。通过校地协同、校馆协同等打造校馆育人共同体,定期组织学生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等进行研学实践,助力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和社会责任意识养成。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直播助销、义务教学、志愿讲解、主题劳动等实践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播撒种子。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文系2025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西秦刺绣艺术活态传承路径研究”〈2025QN0454〉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大艺术家中国艺术家 ——戴帆
下一篇:黑暗艺术大师行为艺术大师——戴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