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发展步入生态文明时代,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探寻人与自然对话的深层智慧。2002年,吴良镛先生为无锡擘画“打太湖牌、唱运河歌、建山水城”的战略蓝图,将这座城市的历史基因与生态禀赋转化为空间规划的诗性语言。二十余年后,在无锡西翼、太湖北岸,一座“智造名城、活力新城”的立体呈现,正是胡埭以山为脊、以水为轴、以文为脉,用37.8平方公里的创新实践,诠释了镇域单元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关键支撑。
青龙山脉横亘胡埭,直湖港纵贯镇域,天然形成“山-水-城”的空间骨架。近年来,胡埭镇通过“破”与“立”的空间重构,形成“显山露水融城”的立体发展脉络。为将自然地理转化为活力场景,胡埭拆除山体违建,修复状元古道,植入夜光步道与360度悬挑式观景平台,使青龙山从地理屏障蜕变为“可丈量、可触摸、可共生”的生活载体。直湖港入湖动脉历经系统性革新,36公里截污管网与6000㎡尾水湿地组成净水矩阵,使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而今沿岸,8米高差退台公园过滤地表径流,3处桥下主题广场激活灰空间,滨水公园延伸出亲水栈道,居民推窗即见“大河穿城过,碧波入太湖”的山水长卷。这种“山-水-城-人”对话的空间策略,正是对吴良镛先生“四维动态空间体系”的绝佳注解。
在“山水城市”框架下,胡埭镇锚定“九龙湾智造城”定位,以2600余家企业为基底(精密制造与智能装备占比超50%),打造陆藕路“上市企业走廊”特色集群。其中锡华新能源以风电齿轮箱全球20%的市占率引领零碳转型,派克新材依托循环水锻造系统打造绿色智造标杆。全镇以技术创新激活生态价值,以生态约束倒逼产业升级,构建“生态红线+智造标准”双重管控体系。近年以来,一山一水愈添智造精髓。状元古道山体沿线,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在九龙湾花星球的花海视觉中垂直生长。直湖港两岸,特斯拉、阿维塔、比亚迪等多家新能源品牌落户永昌汽车城,小米进行洽谈入驻。同步推进九龙湾专精特新、粤浦·富安智造、氢能装备等产业园建设,生动谱写“智造车间与鹭鸟栖息地共享山水”的和谐篇章。
文化借山水得以绵延,山水因文化而更显深邃。在状元故里这片浸润着千年人文气息的厚土上,胡埭正以创造性转化历史文脉为强劲引擎,深度激活状元古道的文化基因。通过修缮善治茶社、打造青蓝学院、复现科举文化场景、开发“状元研学”特色线路,将散落的历史珍珠串连成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文旅经济带。这条穿越古今的文化长廊,不仅让沉睡的历史遗迹蜕变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的网红打卡地,更通过“文旅+农创”“非遗+商贸”的多元融合,两年间落地了十多项创新创业项目,茶厂路上的旧房改造成的主理人店铺,聚集起手作工坊、咖啡馆、农场、萌宠乐园等新业态,让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激情碰撞。今年,随着滨湖家风馆开馆、状元荟项目启动,传统民俗在此薪火相传,势必为胡埭镇加快创建“省经济发达镇”注入澎湃动能,实现从历史底蕴到发展活力的精彩蝶变。
从青龙山麓到直湖港畔,胡埭将对自然的敬畏、历史的尊重、未来的憧憬,绘制成“山水城市”的生动样本。它跳出“千城一面”的窠臼,既承载着无锡城市发展理念的微观缩影,又以镇域发展为枢纽,巧妙化解城市规模与生态承载的矛盾,成为宏观规划与在地实施间的缝合针脚。其探索过程,不仅为自身勾勒出“建城创镇”的发展蓝图,更为生态文明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可鉴可行的胡埭实践。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朱鲸润 通讯员 朱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