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琴、学棋、品茶、串珠!在黄公望隐居地,遇见台式风情
创始人
2024-11-01 00:54:55
0

在"黄公望"遇见台湾
不出杭州,就能了解台湾生活感受台式风情……这个地方,就在富阳区东洲街道黄公望村的“公望两岸圆缘园”。
“公望两岸圆缘园”寓意“以画为缘,共盼团圆,共建家园”,集聚优秀台青来此栖身创业。因一幅《富春山居图》,黄公望村的黄公望隐居地成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情感纽带。
2022年6月,“公望两岸圆缘园”一期建成试营业,吸引多位台湾艺术大咖定居。去年7月二期开园,更多台湾青年带着台湾文化,在这里创新创业:一批由台湾青年创立的台菜餐厅、烘焙坊、品茗馆、文创市集等“台式业态”,成为两岸文化的交流平台。
今天,这里不仅是杭州市唯一一个国家级两岸交流基地,更是有浓浓台湾风情的“网红”打卡地。
本周,跟着我们一起去富阳,在“黄公望”遇见台湾。

和曹景雯加上了微信,她发给我一长溜的个人简介。

其中“目前任职”一栏,有杭州市洄流轩琴棋茶社主理人(创业),杭州市浮光跳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杭州市华艾森机械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工程师,浙派古琴国家级非遗传人郑云飞先生亲传弟子……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

作为一位从小在杭州长大的“00后”台青,曹景雯的母亲是杭州人,父亲是台北人,她的成长受到父母双方的共同影响。

大学读电气工程专业,是因为崇拜在电力局工作的外公;成为古琴师,是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茶、老珠,以及各式各样的老物件痴迷。

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曹景雯把“洄流轩”带到了“公望两岸圆缘园”,成立了一家洄流轩琴棋茶社,主营古琴、围棋教学,和古珠、老茶的品鉴与交流。

走进“洄流轩”,目之所及皆是年代感十足的老物件:挂在墙上的古琴,用老珠子串成的耳环、手链、胸针等首饰,大小形态都不一的茶壶,以及各个年代的茶饼……

在“洄流轩”品茶,是不同年代的老茶。

一些杭州老茶客可能对“洄流轩”还有印象,10年前这家店开在凯旋路70号、以前的杭州茶厂旧址,还被评为杭州十大茶馆,最出名的就是老茶。

“2018年拆迁,一直到去年我们才继续打出‘洄流轩’品牌。现在店里有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普洱茶,还有一份最早的1930年的茶膏。”

(部分1930年的茶膏)

喜欢喝茶的,各年代的老茶不能错过;对茶叶并不精通的,也可以去开开眼。

在“洄流轩”还可以串珠,这一项目深受年轻人喜爱。这些珠子是曹景雯父亲收藏的,有的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把老珠与现代工艺的装饰串在一起,新潮中又带着古典美。

还可以跟着曹景雯学习古琴和围棋。

“上个世纪有不少台湾人买下大陆的老物件带回台湾珍藏,我爸就把这些东西买来后再回流到大陆,所以我们的品牌叫‘洄流轩’,而且洄流都有偏旁都是‘氵’,也有过了海峡回大陆的意思。”

现在,曹景雯准备揽过“洄流轩”的任务,努力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无论是老茶、老珠、老物件,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与更多来大陆的台青交流,把两地的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曹景雯说。

作为浙派古琴的亲传弟子,曹景雯正在积极报评古琴非遗传承人,而且趁着台青暑假来大陆交流的机会,把大陆的民歌,像《康定情歌》古琴版教会台青们带回台湾,还把台湾的歌曲《望春风》等教给大陆学生。

下半年,曹景雯要去中国美术学院攻读“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生,她还想去台湾修复文物,在两岸的文物艺术交流中贡献一份力量。

通讯员 宋雨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排队3000杯,这个去茶山非喝... 李彦丨作者 木鱼丨编辑 茶咖观察丨出品 6月28日,贵阳茶饮品牌去茶山在杭州开出浙江首店。开业当天...
原创 他... 他是黄埔一期生,20岁就成中将,一生低调,孙女却红遍海峡两岸。这位传奇将领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
原创 古...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古代的有钱人做交易都是给的银票,在交易过程中,收钱方并没有进行任何验证,直接...
原创 此... 此人独创一战法,破除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的魔咒,千人没人敢学。 如果对我国的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可能会发现...
探寻运河“原点”城市的生长密码 选自《邗沟故道历代变迁图说》 (清)徐庭曾撰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 (扬州市图书馆藏) 《...
原创 学... 经筵就是给皇帝讲授经史的讲座,或者说是皇帝学习经史的课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经筵类似今天中共中央政治...
原创 当... 在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时候,他的一个属下从国外带回来了一只“麒麟”。 麒麟在古代的地位可是堪比能在天上...
原创 中... 我们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人,就是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多年,大部分的王朝都在我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
解读齐文化丨齐国这三位国君太任...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伊茂林 齐国800年的历史,前600多年属于姜齐阶段,即国君都...
原创 三... 明朝末年,社会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内忧外患交加,导致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雨的大明王朝,终于不堪重负,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