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方舟”年底现雏形,北京歌舞剧院主体钢结构封顶
创始人
2025-06-16 11:01:22
0

6月16日上午,东三环双井桥东南角,随着最后一根钢梁稳稳嵌入屋顶结构,北京歌舞剧院主体钢结构正式封顶。该剧院总建筑面积逾2.5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并在2026年投入使用,为北京增添一张文化新名片。

北京歌舞剧院以“轻扬·北京:艺术之舟”为设计理念,寓意剧场作为艺术的载体,承载艺术创作者的理想,艺术之舟在此扬帆起航。建筑为地上四层、地下四层,包含1100座专业音舞类中型剧场、410座综合性小剧场、5个排练厅以及停车库等设施。

紧邻东三环的黄金位置,项目施工难度可不小。北京城建集团北京歌舞剧院项目总工宋奇达告诉记者,“项目用地6871平方米,实际能用的只有4300平方米,稍大于半个标准足球场。”更令人捏把汗的是,项目西侧外就是地铁10号线,南边挨着三层高的餐厅,北边地下横亘着一条6米宽的雨水方涵,“这些地方施工时都得特别小心,如同‘螺蛳壳里做道场’。”

局促的场地条件,对基坑施工提出严格要求。“常规22米深基坑,允许4厘米变形量,这里被压缩至2厘米。”宋奇达说,为此,团队给基坑穿上“铠甲”,筑起44幅地下连续墙,打下58根立柱桩,并加上4道混凝土内支撑,将基坑变形值始终控制在1厘米左右。

更棘手的是噪音。“站在基坑底,感觉地铁就在脚底下跑。”宋奇达说。经测量,基坑的地下连续墙与地铁10号线隧道最近处仅隔5.9米,列车经过时振动噪音最大达80.9分贝——这相当于重型卡车紧贴耳边驶过。而未来剧场演出要求的噪声上限为35分贝,比图书馆翻书声还要轻。

如何跨越这逾45分贝的鸿沟?中国工程院院士当外援,领衔研发了一套量身定制的创新方案,将地铁的扰动削弱到剧场声场允许范围。在建筑地下三层与地下二层之间,项目团队安装了2类、共267个隔振支座。

“这也是国内首次应用并联式振震双控系统。”宋奇达解释称,当列车驶过,滑移弹簧支座可以消减地铁、车辆乃至轻微地震产生的竖向振动;而一旦遇强震,靴帽式橡胶支座就派上了用场,其多层叠合橡胶通过可控变形大量耗散地震横波能量,有效隔离扰动,并在震后自动复位。

“主体钢结构封顶了,下一步就是让外立面亮相。”宋奇达说,今年年底,这座“艺术方舟”造型的剧院将雏形初显。2026年,这里将成为市民共享的又一文化会客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袁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廖仲恺被刺杀引发一场政治地震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遭人刺杀...
原创 明... 众所周知,明朝建国初期爆发了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空印案(洪武九年)、郭桓案(洪武十八年)和蓝玉案...
原创 东... 东魏《刘碑造像碑》纸本 142x138 厘米 。 东魏《刘碑造像碑》实际上应称为北齐《刘碑造像碑》,...
原创 李... 印度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这么多年来,印度遭受了各种各样的外族的侵略,这些外族可以统治印度,但是根本...
原创 原... 1776年7月4日,这是世界历史上非同意义的一天,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亚...
原创 蒋... 蒋经国,蒋介石之长子,出生于1910年4月27日,为蒋介石的前妻毛福梅所生。 蒋介石病逝以后,蒋经国...
原创 兵... 我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叱诧风云,诸如成吉思汗等“天之骄子”更是将华夏文明传遍世界的各个...
原创 二...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年轻的建文帝登上了皇位,主宰天下。建文帝年轻气盛,...
原创 曹... 导言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
原创 从... 文/夏瑾钰 编辑/夏瑾钰 前言 公田以家田、官田、学田、义田为其种类,其所有权有无与一般田相同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