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土东晋墓志,书法与众不同,郭沫若:证明《兰亭序》是伪作
创始人
2025-05-15 20:32:40
0

南京被誉为“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家”,晋朝“衣冠南渡”后便定居于此,很多世家大族成员去世后长埋地下,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建国以后,随着考古技术的发展,专家开始对南京地下的东晋大墓进行勘测和抢救性发掘,不少文物因此重见天日。

而上世纪60年代的一次发现,不仅让世人了解到了东晋时期书法的真实形态,还引发了“兰亭真伪”的大讨论,郭沫若、启功、高二适等展开了激烈的论战。1964年9月10日,人们在南京中华门外戚家山残墓中发现了谢鲲之墓,并挖出了一块墓志。

此墓志保存较为完好,只有横腰处被推土机挖去了数字,立于东晋泰宁元年(323年)。此碑为花岗岩,长60厘米,宽16.5厘米,厚11厘米,志文存4行、满行17字,末行缺一字,共67字,字径大小约3.5厘米。

释文为:“晋故豫章内史,陈国阳夏,谢鲲幼舆,以泰宁元年十一月廿八亡,假葬建康县石子岗,在阳大家墓东北四丈。妻中山刘氏,息尚仁祖,女真石。弟褒幼儒,弟广幼临,旧墓在荧阳。”

谢鲲是与王羲之同时代的人,出身陈郡谢氏,是名臣谢安的伯父,他曾出任豫章太守,封咸亭侯,身份显赫,能为他写碑者必定是当时的书法“圣手”。而且,谢鲲与王羲之是同时代人,他这件墓志也可真实反映当时的书法形态。

《谢鲲墓志》以隶书写就,但已经融入了明显的楷书笔法,整体显得既有隶体的高古朴茂,又不失楷书的严谨端庄。起笔多藏锋,如“十”“一”等字首横逆势入笔,行笔沉稳,收笔略带隶书波磔。竖画则挺拔有力,如“山”字中竖,中锋行笔,末端稍作顿按。

结构上字形方正,重心平稳,有的字左右结构紧密,却通过笔画的伸展保持疏朗,如“墓”“奉”,捺画舒展,打破整体的拘谨感。其书法脱胎于汉隶,却已显楷书雏形,笔画简化,勾挑增多,为研究魏晋时期字体演变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郭沫若认为,这一墓志以及《王兴之墓志》《王丹虎墓志》等都证明了《兰亭序》是伪作,他写了万字长文《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指出“这些出土文物上的文字还是隶书体段,和北朝的碑刻一致,但与《兰亭序》体段相隔天渊……王羲之在唐以前以善草隶、隶书、章草著名于世,其字应该未脱离隶书笔意,应与《爨宝子》《爨龙颜》相近……”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清朝历史上,孝庄太后绝对称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女中豪杰,尤其是在清世祖顺治皇帝英年早逝之后,顺治皇...
原创 朱... 朱元璋发明一物,被清朝禁止,如今却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朱元璋,大家应该是都不会陌生。当年...
原创 “... 前言:昔有刘皇叔、关二爷和张三爷在东汉末年桃园三结义,立志“匡扶汉室”。三兄弟在近40年的时间里始终...
原创 慈... 满清末年固步自封,反观西方科学快速发展,也因此在交流期间,双方擦出了不少火花成了改革和时代的变化,而...
原创 毛...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戎马一生,经历的战争无数。再难缠的敌人在他面前也走不过几招。敌人的阴谋诡计往往被他一...
原创 隋... 隋朝故事:有道明王守四夷,何劳玉帛示羁縻 自从大逻便据突厥西境,号阿波可汗,突厥遂分为东西二部,阿...
原创 曹... 第一个原因:北方马超韩遂未除。腹背受敌是兵家的大忌,可是曹操在发起赤壁大战的时候,北方的隐患马超,韩...
原创 北... 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犯,秦朝修建了长城,后来的明朝也在边境地区修筑长城、边墙。去过长城的都知道,长...
破译古文字的文明密码 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语言文字连接古今,...
原创 台... 但凡与人有关的矛盾冲突问题都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是一个站在什么政治立场之角度,以什么身份考虑问题的问题...