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文化破圈”三重奏:原真性守护、活态性传承、创新性融合
创始人
2025-05-18 00:36:55
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江仕志 佛山报道

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禅城石湾镇的南风古灶旁,跃动了五百余年的窑火正被注入新的能量。今年“五一”假期,这座龙窑遗址所在的美陶湾片区接待游客量达27.6万人次,同比增长30%。揉泥拉坯体验区排起长队,非遗大师工作室迎来诸多年轻旅客。这片承载着千年陶瓷文化的土地,正通过原真性保护、活态化传承、创新性融合的三重奏,焕发出新的生机。

就在2024年,美陶湾片区以45%的游客增速、260万的客流量刷新了纪录。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政府30亿元投资所构建的“文化 + 科技”生态圈。在这里,近 500 家文创企业、174 位陶艺大师以及陶瓷博物馆共同构成生态圈,传统非遗的传承有了新的生产模式。

同时,当传统建筑陶瓷出口受困于产能过剩时,佛山陶企以文化赋能开辟新的突围路线。慕瓷瓷砖推出的香云纱系列,单品售价已超越意大利高端品牌;简一陶瓷凭借仿大理石纹理的产品,成功打入海外高端市场。佛山陶瓷的全球化叙事,正借助文化赋能和创新设计,实现关键一跃。

非遗活化的佛山解法

走进石湾,南风古灶静卧于榕荫深处,斑驳的青砖窑身蜿蜒如苍龙,砖隙间苍苔漫生,陶坯残片上未褪的霁红釉色依然能让人想象当年烧窑时火光冲天的热闹场景。

千年窑火映照出中国陶瓷文化的厚重底色,这里既有薪火相传的古老技艺,又涌动着推陈出新的时代浪潮。从龙窑的烟火气到数字孪生的科技感,从非遗大师与奢侈品牌的跨界合作到Z时代青年力量的崛起,“佛山陶”的古老技艺正在不断“破圈”生长。

陶瓷“文化破圈”首先离不开原真性守护。佛山通过建立文化场馆、传承非遗技艺等方式,对传统陶瓷文化和工艺进行系统保护。众多非遗传承人和陶艺大师坚守传统工艺,通过创作和创新将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石湾陶塑技艺发展至今,已形成包含 70 余种传统釉色及创新结晶釉的丰富体系。在技艺传承上,潘柏林以生肖陶艺作品打入国际艺术收藏市场,展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黄志伟的“线塑”技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他们用独特的表现技法让传统陶艺在现代审美中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石湾第一小学的“陶艺进课堂”实践,已经坚持了20年,不仅培养了钟汝荣等数十位国家级大师,更为无数孩子种下了艺术的种子。美陶湾引入青年陶艺家和文创从业者,他们运用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将石湾陶艺推广至全球市场。如美陶湾的“陶艺探索之旅”单个短视频播放量超亿次,为石湾陶艺赢得巨大关注。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石湾陶艺拥有独特艺术风格与深厚文化底蕴,传承的关键在于让技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持续流动。活态性传承成为了佛山陶瓷“文化破圈”第二重要素。

在运营模式上,政府投资总额超30亿元的美陶湾集聚区以南风古灶和大雾岗公园为核心,构建起文化+创意+跨界+时尚+体验的完整产业生态圈。其中,南风古灶片区以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利用以及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吸引了一大批中外文化工匠、非遗传承人、原创匠人入驻,目前已集聚10多个非遗项目、近500家文创产业企业,集旅游、观光、研习、购物于一体,吸引游客与陶艺爱好者来打卡。统计显示,2024年美陶湾片区游客突破260万大关,同比增长45%。

就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柒号陶仓市集持续刷屏社交平台,游客穿梭于斑驳窑砖墙间,揉泥拉坯体验陶艺DIY,或是购买瓜果梨桃的陶瓷摆件。许多人直呼“一天下来非遗、美食、艺术全打卡!” 这种模式下,古窑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以可触摸的活态传承融入现代生活。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在改变石湾陶艺的传承生态。佛山建成全省首个数字陶瓷博物馆,在馆内增设了影视厅和三维互动体验屏,让馆藏珍品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球共享。地铁二号线石湾站的数字博物馆则通过全息幻影成像、虚拟展馆、大型电子屏播放等方式让“高冷”的文物走进日常通勤场景,以动态影像呈现石湾陶艺的精湛细节,拉近传统技艺与大众的距离。

这种数字化转型不仅拓展了石湾陶艺的传播半径,更使传统技艺以更鲜活、更具互动性的姿态融入当代生活,吸引着年轻一代主动了解、学习并参与到石湾陶艺的传承中。

目前,美陶湾集聚各类文化场馆超40家,各级陶艺大师共计174位,其中国家级陶艺大师27位,各级非遗传承人26位、中青年艺术家超300位、各类文创设计人才近2万人。

在石湾这片土地上,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从未停止。从龙窑烟火到数字孪生,从非遗大师的坚守突破到青年力量的多元探索,石湾陶艺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解锁传承与发展的新密码。

佛山陶用文化赋能打开全球市场

佛山陶的足迹,早已跨越国界。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陈氏书院,瓦脊交错、彩画斑斓。琉璃釉彩的仪仗、亭台楼阁,至今仍是东南亚华人宗祠的独特文化符号。

从唐宋开始,佛山石湾的陶器就沿“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地。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陈氏书院,瓦脊纵横交错,彩画鲜艳夺目。那琉璃釉彩装点的仪仗、亭台楼阁,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是东南亚华人宗祠中独特的文化标志。

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石湾多陶业,陶者亦必候其工而求之,其尊奉之一如冶,故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谚曰石湾缸瓦胜于天下。”

不难看出,佛山陶在海外的影响力,最初是由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的作品所奠定的。至今,东南亚各地屋檐瓦脊上仍完整保留着佛山制造的瓦脊和建筑饰品。这些都是佛山陶作为文化符号走向世界的体现。它们不仅是建筑构件,更是海外华人情感与文化的寄托。

另一方面,佛山作为中国现代建筑陶瓷工业的发源地,其陶瓷品牌的发展历程,是也是中国陶瓷走向全球的典型代表。

早在20世纪80年代,佛山便成为中国现代建筑陶瓷工业的策源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大规模生产建筑、卫生陶瓷的先河,并创造了中国陶瓷产业多个“第一”的纪录:第一片彩釉砖、第一片抛光砖、第一片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第一片陶瓷洞石、第一片陶瓷薄板均诞生于此。在鼎盛时期,佛山陶瓷的市场份额占中国60%以上,产量一度达到世界总产量的30%。

如今,佛山依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陶瓷工业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陶瓷品牌中心以及陶瓷出口中心之一,其生产的陶砖、卫浴、陶瓷建材、厨房用具等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近两年来,佛山陶瓷产业面临房地产周期性调整和建筑陶瓷产能过剩等挑战,导致出口量连年下滑。面对困境,佛山陶瓷企业并未退缩,而是积极寻求突破,以文化赋能为驱动,把创新性融合视作产业跃迁的“破圈密码”。

越来越多的国际陶艺家和设计师开始关注佛山陶瓷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自身创作,促进了跨国界、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与创新。例如,慕瓷瓷砖推出的 “香云纱系列”,将非遗面料与现代瓷砖完美融合,其价格甚至超越了不少意大利高端瓷砖。此外,“简一陶瓷” 的仿大理石瓷砖将高端大气的文化质感与自然之美融入工业生产,“金意陶” 的仿古砖则将儒雅、古朴的古典审美带入建筑设计,引领了建材复古的时尚潮流。

通过文化创意赋能产业,佛山企业不断推陈出新,跨界设立文化子公司和博物馆,突破传统模式,把陶瓷作为国际语言讲好文化故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砀山周寨镇古银杏,满地金黄美成... 砀山周寨镇的古银杏群,是大自然馈赠给这片土地的一幅油画。每到深秋时节,满地金黄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
男子入住丽思卡尔顿酒店55层套... 5月16日晚,陈先生(化名)入住南京新街口丽思卡尔顿酒店55层的套房,晚上9点左右,他惊讶地发现房间...
古玩江湖:一场有钱人的游戏,穷... 引言:当古玩成为时代符号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的古训在当代社会被赋予了新的注解。当紫砂壶被炒到百万...
书香向北 阅见未来|新书《跟随... 5月17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精心打造的航天科普立体机关书《跟随“嫦娥”去探月》在第二届东北图书交...
4国宣布出兵,放话要和中方斗到... 据南方都市报官方媒体报道,菲美“肩并肩”军演期间,中国山东舰航母现身菲北部海域,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对...
山东单县一男子被曝车内死亡,尸... 5月17日,有网民发消息称,当天上午,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一男子在印有货拉拉字样的小货车驾驶室死亡,被发...
女性觉醒,李晟传记,纵情飞扬 李晟,来自湘中邵阳的女子,年轻时在湖南工业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尚未踏足演艺圈。然而,凭借超凡的才华,她...
朱珠带女儿参加音乐诗会 3岁王... 搜狐娱乐讯 近日,朱珠带女儿参加音乐诗会,3岁王珠宝跟着妈妈一起上台,十分黏人,她陪着妈妈一起读诗毫...
佛山陶瓷“文化破圈”三重奏:原...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江仕志 佛山报道 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禅城石湾镇的南风古灶旁,跃动...
潘展乐战胜孙杨,全国冠军赛男子... 5月17日,在广东深圳举行的2025年全国游泳冠军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浙江寿仙谷队选手潘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