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重用过的5大汉臣,不仅善终且一个比一个出色,他们都是谁?
创始人
2025-07-08 21:33:09
0

【前言】

清朝嘛,因为是少数民族掌权,所以排外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几百年里,汉族官员们可就没那么吃香了,大多都不被看重。

康熙皇帝,那可是个了不起的皇帝,他当政那些年,手下出了不少厉害的名臣。今天咱就聊聊康熙特别看重的五位汉族大臣,他们啊,为保卫大清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一、帝师陈廷敬】

首先为啥陈廷敬这么重要?因为他可是康熙的老师。在古代,儒家都讲究“尊师重道”,陈廷敬能教出康熙这样的皇帝,那真是个大功劳!不过他在朝廷里干的好事儿还多着呢,不止这一个。

陈廷敬啊,他这辈子都特清正廉洁,坚守当官的底线,所以大家都叫他“贤相”。他是在顺治年间开始当官的,连他的名字都是顺治帝亲自起的,这对刚入官场的他来说,可真是荣耀得不得了。

康熙当上皇帝后,陈廷敬就是他的老师了。康熙特别尊重这位老师,可以说陈廷敬是康熙少年时的贴心伙伴,康熙那些难熬的日子,陈廷敬都懂。

说到那时候朝廷里谁真心想康熙掌权,陈廷敬绝对算一个。他作为康熙的老师,自然是要挺他的。再说,康熙和赫舍里联姻,索尼一家立马就站到康熙那边去了,大家都知道这事儿。

鳌拜当时特反对康熙自己掌权,但索尼是个老资格的大臣,就算鳌拜跟他不合,也不敢对索尼咋样。可陈廷敬就不一样了,要是惹了鳌拜,那绝对会被他报复的。

陈廷敬这人啊,他可不管那么多,坚决站出来跟鳌拜唱反调。他跟鳌拜关系可不好,有深仇大恨似的。但你猜怎么着?鳌拜倒了,他也没趁机踩一脚,还建议康熙公正处理这事。

他啊,因为从来不去掺和党政斗争,又特别明白大义,所以在康熙皇帝早期的时候,他可是皇帝特别信赖的人呢。

【二、总督于成龙】

要说起于成龙啊,这哥们在历史上的名声可是响当当的,比陈廷敬还厉害呢!你们看过《于成龙》这部剧没?说的就是他,康熙皇帝都夸他是“天下廉吏第一”。

成龙哥做官这二十年,那可真是清廉到没话说!他到哪都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所以他走的时候,老百姓们都特别舍不得。他就是清朝里那些廉洁官员的代表人物之一,没跑了!

于成龙啊,他可真是个传奇人物,横跨了两个朝代。在明朝崇祯年间,他还参加过乡试呢。后来呢,大家都知道明末清初乱得一塌糊涂,可也就是在那样的乱世里,于成龙开始崭露头角,不过啊,他真正开始大展拳脚的时候,都已经是四十好几的人了。

他当官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都能让那儿的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老百姓都特别喜欢他。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在两江总督的位置上病重离世,享年六十八。老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伤心得不行,哭得稀里哗啦的。他的同事们去整理他的遗物,发现房间里啥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就只有几件补了又补的旧衣服和一小罐粗粮。

康熙皇帝特别看重于成龙,不仅亲自为他写了墓碑上的文字,还封他为太子太保,给了他“清端”这个称号。这个称号真的特别适合他,因为他做官很清廉,人品也特别好。

【三、治河名臣靳辅】

说到这第三位,大家都知道吧,那就是治理河流的靳辅大人。他在电视剧《天下长河》里可是主角哦。在古时候,自然灾害常常困扰着百姓的生活,是个大问题。

清朝那时候,黄河问题真的折腾了附近几省的居民好几代呢。那时候,清朝政府特别重视治理黄河,毕竟这可是个大任务啊。

说到治理河道,靳辅可是个绕不开的大人物。但你猜怎么着?在这之前,靳辅其实也就是个普通的文臣,他压根就没碰过河道治理这档子事。

努力了就会有收获,这可是靳辅用了十五年时间证明的。他刚上任时,黄河、淮河等河流都问题不少。所以靳辅一上任,就开始实地查看这些河道的情况。

靳辅刚上任那会儿,他可真是把大部分时间都扔在河道边儿上了。

靳辅研究了好多天,终于提出了一个治理河道的方案。但当他把这个方案传到京城时,大家都炸开了锅,朝臣们都在质疑他的想法。不过,最后还是康熙皇帝拍板说,就按靳辅的方案来!

靳辅治河的工作后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他后半辈子基本上都在忙这个治河的事儿了。

【四、姚启圣】

再来说说姚启圣吧,他的人生啊,可以说是坎坷不断,这跟他性格有关。比起那些规规矩矩的文人,姚启圣更像是那种闯荡江湖的侠士。

姚启圣年轻时就怀揣着当大官的梦想,想为国家做点事儿。可他那直来直去、眼里容不下沙子的性格,让他在官场里走得特别不容易。

姚启圣被康熙看重时,他已经是个老头了,五十多岁了。但就算这样,他的脾气还是一点没变。

康熙在用人上跟雍正很像,都只看能力,只要你有本事就行。姚启圣也没让康熙失望,他和施琅一起,把台湾给收回来了。

他为大清朝立下了超级厉害的战功,康熙皇帝因为他这个功劳,连他之前犯过的错都原谅了。可是啊,他长时间工作太辛苦,最后积劳成疾,没能治好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岁。

【五、施琅】

最后得提的就是施琅,他和姚启圣一起收复了台湾。他能跟姚启圣齐名,流传后世,靠的就是那场有名的收复台湾的事儿。

大家都知道吧,一开始施琅可不是满清那边的人,他其实是郑氏那边的大将。不过啊,后来因为时局变了,施琅也就选择了另一条路。

虽然投降了,但施琅日子一开始也不咋好。等到郑成功死了,康熙把三藩之乱也平了,他终于想收拾台湾了。其实啊,施琅之前早就多次跟康熙说,赶紧去打台湾吧,但康熙就是不听,全给拒绝了。

现在内部问题都解决了,康熙终于可以专心对付台湾了。康熙二十一年那会儿,施琅终于等到了上战场的机会。

施琅确实没让康熙失望,他在澎湖海战里一下子就把郑氏集团给打垮了。这场仗打完,郑氏集团就彻底没辙了,只能乖乖投降,再也没法和清朝抗衡了。

施琅因为这场战斗立了大功,康熙皇帝当然得好好奖励他。他去世后,康熙还追封他为太子太傅,还给他起了个“襄庄”的谥号。这“襄”字就是夸他收复台湾有功,“庄”字就是夸他勇猛刚强,厉害得不得了。

【结语】

康熙年间,真的是名臣辈出,个个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厉害人物,给国家做了大贡献。康熙虽然偏爱满族的官员,但这么多名臣的出现,足以证明他们的本事真的不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出身贫农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他的出身和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行事作风。一方...
原创 6... 作为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幸运登上皇位、权臣多尔衮摄政专权...
原创 开...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是我国打出国威、军威的一场战争,我国志愿军奋勇抗战,将17国联合军队打得闻风丧胆,...
原创 长... 1932年年底,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红军。在博古的要求之下,共产国际指派李德一...
原创 年... 公元1643年,农历8月初9的深夜,皇太极“无极端坐而终”,拉开了大清内斗的序幕。多尔衮,努尔哈赤的...
原创 岳... 说到岳飞,你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那个身披战甲、手握长枪,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形象?然而,这位...
殷墟出土青铜方鼎选粹 图一 后母辛方鼎及铭文 通高80.1、口长64、宽48厘米 重128千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原创 古... 传国玉玺,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所做,古代皇帝传承之时一件必需品,可以用来证明皇帝的正统,虽然历经两千多...
原创 你... 为破曹军,东吴大将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假意率众降曹。等到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率众大摇大摆直趋曹...
原创 司... 司马家族在中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民族大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颛顼统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