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东汉末年,中原大地出现许多道教组织,然而“道家”却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存在,甚至自天地有史以来便存在,提到道家,各位朋友很容易想起那位西出函谷关的老子先生,《道德经》五千言揭露了宇宙人数之至理,文能救国,武可兴邦,于武侠时代,更成就了一批能人,其中有一个叫黄裳的就很了不起。
一、《九阴》现世,五绝成名
据传北宋年间,中原大地出了一个奇人,此人临摹《道德经》时,偶然悟出一套神功,后因遭明教、中原武林人士迫害,逃往深山,闭关四十余年,融各门各派绝技于一身,编成一书,名《九阴真经》。其后不知过了多少年,真经突然问世,惹得江湖人眼红心热,遂引发一场武林浩劫。
当时全真祖师王重阳不忍见生灵涂炭,遂举办了一场比武大赛,与四位高手相约于华山之巅,这一场盛会足足打了七天七夜,最终以王重阳武功最高,夺得“武功天下第一”的称号与《九阴真经》秘籍,而江湖武林也因此出现了“五绝”这一团体,即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五人之外其实还有一位绝顶高手,此人实力更在五人之上,却不敢参加这场盛会,为何会如此呢?
二、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
欲知其人,咱们先来看两场比试,红方选手是全真教王重阳高徒丘处机,蓝方选手则是江南七怪,这八人当年曾与一酒家比试,比什么?斗酒!丘处机一人独斗七位高手,最终两败俱伤。
第二场比试则发生于北宋年间,红方选手是段誉,蓝方选手为萧峰,二人也比了两场,咱们只说第一场,也是斗酒!段誉以“六脉神剑”排酒水,萧峰则仗着浑厚内力喝,二人虽未分胜负,但段誉可不断将酒水排出体外,所以结果可以欲知,萧峰必败。
可见江湖武林中,所谓的“斗酒”,本质上比的还是武功与内力。明白这一点后便可以引出这位神秘高人了,此人便是《倚天屠龙记》中记载的,当年因斗酒而胜了王重阳的斗酒僧:
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
书中代言,王重阳得到《九阴真经》后,第二年便去世,可见斗酒僧与王重阳、黄药师等人乃同一时代人物,“斗酒”能胜王重阳,武功自然非王重阳可比,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本就不是王重阳对手,又如何能是斗酒僧之敌?
此外据小说内容记载,这位斗酒僧很可能就是南宋年间的济公和尚(王重阳亦南宋时期人物),斗酒僧自言一生为佛、为儒、为道,而济公死后被人尊称为“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属于佛家、“广济先师”为儒家、“三元赞化天尊”即道家。
那么斗酒僧如此了得,为何不参加华山论剑呢?
三、郭襄的想法
“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当杨过、小龙女隐居后,郭襄便开始了漫长的“寻杨之路”,这一日到了嵩山少林寺,偶然间心头有了一个疑惑:
“少林寺向为天下武学之源,但华山两次论剑,怎地五绝之中并无少林寺高僧……”
其后她心中又有了答案:
“……难道众僧修为精湛,名心尽去,武功虽高,却不去和旁人争强赌胜?”
斗酒僧之所以不参加华山论剑,或许正因如此!
不知各位大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