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从“季节限定”到“城市IP”——昆明蓝花楹如何撬动千万级文旅消费 聚焦高质量发展提质提效 聚焦高质量发展下一句
创始人
2025-05-20 22:03:03
0


  每年5月份左右,云南省昆明市的不少街道都会迎来一场“季节限定”的紫色美景,高大的蓝花楹树盛放出浪漫的紫色花朵,点缀着澄澈的天空。其中,位于五华区莲华街道教场中路附近的蓝花楹,盛开得最为曼妙繁盛,吸引的游客市民人数最众。

  近年来,当地抓住游客市民赏蓝花楹的热潮,开发出一系列文旅活动、文创产品,让这片盛放在半空中的紫色海洋,焕发出新的文旅活力。


  航拍蓝花楹美景,蓝花楹巴士穿梭其间(5月5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从“顺道一瞥”到“专程奔赴”

  据资料记载,蓝花楹于1984年首次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阿尔及利亚引进昆明,教场中路成为昆明首条蓝花楹大道。慢慢地,更多街道种上了蓝花楹,使春夏之交蓝花楹盛放的美景,成为昆明城中的一道独特景观。

  “这个季节各处鲜花盛放,但紫色的蓝花楹是独特的。加之教场中路自带的生活气息,两者结合在一起,魅力自然很大。”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隽雨仙说。

  前些年,在教场中路附近的市民看来,蓝花楹美景是“家常便饭”,对昆明市民来说,蓝花楹美景是路过要停下来拍个照的“顺道一瞥”——很少有人专程为了蓝花楹美景去打卡。


  游客在蓝花楹树下打卡拍照(5月2日摄)。新华网发(五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供图)

  莲华街道宣传委员徐红介绍,变化发生在2019年,那年的教场中路倏然迎来大量游客,路上各处都是拍照打卡的人。“我们抓住热点,整合资源,通过持续举办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来的人越来越多。”

  就这样,教场中路蓝花楹的热度,一年比一年高。如今的互联网上,关于教场中路蓝花楹的视频下面,总能看到外省游客的评论,“我现在就要去昆明看蓝花楹!”“太美了吧!明年我也要去打卡。”

  从本地人“顺道一瞥”的风景,到外省游客“专程奔赴”的美景。在不经意间,围绕教场中路的蓝花楹景观,当地正在开展一场文旅升级的试验。

  从“传统赏花”到“长效产业生态”

  蓝花楹背后的文旅价值显而易见,而蓝花楹短暂的花期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游客来了,怎么留住他们?近年来,当地通过不断更新配套文旅活动、文旅产品,提升服务保障品质,做出一系列有益尝试。


  游客与演员互动,共跳民族舞蹈(5月5日摄)。新华网发(五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供图)

  相比往年,“2025年第七届昆明蓝花楹文化旅游季”形式内容更为丰富。本届活动以“昆明的浪漫·云南的咖啡·世界的非遗”为主题,通过文化赋能、产业联动、国际表达,向世界展现昆明的独特魅力。

  在连续7年举办蓝花楹主题文旅活动的基础上,今年,首次探索双会场联动模式,以教场中路蓝花楹为核心区,将南屏片区纳入活动范围,差异化推出文旅特色活动。在教场中路“蓝花楹大道”,设置“天阶赏花”观花点位,新增墙绘200余米、打卡装饰8个,开通赏花巴士,方便游人拍照打卡。设置58个文创、非遗点位,13家独立书店点位,与游人开展瓦猫泥塑、蓝花楹拓染、手工油纸伞等文化互动,每天定时组织古装国风巡游、少数民族“打跳”、泰国风情街头演艺、管弦乐快闪等活动,丰富现场文化艺术体验。


  传统文化展演(5月2日摄)。新华网发(五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供图)

  “五一”期间,教场中路“蓝花楹大道”人流量突破72万人次,同比增长15.30%,带动片区文旅消费2880万元。

  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静表示,“通过文化价值的产业化、场景体验的多样化、产业联动的全域化,我们正推动‘紫色经济’从短期节庆向长效产业生态转化。”

  在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周常春看来,今年着重加入的咖啡、非遗元素,也有效实现了将蓝花楹融入传播体系,更有利于教场中路蓝花楹景观的宣传。

  隽雨仙也表示,创新的文旅活动,有效避免了传统赏花旅游的同质化问题,更有地域属性,是文旅宣传层面上的有益尝试,有利于继续延伸蓝花楹的热度。

  协同发力,文旅升级有前景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30日0时至5月6日12时,互联网上与“昆明五华蓝花楹”相关的信息达109792条,社交平台刊发推文、短视频9万余篇,累计传播量31亿人次。

  教场中路蓝花楹景观之所以能多年来热度只增不减,除了文旅层面的创新,更离不开公安、交警、街道等部门的协同发力。例如,多年来,每逢赏花季,昆明公安交管部门都会投入大量警力,保证市民游客在赏花期间的安全,并保障道路交通整体平稳有序。

  隽雨仙认为,想要蓝花楹“长红”,高质量的设施和服务保障不可或缺。同时她也建议,未来可以挖掘当地居民和蓝花楹的故事,以场景化的方式展示蓝花楹背后的人文情怀。


  蓝花楹文创冰淇淋(5月1日摄)。新华网发(五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供图)

  周常春建议,未来可以加强区域内其他文化点位的联动,创造出专属于当地的旅游产品,同时以智慧赋能,让游客即便无缘花期,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感受到蓝花楹的魅力,“将‘流量’变成‘留量’,‘打卡经济’向‘在地生活’转化,让蓝花楹成为城市IP。”

  昆明市五华区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杰表示,他们即将投入到明年的活动策划工作中,争取明年的活动更具趣味性和云南特色,希望能以更完善的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到教场中路欣赏蓝花楹美景,体验云南的人文风貌。(完)

  采写:张玛睿 李浩

  外联:康静 刘起

  鸣谢: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震惊!民间古玩赝品背后的秘密 一、专家集体“翻车”:国宝级赝品如何撼动古玩界? 1994年,国家博物馆专家在北京古玩市场发现一批“...
虞书欣穿白色抹胸裙拍写真美照 ... 搜狐娱乐讯 20日,虞书欣最新拍摄的一组写真美照释出,她身着白色抹胸裙大方秀美腿,身姿曼妙,曲线迷人...
中国女排1米92主攻 发布写真... 众所周知,中国女排王云蕗上个赛季曾远赴俄罗斯征战联赛,她在俱乐部的角色,与她在国家队类似,主要承担接...
巨人移动申请云端绘画平台模型推... 金融界2025年5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巨人移动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云端绘...
恭王府博物馆藏明清家具与现代陶... 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 宋雪)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主办的“器以载道——恭王府博物...
柜员称黄杨钿甜款耳环可定制,黄... 近日,演员黄杨钿甜因其成人礼所戴耳环疑似奢侈品牌GRAFF经典系列,引发热议。GRAFF定位于高档珠...
第五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朱长磊 王蒙)5月19日,第五届“梨花杯”全国青...
印度首位女性“阵风”飞行员曾高... 据小央视频,希万吉·辛格是印度首位女性“阵风”战斗机飞行员,她曾如此评价这款战机:“在‘阵风’战斗机...
老艺术家田华第四代重孙子正面照... 中国电影界的一段传奇,正在被一位97岁的老人持续书写。 她就是田华——那个从农村走出来,用真情演绎一...
艺术文化与园区生活联结 北京1... 从歌舞表演《芦花》,到古典舞《上铃鼓》……5月20日晚,“政园同心·文沁青旅”北京10号线“青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